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军转网 返回首页

玻璃娃娃的个人空间 https://www.junzhuan.com/?33861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权力中国——中国党政机关大盘点】长篇连载之三十五

热度 8已有 361 次阅读2013-5-1 21:39 |个人分类:中国党政机关| 中国, 连载

  第三十五篇:副职的苦恼: S5 e6 n* a( _$ a, P; e' h
: c3 _1 g: X4 P
  副职是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是正职的助手,是受正职委托分管具体事务的单位负责人。一般来说,一个单位或部门通常一正多副,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一正十几副的现象,曾被媒体讥讽为“千手观音”。
  副职既是领导者,又是被领导者;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既唱主角,又当配角;既是指挥战役的将领,又是冲锋陷阵的士兵;既是受他人奉承的上司,又是为正职抬轿的脚夫;既是下属的指挥官和训导师,又是正职的出气筒和替罪羊。副职这种承上启下的过渡角色,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说起来,副职是领导班子成员,参加党委(组)会议(非**党员除外)和行政办公会,与正职一起酝酿、讨论重大事项,集体做出决定。但在实践中,副职是没有决策权的。副职只有发表意见权和建议权,是否采纳你的意见和建议,还得正职拍板定音。这样也好,有利于领导班子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倘若有哪个副职思维活跃,新点子多,又不服正职的劲,自作聪明另搞一套,就会出现两种声音、两个步调,并不利于团结和工作。$ a) _9 S4 [3 ~0 e
  围绕正职的思路和指令工作,是副职的通用法则。“你指向那里,我们就打到那里”,配合正职做好工作,是副职职责所在。相信绝大多数副职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正、副职能否做到和谐融洽、顺水顺风,在目前工作机制下,取决于正副职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和品格。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则取决于正职。当正职的人品和习性有问题时,副职就会面临许多苦恼和尴尬。
  苦恼之一,不通气。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应该保持经常性沟通,这不但有利于认识统一和步调一致,也利于相互理解和团结。有些正职却不习惯这样做,“脑袋大,主意多。想一出,是一出。”只顾发号施令,从来不与副职交流。副职情况不明,如何有效配合你工作?
  笔者曾经在一个乡蹲过点,有一次乡党委副书记在酒后破口大骂。询其原委,这位副书记分管信访工作,乡党委书记让他给村里的几个老**户发放慰问金。副书记不解,对书记说,刚开过党委会,定好了要“凉着”那几个老**户,为啥还上杆子给他们发钱?把那些人宠精了,我以后工作还怎么做?书记生气道:让你去你就去!副书记窝了一肚子火走了。后来一了解才知道,县党代会本月召开,要求各乡镇确保社会稳定。副书记嚷道,又不是什么机密,你给我通个气,我心里也有个数,何必搞得神秘古怪的。: a& p; W' u% o6 f
  某区委常委、办公室主任诉苦说,我这个办公室主任,就是为区委书记当好助手。可是一些重大决策,都是书记与区长两人碰头,也不让我参与研究,却又让区委办出材料,你说我如何跟得上他的思路?书记却认为办公室主任窝囊,不合拍。不到一年,办公室主任就憋着一肚子闷气到人大赋闲去了。
  某省教育厅一副厅长在中央党校学习,晚上,他分管处的处长打来电话问,听说明天上午厅党组要开会研究干部,问副厅长回来参加不参加?副厅长闻所未闻,马上给厅长打电话。厅长说,嗨!调整几个中层,就是个小手术,不想让你大老远奔波。副厅长放下电话,心里很不是滋味,寻思我还是班子成员呢,你动干部不让我参加,也不让我知道,明摆着庙里塑罗汉,不把我当个人儿。真他妈操旦!
  苦恼之二,不交底。交待任务不交待意图,不知正职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副职把握不好分寸。
  某县有个国家级贫困乡,那年6月,县长安排副县长去贫困乡扶贫,说省里年终要检查验收,时间很紧张,要加大工作力度,年底前一定要达标。副县长领命挂帅,很当回事,规划在该乡建五所中心小学,一个敬老院,修七条水泥路,村村建起卫生所、图书室、健身场……副县长在全乡村干部动员会上谈到这个蓝图,会场一片欢呼,群情激奋,个个摩拳擦掌。
