一个草根的转业实录
本帖最后由 校官不笑 于 2014-3-24 14:22 编辑随着时间的流逝,不知不觉间已经由新转变成老转了。作为从外区部队回到西安来的异乡草根,有些心得与各位新转分享。
批复——我等到花也谢了
或许是春节晚的缘故,2013年的军转批复比往年都要晚的多。在确定转业志愿,并和领导沟通过后我就休假回家了,待到三月份时,还不见动静。这时的假期已经超出太多,单位催我回去销假,我拖了几天后总觉得心里没底,因为在我们单位的军转排序当中,我虽然级别不低,但年龄几乎算最小,心里总觉得可能会被上面卡掉。同时觉得按往年惯例,差不多也快填表了。几经思量,觉得还是回去看看,万一有什么事也好及时处理。于是在去年这个时候,我飞回了云南,又上了一周的班,很负责任的继续了去年我负责的一项军区试点,再以后就在宿舍收拾东西、和各种各样的战友吃各种各样的告别饭。期间悄悄看了一下自己的档案,整理档案的干事很神秘,查阅自己档案的过程很鬼祟,看到的结果很失望,档案里最多的就是各级别的晋职晋衔报告表,还有尖子证书、嘉奖、优秀基层主官等各类奖励卡片。期间发现问题2个,一是三等功没有通令。因为三等功通令的问题,我和干部干事进行了严正的交涉,他说只有自主择业的才要通令,我说西安这边要求必须要装通令,否则人家不承认。后面他答应给补,最终补没补我不知道,后面我没有跟进,为这个事情还担心了好久,不过最终档案移交到地方后没人找我要通令复印件,三等功也承认了。二是集团军表彰的“爱军精武标兵”没有奖励卡片,我出具了相当豪华的奖牌后,干事去保密室查文件未果,和我说没有文件无法补,我想想这东西也不加分,就没有深究。时间到了3月底的时候,干部干事带着档案到集团军去集中审核了,我无聊中给陕西省军区转业办打了个电话,详细咨询了一下安置政策,当听我说到爱人在外地某私企上班时,转业办的人说我爱人是人户分离,要安置到爱人单位所在地,当时吓出一身冷汗。赶紧上论坛发贴子求助,找三秦群里的老转咨询。好在有惊无险的及时解决了。然后在忐忑不安的等待中继续和战友们吃告别饭。
时间一晃到了四月份,滇南的小城已经进入的初夏,我的东西早已经打包收拾好,该送人的家电家俱都差不多送光了,各种组合的告别饭也基本吃完了,新任团以上干部的任职命令都已经到位,而转业的批复还没有下来,我的心情如同那撩人的天气,越发的急燥。直到4月15日,我正在驻地县城的街道上无聊的闲逛时,干部干事通知我批复到了,赶紧填表。怀着激动万分的心情,用了不到半小时的时间填完表后,开始和单位领导谈话,待领导表扬了我的工作成绩、表达了诚挚的祝贺后,我表态坚决不给组织添麻烦,努力争取不滞留。紧接着托运行里、交服装,向战友们一一告别。吃完了单位组织的践行饭,4月17日,怀着不舍、喜悦、激动等等万分复杂的心情,我飞回了西安。
复习——差点做了无用功
由于我在档案里爱人工作一项里填的是“无工作”,按政策应该是分到市口安置,而市口的考试压力不太大,本打算随便看看书就行了,后来想到报个培训班去听听也好,还能认识一些人。回西安之前,在论坛里约了几个转友一起报了个培训班,人家给了个团购价。因为批复到得太迟,培训班又开班的比较早,我回西安的当天就去报名、交钱。后来的日子就是上课、下课、学习、游戏。由于想到自己是在市口安置,也就没怎么太认真复习。我自认为自己是个比较严谨的人,为了确定分口情况,在档案到了省军区转业办后,我还专门跑去咨询了自己的分口情况,当时的答复是“市口”。我放下心来,继续边学边玩的日子,到了六月中旬,单位通知我参加市口的培训,我彻底放下心来,把书抛到一边开始了彻底的放松。结果命运和我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六月底了,单位的干部干事又给我发了一条短信,叫我参加省口的培训,当时我就蒙了。打电话给单位核实,干部干事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又打军转办的电话,工作人员查阅完花名册后确认我在省口了,对方很客气,还很耐心的和我说:“你是大部队干部,又是外区回来的,没有联络员,有什么事情通知比较慢。没事多上网看看,及时掌握消息动态,也可以随时给我打电话”。这时距离考试已经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了,我开始了头悬梁锥刺骨的冲刺学习。除了看书、就是做题,三秦群里的复习气氛也很浓厚,那一段时间群里几乎没人闲聊,都是在做题。到了考试那天早上,我的包里还装着十八大报告、时事政治。考前和几个转友聊天时,听说有几名转友每天一大早就到某大学图书馆里复习直到晚上才回家,听到人家的复习劲头,我心都凉了半截。加上去年考试的内容有些让人感觉无语,好多内容都没复习过,考完后心里很是没底。好在加分不算少,最终还是过线了。
