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军转网 返回首页

冰天雪地2380的个人空间 https://www.junzhuan.com/?121494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后军转时代”的打开方式

已有 42 次阅读2020-9-8 16:44


如果说以军转干部考试为节点,将之前的备考阶段称为“前军转时代”,那么从考试结束开始,到选岗安置前的两个多月时间,就可以称为“后军转时代”了。

与之前的紧张复习备考不同,从现在开始,才进入一个正常的转业模式,一个没有任何压力和任务的待转安置期。

“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后军转时代”的打开方式,在我看来,不仅要面对“眼前的苟且”,还要向往那梦中的“诗和远方”。

“眼前的苟且”,是我们回归的初衷。

它不是“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吵杂,而是“丝毫尘事不相关”的宁静,不是“物换星移几度秋”的虚度,而是“快活如侬有几人”的享受。“眼前的苟且”,不用身着戎装,粗衣布衫足矣;不用刀枪剑戟,“柴米油盐”相伴;不用心系天下,专注平凡生活。

站在历史和社会的维度,这种“苟且”并非谦虚,而是现实的定位和前进的动力。如果说身在军旅、远在边关海岛,或许还感受不到世事维艰,那么在回归家庭之后,毫无疑问必须从爱人身上接过生活的重担,共同承担起那些繁琐而又平凡的俗事。

从这个意义上说,军人的转身回归,是身份的变化,是责任的变化,更是使命的变化。此时,就需要我们拿出军人的作风和勇气,尽最大努力弥补对家庭的亏欠,把残缺多年的小家建设好、营造好,努力追赶差距,追寻美好,加入建设全面小康的洪流中。这就是“眼前的苟且”,这就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新任务。

在这段难得的时光里,其实可以围绕“眼前的苟且”,把生活规划好、充实好、利用好。

做家务,扫好“一屋”再扫“天下”。相信随着开学季的到来,大多数战友都会是白天家中唯一的成员,自然会是洗衣做饭、清洁打扫、整理物品等家务的“主力军”。无论擅长与否,这段时间,必须要有积极主动的姿态全面“表现”自己。我相信,在爱人和孩子眼里,一定希望回归的不是“官老爷”、“大地主”、“闲逛汉”,而是能为家庭做出贡献的主人翁。不妨把做家务比作一张答卷,就套用一句名言:生活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家人是阅卷人。这张答卷,唯有高分,才可能通过生活的考验,用务实的心态迎接未来的各种挑战。

带好娃, 常念“一寸光阴不可轻”。孩子是温室的花朵,祖国的未来,也是我们回归后最大的希望。我们能够有幸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及时回来陪伴,就有信心把他们浇灌成参天大树,成长为栋梁之材。孩子小的,我们履行接送任务,一起研习作业、一起锻炼娱乐;孩子大的,我们做好交流引导,一起探讨人生、一起谋划未来。军旅生涯教会我们的不仅是忠诚勇敢,还有责任担当,还有带兵育人。此刻,自家的娃们,是冒土的幼苗,将飞的雏燕,稚嫩的新兵。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军人血液里流淌的红色基因,为他们导航,为他们扶持,为他们开路,就不枉我们曾经走过的军旅之路。

充足电,自信“我辈岂是蓬蒿人”。居家的日子,往往时光流淌而浑然不觉,一旦精神懈怠,就很难再紧张起来。更多的时间,我们还要思索下一段航程,还要储备下一段能量,还要积蓄下一段斗志。读书、健身、学习,都是我们充电的主要方式。九月已至,金秋来临,正是收获的季节。读一本新书,学一项技能,做一道美食,降一些体重,访一群旧友,都会让这段时光变得五彩斑斓。生活为我们展现的本就是多面的世界,我们必定要用多面的精力去应对生活。

如果说“眼前的苟且”能够让回归的日子变得充实丰富,那梦中的“诗和远方”就会给这样的生活增添浪漫、自由和豪迈的色彩。

无论我们从哪个军营走来,我们的世界都是单一的、枯燥的。在战火硝烟的前线,我们来不及饱览祖国大好河山,没精力造访圣贤洞府故里。而且,在进入新的工作岗位之后,也不会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实现这些愿望。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是选岗之前,我们最大的心愿。

去西藏,感受雪域光芒。布达拉宫的伟岸,大昭寺的佛光,林芝的塞上江南,日喀则的珠峰大本营,都是我们神往的天堂。见惯了深蓝大海,飞遍了辽阔天空,更期待在雪域高原,留下足迹两行。四千米的海拔,会提升我们狭隘的视野,终年冰封的雪山,会涤荡我们蒙尘的灵魂。还有那些常年驻守在高原边境的战友,一定会给我们源源不断输送前行的力量。

去云南,看看苍山洱海。云之南,色分七彩。苍山虽不高,洱海虽不深,却是各族人民繁衍生栖、凝聚信仰的圣地。四季如春的城市,能安歇我们疲惫的灵魂,枝叶茂密的茶园,能浸润我们倦怠的身心。多年来,我们的军营中,是鲜有少数民族战友的,这也制约了我们的认知。一趟云南之旅,会认识更多的民族,会体验各异的风情,会领略不同的文化。最重要的是,会让我们这些曾经的戍边人,更加懂得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价值意义。国家富强、社会繁荣、民族团结、百姓乐业,就不枉我们奉献付出这数年的青春时光。

去西北,穿越河西走廊。“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向往大西北,更多的是向往它的广阔苍茫。在那里,不仅留下了大量人类历史文化的宝藏,更是凝结了激励历代将士的战斗精神。从武威到张掖,从张掖到嘉峪关,从嘉峪关到敦煌,八百里祁连山,五千年中国史。在广袤的大西北,循着先辈的足迹,我们可以看见古丝绸之路的繁华,可以看见抵御匈奴的战场,可以看见画壁上镌刻的人类文明遗迹。从军时代,我们的爱国是学理论、看形势、强技能;脱下军装后,我们的爱国就要学历史、看发展、强认知。

认知从实践中来。因此,我们在这段难得的休闲时光,如果能够走出去看看,也可以叫做“走心之旅”、“净魂之旅”。或许,一路上还会迸发出无数的思想火花,留下一行行充满哲理的诗句和文字。这些财富,都是我们所独有的,也必将受益终生。

“后军转时代”,尽管周期是那么短暂,但却是新生活的起点。“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对我们而言,每一天都是全新的开始。不妨放下过往,放下执着,真切地享受“眼前的苟且”,努力追寻“诗和远方”,在有生的日子里,一定不负光阴,不负生命,让自己的人生轨迹多一些激情和阳光。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x 关闭

x 关闭


QQ|新手帮助|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主中心|军转网 ( 沪ICP备15047659号-3 )

GMT+8, 2025-5-1 16:50 , Processed in 0.106262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8-2013 Design: Comiis.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