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有一次,尤太忠到一位开国中将家里看望,见他家生活实在困难,没有什么吃的,回去后,他命人送来两只小兔子和两只小鹅。为什么要送这样的东西呢?
先来介绍一下这位开国中将的名字,他叫鲍先志,湖北麻城人。尤太忠是河南光山人,他们两位都是大别山人,都是红四方面军的将领。
尤太忠在红三十一军,他的军职较低,鲍先志在红四军,是团级将领。他们不在一个军,没有直接的上下级关系。 抗日战争时期,他们都在129师,却仍然没有直接的上下级关系,尤太忠在386旅,鲍先志在385旅。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两人都在刘邓大军第六纵队,鲍先志是纵队副政委,尤太忠是纵队主力旅长。 从这里论,鲍先志是尤太忠的上级首长。建国后,鲍先志被授开国中将,尤太忠是开国少将。他们都在许世友领导的南京军区任职。鲍先志是军区副政委,尤太忠是第二十七军军长。 第二十七军隶属于南京军区管辖。鲍先志还是尤太忠的上级首长。鲍先志为人清廉清贫,家中孩子又多,又赶上三年困难时期,家中生计非常艰难。 有人可能不理解,堂堂一位开国中将,一位大军区副政委,家中居然没有什么吃的吗?这也是可以理解的。那个时候,工资水平普遍不高,即便是中将如果孩子多的话,家境也不是很好。
(鲍先志全家福)
鲍先志有时间就带着孩子们种菜,浇水,施肥,他还对孩子们说,要克服困难,自给自足,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要乐观对待困难,不要叫苦,要学苦瓜精神。 那天,第二十七军军长尤太忠到他们家中,一方面汇报工作,一方面来看望老首长,和老首长叙叙旧。 尤太忠是个心细而又厚道的人,他发现鲍先志家中实在没有什么吃的,孩子们又小又多,都处在正长身体的年龄段,没有吃的营养跟不上怎么行呢? 虽然尤太忠也很困难,家中条件也不是很好,可是老战友能帮就要帮一把,先人后己,舍己为人,是那一代革命家最优秀的品质。尤太忠一向如此。 想当年过草地的时候,尤太忠几乎要饿死了,是老战友聂凤智给他送来一碗炒面,尤太忠才得救了,恢复体力重新上路。没有那些热心的老战友们,尤太忠不可能活到今天。
(晚年尤太忠将军)
他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在别人困难的时候,一定要主动伸手帮一把。怎么帮呢?如果是直接送吃的,尤太忠认为,以鲍先志的性格和党性,他肯定会拒之门外。 老将军从来不收礼,家风非常严。想来想去,尤太忠就送来了两只小兔子和小鹅。这是给小孩子玩耍的小动物,可以丰富孩子们的业余生活。鲍先志肯定不会拒绝。 而且有了小兔子和小鹅,孩子们会想方设法把它们养大,养大了不就有肉吃了吗?这也符合鲍先志自力更生的教育之道。果然,鲍先志的孩子们每天放学回来,各自拔满一布包草带回家,喂养小兔子和小鹅。 这些小动物比较好养活,吃草就行了。日复一日,小兔子和小鹅长大了。鲍先志家的餐桌上终于有肉和鹅蛋吃了,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孩子们都很开心,他们也明白了自力更生的道理。 乃至于许多年后,鲍先志逝世了,孩子们仍然记得尤太忠送小兔子和小鹅的事情,非常感激尤太忠叔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