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军转网 返回首页

liuyun001的个人空间 https://www.junzhuan.com/?31816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生活态度

已有 450 次阅读2011-1-13 09:17

管卫中
 
 

一盘桃子,有人先挑好的吃,不好的推到最后,或者索性扔掉;有人先挑不好的吃,把最好的存到最后。有时候存久了,最好的也变成了不好的。

人和人之间,心理习惯有着微妙的差别。但这种差别也许很重要。

有位旅居澳大利亚的中国留学生,曾谈起这么一件小事:他和一位澳大利亚小姐相爱了。发了薪水,小姐说,走,咱们去好好享受一下!拽着他进了一家五星级宾馆。一夜欢乐,俩人手中的钱全部花光,嘣子儿不剩。等到次日清晨来到大街上时,他们俩成了名副其实的穷光蛋,连吃早点的钱都没有了。他非常恼火,一个劲儿地抱怨。澳小姐不解地问:这不是很好吗?一夜享受,这钱花得不是很值吗?他说,没错儿,值。可早点怎么办?今天的中、晚餐怎么办?晚上住哪儿?小姐说:钱可以再去挣嘛!不花钱,哪儿有兴趣再挣钱?俩人争执不休。最后,中国小伙很不情愿地从裤腰里摸出了自己的最后一点私房钱。澳国洋小姐抱住他的脸,叭!一个结结实实的鲜红的吻。噢,亲爱的,你真好!

听上去挺有趣儿。这件事表明了东、西方人不同的心理习惯,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

西方人注重现在,此刻。在他们看来,抓住此刻,抓住每一个“现在”,就是抓住了过程,连缀起来就抓住了整个人生。至少,是抓住了生命的一大部分。

中国人注重将来。他们总是把最好的期望寄托予以后。总是等待,等待,永远等待。在等待中,他们白白放过了大量的生命时光。到头来,也许什么都等不着;也许等来的一点微薄的东西,根本无法抵偿已失去的生命时光。人世上,有什么东西能比生命时光更宝贵,又更容易流失的呢?

中国的老一辈人,轻看年轻的时节,重视老年时代。年轻时清苦点儿不要紧,等到媳妇熬成婆,儿孙绕膝,子侄满堂,那才是人生的快乐顶点。活着的时候苦点儿不要紧,只要死后高抬深埋,葬礼隆重,挽辞尊崇,则是最大的满足。

中国心态式的女子,总是等待爱情,而不肯去主动地追求爱情。所谓“爱情可遇而不可求”之说,既表现了东方式的智慧,也表现了东方式的消极等待态度。西方人则以为,爱情是在主动攻击中获得的,必要时,要去决斗,在决斗中争得爱情。

习惯于等待的人,容易轻忽眼前,轻视现在。结果很可能是,你等待的东西似乎反倒离你越来越远,越来越无法企及了。而你身边的机遇却被你轻易地推开了,放过去了。于是,等待者,总是与更深的失望、与四大皆空的刻骨悲观相结伴,相始终。

中国人通常以为,人一过四十岁,便是黄瓜打狼——多半截子走了。一切都来不及了。剩下的日子,混巴混巴,也就老了。细想起来,中国人的生命时光似乎特别短。中国人似乎从来没有过生命的全盛时期。年轻的时节,不晓得生命的短促,青春时光的极贵,稀里糊涂就混到了中年。到了中年,又觉得寻找自己的事业,寻找真正的爱情的时候都过去了,什么都晚了,没心劲了。一切向往都该放弃了。

美国有一位七十九岁的老太太,得了重病,住进了医院。在医院里遇上一个八十一岁的老头儿,俩人同病相知,感悟相近,交谈甚契。出院之后,两位老人果断地各自离开了自己无爱的家庭,结婚了。在美国人眼中,生命时光无分年老年轻,都很宝贵。特别是从死亡的断崖边缘上走过一遭的两位老人,都刻骨地意识到生命时光已所剩不多,更应当坚决地抓住。哪怕相亲相爱、幸幸福福地过上十几天,几天。也值!这就叫珍视生命。

但也许人生仍然免不了等待。两位垂暮老人在临离开人世时刻的灿然开放,也许正是他们心存信念、长久等待的结果?没有什么念想、没有什么可以等待的人生,才是最无聊、最难捱的人生。

或者,人生应是久久等待与抓住此刻的混合体。是久等之后的“抓住”?还是在抓住此刻中抓住生命的每一段流程,进而抓住生命的全过程?不管方式如何,最本质的东西都是一致的:无论是年轻还是年衰,你都应当珍惜此生此时,不要以各种各样的消极理由,浪掷了自已的生命。

不要忘了啊,属于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属于我们的20岁、30岁、40岁、50岁,只有一次!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x 关闭

x 关闭


QQ|新手帮助|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主中心|军转网 ( 沪ICP备15047659号-3 )

GMT+8, 2025-5-2 15:33 , Processed in 0.152150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8-2013 Design: Comiis.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