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南坡居士 于 2023-6-5 08:17 编辑
- M# R+ {8 j% s1 M) n6 I; \2 p2 |1 n6 O C( Y" V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遭遇人生轨迹改变,仍能折射出别样光芒的名人。 “二十三年弃置身”的刘禹锡,依旧能写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遭贬的苏东坡,依旧能歌唱“大江东去,浪淘尽”;三起三落的范仲淹,依旧能表达“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此外还有屈原、杜甫、欧阳修、陶渊明、韩愈、柳宗元。 他们面对人生改变能够做到“困知勉行、积厚成器”是因为骨子里的那份坚守,也可以称为“政治韧性”。唯有拥有政治韧性的官员,在任何环境才能坚强屹立不倒,才能保持斗志做出一番事业。 作为军转干部,有些人可能在部队担任领导职务,转身后回到地方,缺少了前呼后拥,难免会有些失落。 如何调节自身心态、找准自我定位,在新的岗位中从容应对,工作中得心应手,这些是我们每一个军转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而破解这个问题就要锤炼自身政治韧性,其实也就是要保持和发扬军人的政治素养。 6 s% E! v# B5 }' l$ n6 c) M
锤炼政治韧性,以便于端正转业心态习主席在军转安置工作会议上强调,“军转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军转干部进入公务员队伍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部队每一名军人都有优秀的品质和良好的素养。可以说,近几年的军转干部都是自觉服从军改大局,听从组织安排,愿意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 现在军转干部大多是70后、80后的青壮年,正值意气风发,干劲十足之时,在地方还可以再拼搏个30年。我们军转干部的资历、阅历、能力早已经得过部队的考验。有的是资历较深的“指挥员”,有的是能谋善战的“参谋员”,有的是精通专业的“战斗员”。能力素质是没问题的,但面对角色转变,可能一时间,无法快速调整心态。 但作为政治过硬的军人,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部队的优良传统,坚持百折不饶,坚忍不拔的精神,积极调整心态,努力适应环境,谦虚向学,快速进行角色转变,开始一个新的征程,进而在地方这片广阔的天空再创新的功绩。
- o# c A6 E# V锤炼政治韧性,有益于找准自身定位可以说“岗位”是施展才华、发挥作用的主要平台。选岗对于每一位军转干部来说,都是无法规避和难以抉择的关键一步。 或许每一个人都会迷茫,毕竟地方工作和军队不太一样,岗位能不能干,能不能干好,都是未知数,该选什么岗位,平衡来比较去,也无法抉择。特别是担心去到一个不合适的岗位会不会进入角色慢、成绩平平,甚至滋生怀才不遇的失落感,挫伤自己的工作积极性。 大家这些担心和考虑其实都是正常的。面对破解选岗难的问题,其实还需继续保持和发扬自身的优势特长,立足自身能力水平,正确思考适合自己的岗位,不能盲目推崇“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岗位,更不能一味寻找别人口中“好职位”,唯有正确找准定位进而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实现华丽转变。 ' S; p' r, j& \' _9 K& U$ `
锤炼政治韧性,有助于增强本领能力对于军转干部“一支烟,一杯茶,一张报纸翻半天”的工作时代已经过去,“不忘初心,继往开来”的时代正在走来。 部队的功绩只能代表从军期间的认可。投身地方以后,面对的是老百姓,作为干部态度如何、能力如何,治理能力是不是跟得上时代要求,面对复杂风险矛盾有没有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本领尤为重要。 混日子的工作方式已经行不通了,面对地方工作能力欠缺的现实问题,还需继续保持和发扬 “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学习精神,在新的工作岗位中倾注精力、投入时间,坚持深耕深植,方能获得知识和智慧,提高能力和本领。 我们要相信政府会持续改进安置方式,利用更多的举措让大多数同志“人岗相适”,找到合适自己的、自己满意的岗位。 作为军转干部的我们更要铭记昨日的拼搏与辉煌,无愧今日的责任与使命,追寻明日的梦想与成功。相信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不同岗位上拥有“政治韧性”的军转干部都能够继往开来、绽放出更灿烂的精彩人生。
9 i4 b( s$ d; M7 S/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