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还很小,但正如当时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里唱的一样:“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虽然没少在家里、生产队里做了很多很多的活计,因为母亲的坚持,非说读书好,要我必须读书,终于在79年时迷迷糊糊考上了当时县里最好的一中初中班。就这样,吃着当时还算很好的福利周转粮(农村户口的可以到当时镇上的粮店卖一些粮食如地瓜干等,就可以在校吃上白馒头了,在当时正是很好的待遇),初、高连读一下就是六年,虽没很认真的学,但当时心里也是美美的,因为在这六年,当了三年的初中班长,三年的高中副班长,自认为有点傻的、真心的、负责的为同学们当了六年官(从小就没喜欢过当官,但当老师安排了时,心里也有了些莫明的官威或者是什么责任感之类的东西)。当高中毕业时,我的很是负责的班主任王老师(现在有些名气哦)说:身体不错,报个军校吧。那就报呗,体检过了,可当班里四十多个人(我们校升学率是很高的,我在的班更高,近90%,这是真的)都上了大学、大专、高中中专时(85年有中国最后一批高中可以考中专的大量考生),我却在分数还算凑合时没拿到任何录取通知书。失望之余到校问了老师,老师说回来复读吧。可刚读了十多天,也就在九月十日吧,部队来了一位叫唐教员的军官,说是要面试,谈了有十多分钟吧,就把军校录取通知书给了我,说是你要准时到济南的部队报到(想想那个年月考军校还真是容易,什么也没做,只是按老师说的报了个提前录取的军校志愿吧了,有意思的是自己被分到了没报的军校,可能是因为分数不够而完全被调济了)。我有些高兴的回到家说了,可父母的情绪多少有点喜中带忧,我现在明白了,那是当时刚自卫还击战的时期啊,我可什么也没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