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0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阅读权限
- 10
- 积分
- 102
- 帖子
- 精华
|
发表于 2018-8-20 16: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尊敬的心仪单位领导:首先想汇报的是,我是主动申请转业的,是在单位领导、同事普遍认为自己有发展潜力并对自己的转业选择广泛表示不解和惋惜的背景下离开部队的。为了在更广阔的空间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和社会价值,我舍弃了多年努力打下的良好发展基础,舍弃了稳定、熟悉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走上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转业之路。9 G/ v8 o- j$ _ a' R w
7 X w7 \: D5 Q' K B. c& X2 B- F/ E) U% M, ^! u W: P) H9 ]
t3 A8 N; t0 r4 o1 S+ j% B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廿年弹指一挥间。1992年,我以内蒙古##旗应届生高考分数第一名、##陆军学院当年内蒙古招生分数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军校,由此开始了近20年的军旅生涯。1994年,我在军校学员队地方高考入学学员中首批入党;1996年军校毕业,我以全中队(135人)第一名的成绩被保送研究生;2001年,我成功考取####院博士研究生,并于2004年毕业时被选留院工作。20年来,无论是作为院校学员,还是担任连队排长、政工干事、科研人员、机关参谋,我都竭尽所能、奋力拼搏,出色完成了各项学习、工作任务,受到了组织和领导的充分认可,获得了一系列荣誉和奖励,职务也平稳较快地提升。回首往昔,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自己切实履行了参军入伍、保家卫国的公民义务,躬身践行了一名党员和军人的使命与责任,为部队建设特别是军事科研事业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a/ D& w' r. K# ?/ q2 d& W3 @! r, `. ]4 n
4 p( K9 J$ i) f+ K4 }4 R8 `- w- p9 t# {人生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部队,从军的经历和收获弥足珍贵。从18岁到38岁,军营生活、军人身份、军队经历密密匝匝地填充了我这段生命印记。军队是大学校、大熔炉,久浸其中,受到的熏陶、锻炼、磨砺是全方位的。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的政治信念和价值追求,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纪律观念,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战斗意志,甘于吃苦、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集体协作、联合行动的团队意识,等等,都已经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内化于血脉之中。特别是近六年来担负####院首长学术秘书工作的经历,使我在把握大政方针、领会战略意图,着眼工作全局、科学统筹指导,针对矛盾问题、务实建言献策,强化理论思维、锤炼文字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历练和提升。在长期的学习、工作实践中,自己逐步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勇于创新、能参善谋,笃学深思、能力为本,敢于担当、高度负责,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严谨细致、一丝不苟,从容淡定、谦逊平和等行事风格与为人品质,也得到曾所在各单位领导和同事们的广泛认同。所有这些对我来说,都是极其宝贵的人生财富,将使我终身受益。回首过去20年,部队把我从一个贫寒农家子弟培养成一名党的中级干部、高学历团职军官,同时也为我的家庭生活**了坚实依托和有力保障。当脱下军装的时候,我仍然要发自内心地说:感谢部队,当兵的日子无怨无悔!8 n# l3 w- G" |& I5 s4 X( ` c
4 D6 t% E9 W* q! ?/ P* a7 }( z
L5 z+ N y7 n0 p: j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个人兴趣与从事职业、工作岗位的契合,不仅是每个人人生幸福、事业成功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发展活力与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不管是在军队工作,还是在地方工作,虽然职业与岗位有别,但本质上都是在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与人民幸福做贡献,不过在合适的职业与岗位上无疑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取得更大的成绩。在作出转业抉择的过程中,我反复追问自己,离开部队到底想干什么、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仔细思量后得出的结论是:选择一个与党和国家事业、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工作价值直观明显,理论指导与实践运行紧密结合、偏重计划管理的岗位,应该是自己的转业目标。如果说过去20年我能在一个相对封闭、严苛的环境中靠责任感、使命感取得广受公认的良好业绩,那么我也完全有理由期待抓住国家军转安置政策**的难得机遇,在更宽广的空间找寻到一个更加适合自己的岗位,在不惑之年实现华丽转身,进而开创一个更有意义、更为充实、更加多彩的崭新20年!
- h# a& H& }/ L( g) z; [7 T. H+ ]/ e# r( m
8 h& b Q: T' K0 G$ |4 `新的起点、新的征程,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踏上军转之路,感受绝非更换一份工作那样轻松。面向未来,迎接新挑战、开始新生活的兴奋与结局难料、去向难定的惶恐交织纠结。从自己的实际情况看,职业经历、所学专业与地方工作需求的较大差异,长期与社会环境的相对疏离,年龄相对偏大,等等,都从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再就业”的选择空间和“再就业”之后的工作状况。面对这些劣势与短板,自己将充分发扬部队的优良传统和过硬作风,以吃苦求进步,以奋斗创业绩,以学习强能力,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尽快形成与新的工作岗位相适应的专业素质,努力成为新单位的建设者、出力者,而不是闲散人、边缘人,切实无愧于转业接收单位的关心信任。$ L5 k4 \/ j$ @! s$ g% V' \0 T
! k+ |) }# c. E3 u# W) |
人的一生就是一系列选择相组接的链条,军转选择无疑是我人生链条上一个枢纽性、关键性环节。在广泛听取原单位领导、同事、战友意见的基础上,经过深入了解、认真考虑,我决定选报贵单位今年**的军转安置岗位。热切地希望我的条件能够符合用人标准与岗位要求,热切地希望贵单位能为我**一次新的机会、一个新的平台!"
7 `/ c+ i( `& x#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