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军转网 返回首页

山人111的个人空间 https://www.junzhuan.com/?32094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高培勇:个税一刀切显失公平 应精细安排税制

热度 15已有 474 次阅读2011-5-28 20:33 |

□中国证券报记者 杨光

现行税制体系下几乎唯一“直接”触及居民收入的税种——个税改革究竟该何去何从?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认为,牵涉个税的几乎所有矛盾,都须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改革框架内求得解决。

一刀切显失公平

中国证券报:本次个税改革一石激起千层浪,争论最多的是起征点的问题,对此你怎么看?

高培勇:严格意义上讲,此次修正案草案只能称之为“个人工薪所得税改革”。因为它所涉及的主要是现行个人税项下的一个征税项目——工资薪金所得。其余的征税项目,基本未纳入这次调整范围。

此次工资薪金所得费用减除标准的提高,仍未走出“一刀切”的老路。它是在忽略人与人之间费用开支差异条件下所实行的费用减除标准,无论提高到怎样的水平,无论提高的频率有多高,这种针对单一项目而非对综合性收入进行的收入调节都显失公平。

一刀切的调整思路已有诸多不适应症:比如即便在单一项目收入,如工薪收入的视野内,由于不同纳税人的负担状况不同,扣除负担之后的经济境遇有很大差异。在不计算负担账的条件下,仅着眼于居民的工薪收入账,其所带来的调节效应不会理想。

再如,此次调整虽推出了扩大45%最高税率覆盖范围等加大对高收入者调节力度的举措,但并非是全部的高收入者,它所能触动的只能是以工资薪金收入为单一来源的高收入者。

应启用精细税制安排

中国证券报:你认为个税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高培勇:现行个税缺陷主要表现在它所实行的分类所得税制上,它不利于调节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启用相对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精细税制安排势在必行。

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所得税制下,除少许特殊收入项目外,其余所有来源、所有项目的收入都须在加总求和的基础上,一并计税。这样进入其调节视野的居民收入更贴近现实。

中国证券报:综合与分类相结合所得税制已经呼吁很多年,似乎进展并不顺利?

高培勇:综合与分类相结合所得税制要建立在纳税人个人申报的基础上。迄今为止,我国的税收征管机制仍停留于“间接”征收、“截流”管理的水平,这显然不适应建立在纳税人个人申报基础上的综合计征的需要。一旦走出既有的从源征税、代扣代缴的个税征管轨道,现实税收征管机制的“底线”便极可能被突破。

正是受这种现实“瓶颈”的制约,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税始终在研究层面徘徊。既然不能循着既有改革目标的轨道如期推进,围绕个税而形成的诸如家庭联合申报、基本医疗医药费用扣除、住房贷款利息扣除、子女教育费用扣除等多方面的诉求,便越来越凝聚到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线索上——提升“被称作起征点的扣除额”。

牵涉个税的几乎所有问题或矛盾,都须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改革框架内求得解决。脱离这一改革框架的任何调整,都很难收获让人满意的效果。所以,我们应当将下一步改革的聚焦点转换到“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的实现上。对于深度关注个税改革并有切身利益牵涉的中国人而言,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当务之急。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2 个评论)

回复 咕嘟猫腻 2011-5-28 20:50
  
回复 东北大兵人 2011-5-28 20:58
    
回复 湘西孤旅 2011-5-28 21:02
  
回复 轮回123456 2011-5-28 21:04
只不过是一种制度
回复 ♀凉水泡茶♂ 2011-5-28 21:07
  
回复 softswitch 2011-5-28 21:12
  
回复 昵中华 2011-5-28 22:30
  
回复 羽化涅槃 2011-5-28 23:02
学习了!!!
回复 xqdmyl 2011-5-29 07:53
  
回复 53017部队 2011-5-30 01:23
  
回复 生在南国 2011-7-2 12:16
  
回复 社会 2011-7-16 23:21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x 关闭

x 关闭


QQ|新手帮助|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主中心|军转网 ( 沪ICP备15047659号-3 )

GMT+8, 2025-5-2 03:26 , Processed in 0.147298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8-2013 Design: Comiis.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