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自正月以来,一直都是这种阴雨连绵的鬼天气。才刚刚二月呀,不是雷电就是冰雹的。
* @( s' H. v4 b; {: w
皇帝卧在龙榻上,心情烦躁,脑子里不住的寻思,是什么原因让上天如此的恼怒而降祸于他的臣民呢?从建元至今,匆匆已十八载,十八年里,除了励精图治、勤于治国外自己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妥呢?是因为胡惟庸案连坐的人太多了?还是因为受郭桓牵连而妄杀了人?姓郭的贪赃枉法,乱朕朝纲,不严加惩处天理难容、民心不服啊!还有胡案,那些蠢蠢欲动、深怀不臣之心的人,随时都有可能取代自己,变朱姓江山为胡姓、张姓、李姓,还有——皇帝从心底里不愿提到这个姓——这些人一个也不能漏掉、一个也不能赦免呐!
- `8 e1 B- L$ J8 @$ M
依然是阴雨连绵的日子。早膳过后,皇帝一个人在大殿里徘徊,心里不住的想着一件事情,这也是一个困扰他多年的心病。早在胡惟庸案发的时候,就落下了这个病根。那时他就想乘机了却这块心病。虽然他知道这个人一向对胡惟庸抱有成见,不大可能与之同流合污,但还是命人着力查找,试图弄出一点蛛丝马迹、子丑寅卯来,好给他一个下手的理由,但是没有找到,一点都没有找到。想想那么多的人都受到了牵连,有权贵也有功臣,惟独没有他,皇帝又欣慰又失望。而在失望之余不得不更加叹服这个人——他,太理智了,理智的让他寝食不安。 ( M0 W' J7 K: z# t5 w; {. o% _" i
皇帝常常回忆战乱时候的那些事情。从那时候起,他已知道,比起李善长、常遇春和李文忠等人来,这个人更会做人。围攻平江的时候,战事正紧,而他竟遣使来向他请命。身为大将军,他难道不知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吗?他与手下将士同甘共苦,目视全军将领,哪一个能像他一样?那种与生俱来的亲和力,使他那一帮如狼似虎的将士感恩戴德——他们太为他效命了。攻城夺地,他之所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为大明朝立下赫赫战功,除了本身的才能以外,这难道不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吗?尽管这种素质是为将者所必需的,但是表现在他身上却太令人害怕、令人恐惧了! % X, O; @1 f- ]4 n7 c
不敢让他呆在朝中,就命他领兵去平定各地的叛乱,春出冬归。这样可以防止他在朝中笼络人心,发展势力,而且,世上没有常胜将军,在此期间,保不齐他会出现不慎而造成战事失利,那样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将其治罪。但是每一次他都是胜利班师,而且从来没有像其它将领那样居功自傲、耀武扬威。每一次得胜回朝,他都是首先恭敬的奉交大将军印,之后单车悄悄回家,仿佛是赶集归家的老农。在部下面前,无论是训话还是下达战令,一向都是义正言辞,威风凛凛,而在自己的面前,他从来没有大声说过一句话。对于对这样一个功德圆满的人,世人只要求你必须喜欢他、奖赏他,谁会关注你内心的忧虑?谁会关心你的江山姓氏?自己连亲甥义子李文忠都能忍心下手,而对这个做什么事情都滴水不漏的人却没有任何办法——心病,心病啊! 9 X# Q( y3 F% O5 O6 T3 o& o3 l
无疑,他是当世一个杰出的将领,只是他的才能似乎远远超出了作为一名将领的需要。皇帝曾经不止一次的希望他也能像汉初的淮阴侯那样表现出不臣之心,以给自己造成除掉他的机会,但是一直没有,他一言一行、时时刻刻都规规矩矩。许多时候,皇帝自己也想,他一向淡于名利,对妇女、财宝不屑一顾,而且迫于自己的威严,不会有谋逆之举。但是一想到历史上那些暗地里蓄势待发直至弑君夺位的逆臣贼子,皇帝的心里就像压着一块巨大的石头,让他心悸,使他不安。到底是人心隔肚皮呀,古语不是说“知人知面不知心,画龙画虎难画骨”吗? ; x) n2 X( c9 `2 R