投简历——汗水湿透衣背
考完试后的第一周,我约了个转友开始了投简历的历程。有好多人说投的早,也有好多人说投的晚,不管早晚我觉得该投了。7月的西安热的让人难受,投简历那几天天气又特别好,就更让人热的受不了。投简历过程中,时间安排上,我采取半天工作制,上午趁凉快出去跑跑,下午在家避暑;方法安排上,我采取广撒网重点捞的方式,所有知道的单位都投了,在为期2周的第一轮投简历过程中,我共撒出去30多份简历。说实在话,投简历的感觉并不太好,听到的回复往往有几下几种:“好,放那吧”;“我们还没接到计划,具体接收情况还不知道”;“我们今年只接收XX专业的”;“我们今年只要XX岁以下、XX级以下”。投了2天的简历后,我觉得有些失望了。在第3天的时候,某厅打电话给我,核实了一下专业情况。尽管最后没去成那个单位,但我还是很感谢的。那是最早给我打电话的单位,也坚定了我投简历有用的信心。其实换个角度想想,没有必要纠结于人家的态度,试想一下如果有几百人接连不断的找你干同一件事,你的态度也不一定会好。投完简历后,到召开双选会还有一段时间,那时感觉自己得了手机强迫症,交了400元的电话费,调了个最大声音效果的铃声,吃饭、睡觉、上厕所都把手机放在身边,逛街时把手机拿到手上,到后来怕逛街时听不到电话就闭门不出了。听到电话声音响就激动,看到座机号码就心跳加速。如果很长时间电话不响,就会怀疑是不是欠费了,手机是不是出故障了,甚至会自己找个电话打自己的手机试试。
双选会——不要报太大希望
与其说双选会是军转干部和用人单位的双向见面选择会,还不如说是军转安置工作正式拉开序幕的标志。大部分军转在双选会前基本都已经投过简历了,在双选会上无非是对于前期漏投的单位再补投一下。真正在双选会上签定协议的寥寥无几,所以大家不要对双选会报太大的希望。去年有的用人单位开始的比较早,双选会前就有组织笔试、面试的了。双选会上通常会正式公布考试成绩和安置计划,发放考试合格证,所以双选会还必须得去。双选会召开的那天早上,我八点半到会场的时候,已经是人头攒动,不禁心中感叹,军人的作风就是扎实,时间观念很强啊。尽管在网上已经提前知道了自己的考试成绩和安置计划,但还是挤到大榜前面确认了一下,又领了合格证。进了会场里面,大部分用人单位还没来。转了一圈,发现自己还有很多单位没投过简历,暗暗记在心中,准备一会重点投投。这时我发现旁边一位哥们拿出一个小本子和用人单位的座位牌一一对照,我那个汗啊,心想,真是有心人,我是凭印象,人家是认真笔记了的,这是个好做法,值得发扬。不过还是希望我以后用不上了,实在不想再折腾一年啊。快到九点的时候,省委某部门的人来了,这是我以前关注的一个单位,趁着人少,赶紧奔上去,再递了份简历上去,不料人家对我还是有些印象的,拿着我收集的部队工作成果,表态:还不错!就这三个字仿佛给我注入了巨大的正能量,心中热热的。简单了解了一下录取标准后,我看后面有几个兄弟在等着了,就赶紧闪人了。我本着先投没投过的单位,再投重点想进的单位;先投人少的单位,后投人多的单位的原则,开始了进一步投简历的历程。到了某厅摊位前,我介绍自己说已经投过简历了,那个负责人还说“我怎么没印象啊”,同时翻着简历看,看到我后面的某张照片时恍然大悟状:我对这张照片有印象,确实投过。看来简历上选几张有特色的照片也能抓人眼球啊。
正在我纠结于要不要去挤着排那两个异常热门的单位时,手机响起了。我前几天参加的某部笔试结果出来了,负责人表示愿意接收我,等领导回来签字就可以签协议了。当时异常纠结,单位不错,编制觉得不太好。我一咬牙,表态说:我先考虑一下。挂了电话,定了定神,又开始投简历。双选会说是一天时间,但与几个老乡吃完饭再去会场看时,只有少数几个单位在了。我对机关事务管理局的一位大姐印象很深,一群军转聚到周围,很和蔼的与我们聊天,介绍了很多省直机关的特点。下午四点多的时候,我从会场出来,打道回府了。
回访——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努力
我简历还没完全投完,就有消息说某厅已经组织面试、笔试并已经定人了。还在诧异着那个单位动作太快,群里的一个转友就和我小窗聊天了。那个兄弟很热心的和我说:多转转就能找到机会。我虚心采纳意见,投完简历后就开始了回访。我先从网上找到了12年人安置计划,对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单位特点,按照“有可能进、不太可能进”的层次做了区分,分门别类的进行了回访。回访的第一站选择了第一个给我打电话了解情况的某厅,进去后先介绍了一下自己,负责人态度不置可否,不热情也不反感,我厚着脸皮问:今年咱们单位有什么用人标准?对方的回答很谨慎,说领导还没定。我再问:往年都有什么标准?答:会重点考虑相关专业的。我听完心里一凉,觉得希望不大。不过还是重点介绍了一下自己的特长,然后有礼貌的告别。回访一圈后,觉得收获很大。用几个单位对我的情况表示了感兴趣,我重点做了标记。有很多单位就对年龄、专业、级别做了明确的规定,对这些单位基本就可以不用考试了。后来的经验证明,回访是必要的。只有通过回访才能与用人单位加强沟通,加深印象,掌握信息。听说传说中的某神单位,双选会后很久了没能定完人,一哥们通过回访最终签了。其实对于大部分单位而言,关系并不能覆盖全部,至于其它指标定哪个不定哪个并没有特别的要求,多跑跑,让用人单位感觉到你的诚心,想必会在同等情况下优先考虑的。
