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沁园春·情若连环 ) j3 p+ F. r$ f" q, I" [( k# U' _1 y
【宋代】苏轼 ( S! Y6 |7 s. l" q1 a: k' ~
情若连环,恨如流水,甚时是休。 也不须惊怪,沈郎易瘦,也不须惊怪,潘鬓先愁。 总是难禁,许多魔难,奈好事教人不自由。 空追想,念前欢杳杳,后会悠悠。 : W& \ T: X( Y" S
凝眸,悔上层楼,谩惹起、新愁压旧愁。 向彩笺写遍,相思字了,重重封卷,密寄书邮。 料到伊行,时时开看,一看一回和泪收。 须知道,这般病染,两处心头。 译文/ ^) [0 D9 Q9 v' s9 ^
& Y5 \$ n8 D& Y( }1 S* J1 d+ N
感情像玉环一样环环相扣,遗憾像流水一样绵绵不绝,什么时候这样的情绪才能停止。不再为沈郎变得容易消瘦、潘岳早早生出白发感到惊讶。总是难以停止,这许多磨难,无奈相爱之事让人不断相思,难有自由。只能徒然追思怀念,想来上次欢好已过去很久,下次相会又不知何时。
! A" n9 n) P& Y( F2 `6 s凝神远望,开始后悔登上层层高楼,不应该惹得,旧愁之上,又生起新的忧愁。在信笺上,写满相思后,一封一封仔细封好,频繁寄出,想来在你那里,经常拆开细看,每次看完都要眼中含泪方才结束。要知道,你我两个心上,都像这样染病一般。
( G( R% v2 R" G* [% }- g/ K! Z 注释6 L2 i6 P/ Z+ q. ^
( x) {" r2 M3 Z" _8 b d
创作背景
# j; t+ L; K/ T4 v& e- ]' y) i
这首词选自明朝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传》卷八十三,《全宋词》未录。是北宋词人苏轼于早期所作,为描写古代女子思恋情人的闺情词。 7 |# y3 u1 e' S0 F& \
赏析
8 ?* ?7 y E, `! _- W S8 D( g* P# [( z9 \! q
《沁园春·情若连环》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早年时期作品。描绘了一位女主人公从自身的相思,设想对方的相思,道出相恋双方的共同心病。为词人真切体验之作。 上片首句“情若连环,恨如流水”,起调是一组并列对句,以连环、流水为比,说此“情”、此“恨”不断无休。接着以一组扇面对句,说相思的具体情状。依律,这组扇面对句,连用两个“也”字,用以铺排叙说,一曰瘦,有如沈约一般,腰围减损,再曰鬓发斑白,有如潘岳一般,因见二毛而发愁。“总是”二句,却以散句入词,接下句,均为直说,点明上文所说“瘦”与“愁”的原因,是“好事教人不自由”。“好事”,当指男女间欢会等情事。因为时时刻刻惦记着这许多情事,无法自主,所以才有这无穷无尽的“情”与“恨”。最后,词进一步点明,主人公所“追想”的“好事”就是“前欢”与“后会”,前欢已是杳无踪迹,不可追寻,而后会又遥遥无期,难以预卜。“杳杳”“悠悠”,与“连环”“流水”相呼应,将所谓“情”与“恨”更加具体化。上片说的全是主人公一方面的相思情况。 下片变换了角度与方位,既写主人公一方,又写对方,并将双方合一起写。“凝眸。悔上层楼。谩惹起,新愁压旧愁。”是过片。一方面承接上片所说相思情景,谓怕上层楼,即害怕追想往事,惹起“旧愁”;一方面启下,转说当前的相思情景,新愁与旧愁交织一起。词作说当前的相思情景,先说主人公一方,说主人公如何写情书,写好情书如何密封,封好以后如何秘密投寄“重重”,谓其密封程度,“密”,既有秘密之意,又表明数量之多,一封接一封,相距甚密。同时,词人说相思,还兼顾对方,料想对方接到情书,当如何时时开看,“一看一回和泪收”。“料”字明谓假设。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已尽而味有余。 这首词以铺叙手法说相思,反反复复地说,虽只“相思”二字,却并不单调乏味。能有这样的艺术效果,除了真切体验之外,还在于善铺叙。作者善铺叙,就是在有条理、有层次的铺叙之后,突然插入一笔,由一方设想另一方,构成“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的妙境。 1 `9 f# U# h1 N8 J% o% J
3 c6 e2 d9 a$ v0 }' Y6 c" O-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