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五台山,人们自然而然就想到了五台县,以为五台山就在五台县。二十多岁的时候,我跟随几位亲戚到过繁峙县中庄村的大森林里。我记得当时他们指着不远处那座云雾缭绕的高峰说,那个山头就是东台顶,又指着开在河畔间岩峰上的旱莲花说,莲花是佛教里的圣物,这莲花只在台顶附近生长,别处是没有的。我说咱们是不是来到五台县了?他们说没有,这还是咱们繁峙,台顶的南面才是五台县。我当时心中就是一动,那么其他台顶呢?
我热爱书籍,经常收集废书旧报,有一次在翻看旧书的时候突然发现一本《五台山佛教——繁峙篇》,是繁峙县李宏如所著。翻开一看,开头作者就把五台山五个台顶所处的位置用详尽的笔墨写了出来。后来我找到一幅《繁峙县政区图》以及《五台山游览图》,仔细阅读查找。经过长时间接触繁峙县五台县两县交界处的村民,结合这几本书的记载,我明白了五台山包括的范围及主要山峰寺庙的归属地。
五台山又名清凉山,因为有五个台顶而得名。它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县原来叫驴夷县,在隋朝大业三年(607年)改名五台县。五台山属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市五台县、繁峙县、代县、原平市、定襄县,周五百余里。
先说东台。东台又名望海峰,峰顶就像一个大海龟,海拔2795米。登上台顶向东看才能真正体会“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繁峙县庄旺乡的古华严村离东台十里远,出村不远有一石洞,名叫“那罗延窟”,附近的村民叫它“罗罗洞”。听当地人说,这个山洞有时会有白雾喷出,并且有七彩光。所以山洞又被称为“菩萨住处”“神龙所居”。山洞周围风景秀丽,环境幽雅,是东台的一处名胜,是探幽览胜的绝佳去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岩村的岩山寺也属东台寺庙的重点景观。
再说北台。北台海拔3061.1米,是华北第一高峰,又叫叶斗峰。峰顶宽广,奇怪的是在海拔这么高的华北屋脊上却有一池碧水。从繁峙县东山乡的大沟村(现名北台峰村)向南爬坡十里,就可到达北台顶。北台所属的名寺有大宋峪村南的兰若寺,著名的“卓锡泉”就在此寺。还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主寺。以上二寺都属北台外九寺。
接下来是中台。中台又名翠岩峰,海拔2894米。台顶宽广平坦,夏天上去就像来到草原,上面奇花异草遍布。更有许多各具形态的大石头堆积其上,人们叫龙翻石。在这平坦如草原的台顶上怎么会有这么多令人震撼的乱石呢?传说文殊菩萨巧借歇龙石,老龙王的五个儿子追到五台讨还,挥舞龙爪,在台顶上乱翻乱挖而形成。中台繁峙境内的名寺有茶铺乡富家庄村东的吉祥寺,此寺背靠翠岩峰,门环双溪,幽雅清静,寺院离中台顶只有六里远。还有狮窝梁上的大护国文殊寺,著名的狮子窝琉璃塔就在此寺,因塔砖上镶有一万尊琉璃佛,又叫万佛塔。因中台所属繁峙的寺院众多,其余寺院就不一一例举了。
最后说西台。西台位于繁峙县的茶铺乡与宽滩乡之间,海拔2773米,又叫挂月峰。台上也有一池清水。每逢有月之夜,台下千山万壑若隐若现,恍入梦境,如入仙境。西台北侧三里处有传奇景观“不二楼”,也叫二圣对谈石。此石奇特之处是在底部相连,上分为二,高约十米,宽有四十多米。离此不远有天然奇石“狮子踪”,长约二十厘米,与西台东侧伸出悬崖如牛心一样的巨石牛心石并称“西台二绝”。更有在《西游记》中出镜,坐落在维屏山中的秘魔岩。秘魔岩最出名的景点就是“龙洞”,相传文殊菩萨用法擒拿东海龙王的五个儿子于此。虽叫洞,其实只是一条高十来米、宽十厘米的岩缝。传说有缘者可在岩缝中看到里面的大千世界:洞内宽广无比,神龙在云海中翻腾,时有五彩光芒闪现,好像我们小时候看西洋镜,是个非常奇妙的游览处。
台外名山还有奇山奇僧同名的憨山,也属于五台山群峰中的名山。总体来说,五台县居五台山之阳,繁峙县居五台山之阴。因蘑菇喜阴厌阳,繁峙县境内从东往西各个台顶的树林中都盛产香蕈蘑菇,其中雷震、小香蕈、银盘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以肉厚味纯、“一家炝蘑菇十家闻见香”而名扬天下。
五台、繁峙是背靠背的“弟兄”,两县必须携起手来共同发展,才能使五台山这个佛教圣地、旅游明珠更有魅力,迎来更多的中外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