笔试与面试——五花八门不一而论
大部分用人单位都会针对本单位的特点,根据简历的情况选出一部分人来,再组织笔试或面试,有的甚至还有机试。我最早参加的是某办的面试,说面试也不确实,人家只是叫我带上成果去办公室详细聊了聊。我在介绍了自己的基本情况后,了解了单位的用人需求,表达了感激之情,表述了自己的职位要求。后面又参加了某部组织的笔试,内容是写一篇领导讲话稿,两个小时的时间,不少于三千字的讲话,写的手都酸了,自打计算机普及后,多少年都没那么写过了。时间太紧,字数太多,到最后交卷时还有一个问题没写完,我列了个提纲上去。这是双选会召开前我参加过的两个考试。大部分单位组织考试是在双选会后,那段时间电话确实响个不停。在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一直关注的那个单位终于通知我去面试了,听说那天下午有几个单位同时组织考试,有的哥们为参加哪个单位的考试很是纠结了一番,好在我没有出现冲突。当天共有8个人一起参加面试,我排第一个出场。那个单位的面试很正规,一把手亲自组织,坐了一排五六个人,对面就我一个,感觉压力很大。我先把自己带来的简历给每个评委前面放了一份,又把自己的成果汇编放在那个一把手面前,然后在座位上做好。面试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想来这个单位?我提前对那个单位特点详细了解了一下,来之前做了一下准备,简单组织一下思路后,我围绕该单位性质、我的特长、我的能力素质与该单位之间的联系进行了阐述。那位领导又就我的成果汇编里的内容提问了一个专业问题,后面又零零散散问了一些小问题,譬如家庭情况、兴趣爱好。一一回答后,时间已经过去半小时了。出了考场后,心里很是没底,不知情况如何。但该做的工作都已经做完了,也没什么值得考虑的了。
各用人单位组织的考试很多样,面试通常问为什么来这个单位,个人的基本情况等等;笔试通常是写材料,讲话稿、通知不一而论;听说某单位组织的考试最变态,先是机试考办公软件操作,接着笔试,后面还面试,层层筛选,场面之壮观堪比那些选秀节目。
签协议——纠结纠结再纠结
在去年论坛里组织的线下交流会时,蓝色风景线版主就说过:转业最纠结的是签哪个单位的问题。等轮到我的时候,确实对这句话有了深刻体会。由于我参加的某办和某部的面试、笔试比较早,所以他们定的也相对比较早,都对我表示了接收意愿。考虑到某办实在是单位不怎么样、编制又不好,我明确拒绝了。某部的消息真是让我纠结不堪,如果说是拒绝了的话,单位确实不错,如果要我签的话,我确实对给出的定岗编制有些想法,所以我也只能表达了再考虑考虑的意思。在万般纠结中,我打电话给我一直关注又参加面试的那家单位,那个负责人问我愿不愿意去,我一听他那样说,心跳立马加速,明确表示愿意,第二天上午通知我当天下午过去签协议。双选会结束的第一个星期的星期三,我把自己推销出去了。签完协议后,心里感觉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后面也有很多单位陆续打电话给我通知参加考试,我一一谢绝的同时,心里还是患得患失了一阵,但后来转念一想:是我自己跑的单位,是我想要的编制,没什么值得计较的了。人生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觉得差不多也就行了,不要把期望值定的太高。
后记
转眼间,上班已经半年多了,渐渐适应了地方的工作节奏,掌握了单位的特点,也逐步进入了工作状态,再回想起去年波澜壮阔的大半年,不禁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在转业的过程中,作为一个草根,当时的种种复杂心情实在是难以言表,正是在最艰难的时候,我从军转论坛、三秦转友群里汲取了营养,得到了支持。衷心的感谢军转论坛,感谢各位老转对我的帮助,感谢各位转友的相互扶持,也真心的希望各位新转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