为了大明江山的朱姓,不能再让他活下去了,无论如何不能再让他活下去了,尽管他为自己的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又怎么做才能不让世人唾骂自己如汉之刘邦杀戮功臣、乱杀无辜呢? + A8 j+ L; H+ \4 A# a3 U( i
从去年以来,皇帝一直都有丝丝的悔意,后悔他在北平患病的时候没有下手,那时候就应该将他致死,怎么还能让他活过来呢?说到底,其实还是不忍心啊,毕竟从当初起兵的时候他就一直为自己冲锋陷阵、效命疆场,几十年如一日呀,怎么能让他说死就死呢?因此,不但没有动手杀他,反而把他接回朝来。
# j2 {/ D7 e/ X- d/ x( u# x
然而,尽管他现在是一只病虎了,但是这样一个在他面前让他尊重和爱惜、离开他又令他寝食不安的大将,只要还喘着气,总是让他茶饭不香,夜不能寐。功臣与江山,朱字与徐字总是在他的脑子里不停的翻来覆去。
+ U6 i9 S, q8 }
闲暇时,皇帝总是看着阴沉的天空苦苦思索,有时发出不知所措的长吁短叹。 . D8 z4 ^: a5 f7 q
“蒸鹅!——朕不是下过旨意了吗?膳食不要弄这些劳民伤财的东西来,怎么还给朕弄?”午膳上的一盘蒸鹅让皇帝颇为恼火。由于出生在农村,且经历过贫苦生活,皇帝深知民之艰辛和物力的艰难,因此长期以来他都提倡节俭,衣食住行十分朴素。
! ^6 m- v) v8 l8 C- `" m3 y! K
有侍膳太监叫吴证的慌忙跪倒在地,不敢发一言。
0 N6 q" J. D# {# o5 x4 J2 Q; f
皇帝本来就没有食欲,看到这奢侈的膳食更不想吃了,草草的喝了几口米汤之后,便扔下了筷子,挥手旨意将膳食撤去。 8 d: `1 J" @, ] |2 ]. N
就在吴证端着膳食转身的瞬间,皇帝却叫了停。他问:“魏国公的病好了没有?”
0 Q& T# y j4 |, a! u
吴证低头启奏陛下:“奴才听说还没好,不过国公背上的疮近日变得有点好转了。”
5 {( g1 _/ T/ m6 c3 x, l+ C' g
皇帝听了没有做声,吴证端着饭盘站在原地低头候旨。
3 _: x8 u3 R3 c0 a/ b5 s
“鹅虽然是好吃的东西,但对于像患背疮的魏国公一类的病人来说却一口也不能尝。对,对,何不……?”皇帝沉思良久之后传旨:“你去把这一盘鹅送给魏国公吃吧,转朕旨意让他好生养着身体。”
$ D0 W7 h; f6 _; @% ^9 q" h
吴证一愣,好像是打了个寒战,在皇帝冰冷的目光威逼之下,慌忙领旨退下。
+ i( t5 E. O$ X
吴证去后,皇帝愈加不安。他不停的在大殿里来回走动,反常的举止令内侍们屏息静处,不敢大声出一口气。
1 w$ N& _& f$ y8 R% d
约莫两个时辰,吴证回来复命。皇帝问道:“魏国公吃了吗?”
. E2 g2 j/ l" ~
吴证顿首回答:“吃了,国公感激陛下的恩典,是流着泪吃的。”
6 D! W' X- z6 C. r5 i. s" E1 n) d5 {- |; \
“知道了,下去吧。”在转身回内殿的当儿,皇帝长长的脸上也挂着两行热泪。 " T, z: R4 D# ^* Q1 k9 l. H4 Z
晚膳时皇帝也还是只喝了几口面汤。 ( W( W8 J" y6 ^
在几天之后的早朝上有大臣禀报:魏国公徐达病卒。 . R A3 i" V! Q. u1 P" Q7 g
皇帝为之悲伤,传旨暂停早朝,并诏告如下:追封魏国公徐达为中山王,谥武宁,赠三世皆王爵。赐葬于钟山北侧,御制神道碑文,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一。
& i4 b3 k" I9 H) `9 a: d+ g: H. D
随后,尽管仍然是电闪雷鸣的坏天气,但一日三膳,皇帝却比以往吃的多了。 ; ^$ m4 z( R$ }% K! R
而且从那以后,宫里的人再也没有见到太监吴证的身影。
K9 E9 Z5 f' c% Z$ ^ g) y: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