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手机用户Mt47192 于 2025-7-19 09:45 编辑
# n1 ~. w9 i- [. _ C: p; T. u7 q: [6 B
几副对联的故事(散文)
0 }7 y Q) V* ^* [- W对联,又称门对、春帖、春联、对子、楹联等,讲究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 v! v+ H8 E; W/ x1 f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了对联。那时,每年腊月二十三、小年一过,爷爷就会去供销社买回红纸、墨汁,再从箱柜里拿出毛笔、砚台,一切准备就绪,就开始写对联。不但给自家写,也给邻居们写——爷爷的字写得好,很受欢迎。到了腊月二十九,就把写好的对联贴到门上,从院门、房门到屋门,甚至猪圈门、鸡架门都要贴,很是喜庆。后来,我到南方求学、参加工作、直至如今截瘫在家,这样的场景就几乎不见了。但是仍有几次与对联有关的故事,历历在目。
8 q: H# e( }& F8 Y( W' P
& Q" _+ A4 H( Z5 q' h' [第一次写对联是一九九八年春节。那时,我刚刚参加工作,即便过年了也没有休假,而是在船上值班。节前,单位领导让我写副对联贴到水密门上。不便推脱、赶鸭子上架我就写了一幅——寒雪消融万家欢喜,清风徐至百业盛兴。写完后自我感觉良好,就贴了出去。现在看来实在普通、甚至是败笔,因为看不出一点行业特点来。
% Y; j2 p# I$ D4 k" F7 P& Q/ ?; S' k4 G8 H7 i& W
第二次写对联是受人之托。二零零一年春夏之交,一个关系要好的同事,因工作紧张、劳累过度得了抑郁症,住进精神卫生中心。三个月后,病愈,出院前托我做面锦旗给中心。我问他,“写什么词?”同事说,“你帮我拟个吧。”我想了想,结合同事三个月的住院经历,拟了这样一幅对联——用心护心心回家园,以情传情情播四方。同事看后表示满意,于是做好锦旗送给了院方。( `& S6 [1 a( u7 ]
$ q$ t$ {$ F. p7 g3 O- u第三次写对联是写在一张照片上的。二零零二年九月二十三日,我人民海军舰艇编队历时一百三十二天,完成首次环球航行访问。我有个军人朋友参加了这次航行访问。舰艇归航靠泊码头后,我和朋友的妻儿一起到码头迎接。朋友刚一走下舷梯,他的妻儿就冲了上去,一家三口来了个大大的熊抱。旁边的我赶紧举起相机、按下快门,于是有了“梦圆”这张珍贵的照片。洗照片时,我给写上——解妻儿越洋相望百日思念,圆华夏环球航行千年梦想。作为“交换”,朋友送我一套环球航行访问的首日封,珍藏至今。
4 [/ j |1 D2 ^$ |
6 v* j6 z7 r; \5 K$ V; K第四次写对联是二零一五年冬。我已截瘫两年了,因故需要办理户口迁移手续,而我不能亲自前往办理,只能让妻子代办。户籍警了解到我的实际情况后,给予了很大方便,坚持特事特办,很快就在网上办理完毕。我让妻子买张贺年卡,写上贺词——热情工作似炉火,暖心服务比春风,祝新年快乐。寄给了为我办理户口迁移手续的民警。# c' E9 _2 K/ P9 p3 D
( h0 D" t9 q1 Z& q, {
如果说前四次写对联都有实物为证,那么第五次就不一样了。因为第五次写对联是写在心里的。也就是二零一六年入夏的一天,躺在病床上的我思乡心切,却又无可奈何。只能在想象中“观赏”乡下的风景。当时,也正值全国打响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闲着没事,给家乡写副对联吧。于是我在心里默念道——青山峻岭驻守这方小康路,绿水清流唱响那支幸福歌。当时我就想,待条件允许了,我一定要回乡下老家走一走,再看看那里的山、那里的水,还有那里的人。# m$ S- A! h! ]1 b
6 j+ s& c1 `# [五副对联,五则小故事,承载了五个生活片段,至今难忘。
+ l+ k7 S/ f2 s
4 x& J4 } }! T& [; _5 K7 y: b7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