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653:《我的知青生活》年底结算喜分红。
本帖最后由 淘气的中年人 于 2019-1-3 08:03 编辑我们生产队有150多人,年底分红时按人口的基数,家庭所挣工分,牛出工和猪牛圈出肥量一起来计算虚拟现金,生产队的粮食(稻谷,玉米,红薯,杂粮等等)也按国家当时的价格来计算,分配粮食和现金。我下乡所在的贵州省遵义地区遵义县新蒲区中桥公社中桥联合生产队条件还算富裕的,生产队的地盘上有公社的粮站。队里就承包了公社粮站的粗粮到细粮的加*工,也就是稻谷脱壳成大米,小麦加*工成面粉和面条,这是固定的副业收入。每个工分可以分四角八分钱。一般人口多,工分少的能分配更多的粮食,需要交钱给生产队的叫住超支户,相反家庭人口少,劳动力多的分得的粮食少,现金多。叫盈利户。
生产队一般由会计主管队里的财务收入,生产队长签字,报销。年底由队里社员推选平时办事公正,村里德高望众的代表来审核一年的收支帐目。我记得哪年我除分得较多的粮食,经过社员代表审核,会计准备好分红的钱,提前包好,召开生产队的社员大会,三柚桌前坐着队长,会计和出纳员,由队长照本宣科,一家一家地念出分红或超支的社员,分红的上前领钱,超支的上前去交钱。超支户实在没有钱可交的,就抽亲戚或朋友借来交。也有五保户,不用交钱,生产队也分粮食作口粮。分红记兴高采烈,超支户垂头丧气。哪时农村选择对像,首先媒人要介绍对方是超支户还是分红户,分红户好找对像,超支户一般对像也难找。
当年我除分得2000多斤稻谷外,还分得198元人*民*币。记得春节前分红的夜晚特别寒冷,我穿着破棉衣内的口袋塞满这两元一张的人*民*币,内心是多么的高兴。就好比如今身上有20万还高兴。哪晒干的稻谷能蓄放很久一,二十年。我离开农村多年后,忘记存放的稻谷拿来打米,还没有坏,只是煮饭的米汤是偏黑的颜色。第二年,我老妈托人花125元给我买一块上海牌,时针带红星的手表!一直用了近20年。
难忘的历史阶段啊!对于那年轻人都是故事啊! 你一个人能分2000近稻谷? 壮壮2 发表于 2019-1-3 10:21
你一个人能分2000近稻谷?
感谢战友关注。实话实说的。 怀念过去是我 发表于 2019-1-3 08:51
难忘的历史阶段啊!对于那年轻人都是故事啊!
感谢关注,谢谢支持。 怀念过去是我 发表于 2019-1-3 08:51
难忘的历史阶段啊!对于那年轻人都是故事啊!
感谢关注,是的,是的,青春有知青的经历好。。。
这段时光楼主记忆很深啊,细节都那么清楚。记得我们家下放农村时应该长期是超支户吧,因为直到某年年底分红时我家分了50元钱,爸妈和哥哥高兴得不得了,从此变成了分红户,因为那时大哥已经中学毕业可以参加生产队的劳动了。 有了这一段的历史,我认为还是很有纪念意义的。 有歌唱到”青春的岁月像首歌”,知青岁月酸甜苦辣。 那个年代按劳分配制度很公平哦,虽然没经历过那种薪酬分配,但是从淘气大哥的描述中也了解了那个时代的事。年轻时的淘气大哥也是个很能干的人,如果在当地找对象绝对是女孩眼中很抢手的哈~ 昨天,今天,明天 。。 他是老自 发表于 2019-1-4 10:40
昨天,今天,明天 。。
感谢关注,最近贵阳发展好的。
自主群体年龄差距真大啊,楼主说的这些,几乎是我上一代人的事情。。。。 沉鱼 发表于 2019-1-3 22:21
那个年代按劳分配制度很公平哦,虽然没经历过那种薪酬分配,但是从淘气大哥的描述中也了解了那个时代的事。 ...
感谢版主高抬的,女知青在农村好找。男知青没有住房,农村人不要的。
远眺3650 发表于 2019-1-4 17:32
自主群体年龄差距真大啊,楼主说的这些,几乎是我上一代人的事情。。。。
战友说的对,我孙子上国防大学--幼儿园毕业几年的……
这段历史很难忘,是一生的记忆。当时很苦,现在很甜。 感谢版主关注和鼓励。 清19 发表于 2019-1-6 07:55
这段历史很难忘,是一生的记忆。当时很苦,现在很甜。
感谢关注,先苦后甜。。
按劳分配好,很公平,人们也很容易接受。这年头再也回不去了。现在的中国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结合体,所以叫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建立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这三步就是中国的近代史。现在的中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只是初级阶段, 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哈哈,这就是我近期学习总结出来的。不知对与否。 壮壮2 发表于 2019-1-3 10:21
你一个人能分2000近稻谷?
周日快乐,多谢捧场。真实故事。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