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6
我参加高考那一年正好赶上那一场至今政府都努力回避又高度紧张的事件,这场事件起源于胡耀邦去世,当时我们学校还在按复习安排有条不紊地组织各项测试与讲评.但渐渐地,同学们议论的话题已经不再限于高考复习,而是围绕着当时的社会事件.因为整个社会已经不可避免地进入了一个大串联式的反应,自北京而起的高校学潮很快南下并席卷全国的高校.而作为高校众多的武汉自然也是反应剧烈.我依然记得站在教室外的走廊上,看到武汉长江大桥上被人**的公交汽车被点燃后冒出的滚滚浓烟.
一天班上对政治话题向来比较热心的女同学提议,我们也到桥上去看看吧.长江大桥上早已经不能通车了,铁轨上也或坐或卧地布满了大学生.待回来后,这名女同学说,这场运动完全是被美国之音操纵了,大学生们完全没有自己的头脑与思考,他们口中的一切消息都是来源于美国之音而不是亲眼所见.
看到社会秩序乱了套,带着我们复习的语文老师,一位年长的特级教师忧心忡忡,他很怕文革再次重演,担心我们十年寒窗付之东流,成了取消高考的牺牲品,他说文革中高考也是在这样的氛围被取缔了的.
所幸高考按计划如期举行.因为担心交通堵塞,母亲提前一天骑着单车把我驼回了学校宿舍.从来不失眠的我那天在宿舍却失眠了.半夜里辗转难眠,听着同学们轻微的鼻息,我心里一阵阵发急,很担心自己休息不好影响第二天的发挥,后来终于在迷迷糊糊中睡着.所幸没有发生我担心的考场睡着的事故.第二天依然失眠,但已经不担心失眠会影响自己的发挥了,物理考试中,自己做完后看着其他考生还在愤笔疾书,透过窗子看到考场外焦虑等侯的家长,我不禁感觉自己也正成为历史进程中的一部分.
高考结束后,同窗三年或六年的同学就要各奔东西了,我们学校的省高考状元在被中国科大录取后直接派到莫斯科留学(据说后来美国以优厚的条件把他挖走了),还有几名同学在中国科大或北大或清华的大二或大三阶段即转学到了美国普林斯顿或哥伦比亚大学,也有的同学成绩不理想,进入了类似于今天所说的三本或中专类的院校,但他们依然人才辈出.前两年回母校参加同学会,一位同学说,你知不知道叶倾城也要来参加我们的同学会?我说叶倾城是谁呀,我们同学中有叫叶倾城的吗?他诡秘地笑着说,你肯定猜不到是谁,是胡**."啊,是她?真的吗?"在惊诧之余,也觉得是合理的,当我们初一武侠小说风靡时,她也偷偷地写过武侠小说,只是当年丑小鸭般的她没有任何人想到她今天的成就.我的同学中也有考入国防科大和信息工程大学的,但多数已经转业,但还有一位至今在国防科大航空器领域从事科研与教学.
回望高考,有的人因为她而步入一个更高的发展平台,有的人却在一时失意之后重新绽放了人生的精彩,也有的人,却因选择的失误而从此裹足不前.
所以教育自己的孩子,作为一个中国人,高考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标志,不要试图去逃避.只有经历了高考,才能理解高考于中国人的意义,也才能品味到中国社会的百态人生.
(大家可以百度到叶倾城的信息,当当和亚马逊中都有她的系列小说卖,)
我各科成绩也是极平均,没有特别优秀的,但是都在80%以上的水平,除了政治以外.当年班主任是政治老师,居然选我当政治课代表,结果我还在期中还是期末的考试中政治不及格,让班主任极没有面子.但我数学物理成绩都很好,高考前的毕业考试,我物理拿了满分,让班主任和物理老师很是惊喜,因为没有想到会有女生物理拿满分,数学除了最后一题没有解出来,其他题一分不丢,英语也基本如此.当时毕业考试的总成绩是近680分(满分710分),老师说正式高考成绩通常要少100分,果然如此.(和楼主一样,当年高考语数英物化政生,满分总共710分)
其实只要孩子踏踏实实学习,不投机取巧,是一定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的.我当年每次考试时,从来都是一定要将整本教材全部温习一遍,无论是不是必考的内容,也无论是不是重点.这种方式表面上看很费时间,但让我的基本功很扎实,至今受益.离开中学后几乎再没有接触数学物理,但今天辅导孩子的学习还是得心应手.
|新手帮助|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主中心|军转网
( 沪ICP备15047659号-3 )
GMT+8, 2025-5-3 02:15 , Processed in 0.15653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8-2013 Design: Comii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