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转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775|回复: 4

[家园生活] 【夜读】拜年是一堂生动的传统文化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7 21:2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本帖最后由 中国梦强军梦 于 2016-1-27 21:25 编辑 3 k. @- \: \, t

3 v' a6 }. M/ K$ Z2 D5 v4 H: f  P9 _0 R
3 j( h' E7 [" K4 E  X3 S* z
拜年是一堂生动的传统文化课

! R6 C2 X5 G2 O, O  t* T- Y
1 I* }6 {% |$ `: n* j3 T' H' Z- g8 z+ T5 `+ A$ m6 f
文/马艳超

9 C7 q' P, k  X, P3 D1 e' B) J
4 L" Z$ l1 m/ B  \8 |
/ g) P; K3 u" ^" K. K( H

   拜年是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新年第一天,人们会早早起来,穿上新衣,相互走访祝贺春节,恭祝来年大吉大利。作为最能体现“年味”的春节传统习俗,人们通过拜年这一特殊方式,既表达出相互间的祝福,又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和感情。  

  在笔者出生的那个村庄,现在还流行着磕头拜年的习俗。小时侯非常期盼新年这一天,不但能穿上新衣服、收到压岁钱,还能吃到平时很少能见到的糖果、爪子。长大后慢慢对拜年这个传统习俗有了新的认识。在向父母磕头拜年时,内心中会有些激动,平时对父母辛苦养育恩情就体现到这一拜之间;亲朋好友之间平时的隔膜,也会因春节拜年而烟消云散。  

  随着时代的发展,从最初的登门磕头拜年,到后来的电报拜年、电话拜年、呼机拜年、短信拜年、电子贺卡,再到现在的网络视频拜年、微信拜年,我们感受到时代发展给春节习俗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变化。但不论拜年方式如何变化,拜年这种传统习俗一直作为春节主题文化传承了下来,就是因为拜年就像一堂生动的传统文化教育课,让人们感受到亲情的美好、生活的幸福,从而产生一颗感恩之心。  

  拜年教育我们做人要有“孝心”。 每逢春节,人们习惯放下手中的工作,无论身在何方都一心奔向老家的方向,回到父母健在的那个地方拜年。 “拜年”不仅仅只是春节时期的一个习俗,一个举动,而是对长辈、老人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关爱。看似不起眼的举动,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却如小溪般涓涓地流淌出来,让老人在和儿孙团圆之即得到了欢欣。春节回家是行孝的开始,拜年是孝心的表达方式,陪父母拉拉家常、帮父母干点家务活是行孝的实际行动。  

  拜年教育我们做人要明“礼仪”。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春节拜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拜年除了要衣着干净整洁、合理安排时间,还要要注意礼节和言谈举止。家人团圆、邻里共处、同学重逢、朋友相聚,举止要彬彬有礼、落落大方,言语要谦恭文明、笑口常开。而拜年时孩子常常和我们在一起,我们更要言传身教,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从家里来客教育孩子斟茶倒水,招待客人,到拜年对长辈应该怎么称呼等,这些对孩子的成长都有好处。  

  拜年教育我们做人要常“友善”。友善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一项公民道德规范。近年来,河南省春节期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暖暖新年”主题活动,通过送温暖、献爱心,向鳏寡孤独、留守人员等弱势群体拜年,让更多群众过上了温暖、舒心的大年。独乐不如众乐,春节期间更需要我们奉献出自己的爱心,让所有的中国人民过上幸福团圆的春节。  

  一堂传统文化课,胜读十年圣贤书。我们要让拜年这堂生动的传统文化教育课一直传承下去,从中汲取 “孝道、礼仪、友善”的道德营养,成为我们实现幸福梦想的力量之源。

, ~$ \4 E! ~7 C% h' K

(来源:中国文明网)

. _/ q$ C% \8 l' n/ g+ T1 \: q$ G

评分

参与人数 3经验 +40 津贴 +45 收起 理由
守着幸福 + 5 很给力!
天山雪001 + 40 + 20 很给力!
老实干部 + 20 谢谢发表精彩内容,论坛有您真好!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6-1-27 22:3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一下,感谢分享,周三快乐!!!!

评分

参与人数 1津贴 +16 收起 理由
天山雪001 + 16 感谢您为论坛的繁荣做出贡献!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8 07:04:01 | 显示全部楼层
: C9 I9 F. B# Q+ Q8 [, u2 z

. {+ D: Q4 w* s3 V5 |+ V. Q1 M3 |1 S$ F8 t& [: |; R
    拜年,也是传统教育的一个平台,是尊老的一个体现,这种礼节在东北农村保持的相对要好。在东北农村我看到很多年轻人每天春节时间,都要到自己的老辈人家里磕头,问安。- i- d8 x' M! h' }2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8 07: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山雪001 于 2016-1-28 08:25 编辑 . o' @* U1 J1 Y$ L, C7 s
5 K' e; o2 i9 q6 ?( c5 z- e& o, V

- e9 e& y0 i7 Y  p* u1 ^5 z  G9 ]8 k" V4 [3 E
    这种传统,在慢慢流失。小时候,春节第一天我们要上长辈家里问好,然后长辈给一个小红包当压岁钱。大年初一早上的饺子,也要给同村的长辈送一碗,表示敬意。我们可能就是这那种传统的课堂里慢慢感受传统的传授。现在,这种氛围淡了。, b2 o- _9 o  Z/ A/ L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20 津贴 +20 收起 理由
天山雪001 + 20 + 20 谢谢精彩回复,论坛有您真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8 07:4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山雪001 于 2016-1-28 08:26 编辑
2 \5 @4 B: }/ G% \1 T+ n# U6 s
- X* e% K8 s& X$ E" w+ [- e
$ \0 h8 v: Y. v$ m& R8 ?" j/ }% M' Q
! @8 B. T9 }7 q1 Z" H        在我老家我小的时候,母亲领着我,大年初一起早到本族的各家磕头、拜年。这个传统仍保持着,但现在磕头的少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津贴 +20 收起 理由
天山雪001 + 20 感谢您为论坛的繁荣做出贡献!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