  可是没想到,县长听了副县长工作汇报后,兜头泼了一瓢冷水,说省里扶贫资金就那么一点,你却铺排这么大摊子,你想把县财政掏空呀?副县长不服,说我是按照省扶贫标准搞的,省里给的钱有限,不是还要求县里配套资金么?县长说,什么配套资金,我不但一分钱不出,省里那点钱你也得给我节余些,我还有许多用项。副县长说,既然这样,你咋不早点给我交底?我可在全乡大会上把炮放出去了。县长说,谈什么省里扶贫标准,那都是做给上级领导看的,弄个样子就行了,能当咱县里饭吃?这点弯弯你都转不过来,还用我教你!副县长气得七窍生烟,不知如何回乡里收场。
  类似情形很多。比如市里要选派一批市直干部下乡包村,为了鼓励机关干部踊跃报名,组织部长在动员会上讲,这次选派的干部,将作为组织部门重点考察对象,只要积极工作,做出成绩,都会得到重用。两年包村工作结束后,组织部长找市委书记谈包村干部使用问题,书记说,你这四十多个包村干部,挑几个用用行啦。组织部长吃惊道:诶,这批干部的使用下乡前可说好的,红头文件上都印了,不用咋办?书记说,包村干部有功劳,不包村的干部就没有成绩了?搞得组织部长很无奈。事后,包村干部都骂组织部长是个政治骗子。# \6 ~) w0 f# [
  苦恼之三,不信任。士为知己者死。所谓“知己”,除了赏识以外,很大程度上是信任。电视剧《辛亥革命》中,杨度鞍前马后辅佐袁世凯,甚至为袁称帝组建“筹安会”,不惜落下一世骂名。但当袁世凯在杨度面前骂康梁二人“文人无行”时,杨度感到袁氏对文人的轻蔑和戒心,此后便渐渐脱离了袁世凯。信任是对人格的尊重,也是被信任者的荣耀。一旦丧失了信任,也就丧失了尊严。
  俗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句话并非说用人就不该有戒备之心,果如此,诸葛亮就不该说魏延脑后有反骨。正确理解应当是,用人时给予充分信任,赋予权力让其大胆地工作。一旦怀疑所用的人有二心,就果断不用。可我们有些正职胸怀并没有那么宽广,对副职时时怀有戒备之心,担心副职背后非议自己,担心副职抱团驾空自己,这就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人为制造出正、副领导之间隔阂。2 T- \% E* p# A8 r8 w+ ~; w  ?
  在下面安插耳目是一些正职经常使用的伎俩。话说某单位,正职有个爱好,经常借中层干部来请示汇报、送签文件之际,留下来谈话。如果仅仅了解各处室工作情况,倒也无可厚非。可是这位正职关注的内容,主要是各位副职的为人处事和社会关系。时间一久,一些聪明的中层看出端倪来,专捡正职喜欢听的人和事打小报告,成了正职的心腹和眼线。像安装了监控似的,副职们的一举一动,正职了如指掌。副职们发现,有时自己上午说过的话,下午正职就知道了。一帮副职开始是窝火,再后来是骂娘,最后只好集体找上级领导反映。组织上调查后认为情况属实,就把那位正职调整到了其它单位。% a( ?# Q6 L6 X
  苦恼之四,不放权。有些正职喜欢揽权,无论大事小情,都得自己点头。对副职给工作不给权力,事无巨细都要请示汇报,没有一点自主权。一旦副职在某件事情上做了主,就得挨批评,有时候吃不了还得自己兜着。副职们在他面前唯唯诺诺,亦步亦趋,没有一点工作主动性和开创性。
  某市招商局与一家外资企业洽谈,欲引进投资项目。前期谈过几次,双方达成了意向,商定下月5日签订协议。这个日期正赶上局长跟市长去澳洲考察。常务副局长对局长说,要不这样,你该出国还出国,把公章留给我,我代你签协议,条款按前期商谈的不变。局长犹豫了半天,最后说,外商来后,先领着到我们风景点游览,好好招待,我最迟在下月7号赶回来,不受影响。9 l8 N5 o' N3 K$ @; p& k
  外商5日准时到达,常务副局长就领着到处游玩。到了7号,外商无心游玩,催促签协议。常务副局长急得团团转,给局长打手机,说今天就7号了,你返程了没?局长电话里说,我们又来新西兰了,你再稳他们几天,10号一准回国。次日,继续安排游玩,外商不干了,说你们如此拖延,我看不是工作效率问题,而是根本没有诚意。罢了,谢谢你们热情招待。外商当天就打道回府了。4 ~- m7 \; k0 U1 f4 k
  有一位局长,人称“保险柜”局长。这个局也是个四五十号人的大单位,每年经费几百万元,局长却不给副职们一分钱的权力。就连办公室买一把门锁也要事先把价格报给他,他同意了才能买。一次外省兄弟单位来访,一行6个人。局长在外地出差,就委托一个副局长接待。中午用餐时,副局长不敢擅自作主,电话请示按什么标准安排,局长说,这些人是来打秋风的,不要超过500元。副局长说,客人6个,咱这儿3个人作陪,500元咋说也打不住。局长说,就你一个人作陪,其他人不要去。副局长说,那也打不住,总不能光吃饭不上酒水吧。局长不容争辩地回道:就500元,你自己看着办。副局长接了烫手的活,左右为难,寻思你局长不在场,却让我干丢面子的事,我不顾单位形象也得顾我自个儿的脸面。招待完后,消费800多元。事后找局长报账,局长说我有言在先,只给你报500元。硬生生让这位副局长贴进去300元。+ \* P2 R  Q# h6 {) d' K
  苦恼之五,不担责。平时副职鞍前马后为正职操劳,死心踏地为正职卖命,可一旦出了问题,正职首先把责任推到副职身上,不为副职说话,不替副职担责,一推六二五,把自己撇得一干二净,玩起丢卒保车的把戏,让副职当替罪羊。
  有一个安全生产局,辖区的煤矿出了人命事故,局长对分管副局长说,该矿是你的片区,责任应由你来承担。副局长不服,说这个矿存在隐患不是一天两天了,我在局长办公会上两次向你汇报过,有会议纪录可以查看。局长说,出了事总得有人顶着,难不成把局领导班子都拉下水?那位倒霉的副局长最后只好认命了。
  再比如某文化厅,厅长安排副厅长为北京一位老领导出版一套丛书。副厅长领命,挪用了基层文化事业公共基金30万元去办理。两年后被审计部门查出问题。副厅长说这是厅长交待的事,厅长却说我根本不知道这事,你看是谁签的字,就是谁的责任。到头来,副厅长哑巴吃黄连,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这让人说什么好呢?
  正职与副职一字之差,但在权力、地位、待遇、威望和人气方面却有着很大差别。正像军队里常说的一句话: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民间老百姓不懂其中玄机,常常对人夸耀说:我有个关系是某某县的县长,有事找他准成;我托的那人是公安局局长,这事铁定没问题云云。一了解,原来都是副职。, R3 |1 X2 i+ r9 O' h4 L
  在党政机关,如果正职为人厚道,副职与正职相处和谐,副职会分得一些权力。倘若正职为人不善,目中无人,那么副职就是拉套的牛,跑腿的马,抬轿子的仆役,受气的风箱和替罪之羊。
  由于正职是一个地区、部门和单位的权力核心,位置显赫,既是副职们竞相投靠的核心,又是副职猎取的目标。于是,在机关里上演了一幕幕闹剧:为在正职跟前争宠,副职们明争暗斗;副职们结成同盟,状告正职为非作歹;正职作恶多端离任时,副职们率干部职工敲锣打鼓燃放炮竹出口恶气。更有甚者,副职为早日抢到那把诱人的交椅,铤而走险谋杀正职。
  1994年,江西省安义县县长陈锦云想取代县委书记胡次乾,重金雇凶手用汽车将胡撞伤,胡被迫离开安义,陈锦云如愿当上县委书记。- B+ f- [" h+ i& H
  1997年4月16日,福建省环保局副局长杨锦生为牟取正局长之职,花3万元雇用黑社会势力,用浓硫酸将环保局局长杨明奕烧成重伤。8 W4 l) ?. o" e) v2 w6 |* \
  2000年3月22日,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长青乡教育办副主任付殿忠,指使3个杀手谋杀正职,目的是扫清障碍,当上主任。
  这些个副职为什么豁出命去干这些丧天害的理的事?因为正职手中掌握着副职不具有的许多资源,足以令副职们眼红羡慕。有人在副职位置上可能受遭遇了不公正的待遇,有的可能受尽了委曲,与正职渐成不共戴天的死敌,这恐怕也是个别副职孤注一掷去复仇的一个原因。
  一般来说,忠厚之人当正职,基本不会生出什么大风浪。若是心术不正或性格有缺陷的人当正职,就不敢打这个保票啦。现实中,心术不正之人毕竟是极少数,性格有缺陷的正职却不乏其人。性格有缺陷的正职,平时做出的种种不善之举,多数情况下并无恶的动机。可悲的是,这些人往往以为自己无比正确,却经常做出错误的决策;自认是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却天天做着伤害他的事情。许多单位领导班子看起来一团和气,多要归功于副职们的涵养和克忍。
  有个单位正职常对他的副手们说:我一生工作过好几个单位,你们打听打听,每个工作过的地方,不论干部职工,对我评价都很高。你们要是与我搞不好关系,只能说明问题出在你们身上。实际上不用打听,几个副职都清楚,此君工作过的几个单位,留下的名声都很臭。 (《权力中国》、作者:星一光、天涯论坛)
  人有时还主要讲命运。比如你摊上个好上司,能够理解下属,关照下属,体贴下属,那是你的福气;如果摊上个没水平又没素养的上司,或者性格上有缺陷,那就倒霉透了。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回复 陈建军新 2013-5-1 22:02
  
回复 cczzxx 2013-5-2 00:28
  
回复 小苏苏 2013-5-29 23:02
  
回复 任云卷舒 2013-5-30 21:02
  
回复 春华秋实2013 2013-6-16 21:09
  
回复 我想利 2013-7-12 17:30
  
回复 笑对人生任我行 2013-7-24 11:43
  
回复 雾气弥漫 2013-8-2 08:54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x 关闭

x 关闭


QQ|新手帮助|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主中心|军转网 ( 沪ICP备15047659号-3 )

GMT+8, 2025-5-2 02:26 , Processed in 0.177337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8-2013 Design: Comiis.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