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军转网 返回首页

春花开花谢的个人空间 https://www.junzhuan.com/?55963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权力中国——中国党政机关大盘点】长篇连载之三十四

热度 4已有 408 次阅读2013-11-13 12:41 | 领导班子, 北大博士, 中县干部, 冯军旗, 旁观者

北大博士冯军旗在《中县干部》中写道,“有人戏称,在中县,只有县委书记算官,别的都不算官。”2008年冯军旗初到西城乡的时候,每逢时任县委书记视察,乡政府的领导班子都要列队欢迎。有旁观者感慨:“咱们中县的皇帝来了。” 
  在一个领导集体中,“一把手”处于核心地位,拥有最终决定权。领导集体中究竟谁是“一把手”,我国的党政群机关情况各不相同。如在省、市、县、乡行政区划里,党委书记是“一把手”。在政府的部、厅、局、所各级机构里,行政首长是“一把手”。说来也简单,前者实行党委一元化领导,省委书记、市委书记、县委书记、乡党委书记是最高领导,后者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部长、厅长、局长、所长是最高负责人。
  “一把手”是领导班子的权力中心,拥有最后决策权和更多的话语权,这就很容易搞“一言堂”个人专断。为防止这种现象,我们党采用苏共布尔什维克派的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其基本含义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这一组织原则在战争年代和建国后一段时间执行得比较好。这些年来,在一些地方和单位,执行偏差比较严重,“一把手”个人说了算的现象很普遍。民主集中制执行的情况往往是:发言时每个成员充分表达意见,最后集中时还是按“一把手”的意志办。品质好的“一把手”能够听取和采纳成员的部分意见和建议,对不采纳的意见尽量做出合理的解释;品质差的就不理你那一套了,“你有你的千条计,我有我的老主意”。
  民主集中制是列宁创造的,为毛泽东同志所主张和提倡,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的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我们知道,无论什么组织,总得有一个统一的意志,大家各唱各的调,就会一盘散沙,陷入无政府主义状态,这个组织就解体了。然而,过分强调集中往往极容易导致少数人专权独断,这是为历史所反复证明了的。民主集中制的本意,就是要在集中与民主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或平衡点,既能充分发扬民主,又能保证统一领导。应当说,这一制度的构想是很好的。但从长期的实践来看,这一制度的最大不足是理论空泛,无法量化和把握,可操作差。
  关于民主集中制的概念和理论,存在着先天不足。列宁和毛泽东并没有对此做深入详尽的论述,“文革”中一度把毛泽东同志的四句话“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作为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实际上这是党的纪律,并非民主集中制。改革开放以后,党的许多理论得到创新和发展,唯独在民主集中制理论上没有什么新突破。
  按照新党章对民主集中制的解释,它的基本含义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民主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础,集中是民主的指导和结果。这种论述看似充满辩证思维,实质是一种模糊理论,认识上长短不齐,执行中千差万别。新党章把民主集中制概括为六条原则,力争使其具体化。不过这六条原则仍然过于笼统,除了对一些重大原则重申和强调外,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实施细则。作为一项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很有必要将其具体化和精细化,便于各级党组织操作应用。可惜的是,我们始终没有看到在这个问题上有什么深化。学者们的文章著述并不少,但真正有创见的几乎没有,多数文章给人一种玩文字游戏的感觉。
  理论上的模糊导致实践中随意性很大。现实中这一制度的执行,一般就是先进行民主酝酿,班子成员充分发表意见,然后进行集中表决,以半数以上通过为准——这样的执行情况算是最好的了。由于这一制度缺乏量化和具体操作办法,如何执行就主要看“一把手”的个人品质和素养了,而在执行过程中跑了调变了味,把越剧唱成秦腔的比比皆是。
  为了既走民主集中制的形式,又实现“一把手”个人的意图,聪明的领导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一是在研究重大事项之前,“一把手”先对班子成员进行摸底,了解班子成员对议题的态度,顺便流露出本人的倾向性,争取更多的支持票,有了八分把握才把所议事项提交班子会讨论。如果条件不成熟,就先搁置不议。二是考虑到对所议事项可能会有多种解决方案,“一把手”为了实现个人意图,事前找与自己贴近或者听话的班子成员交流思想,面授机宜,在会议讨论时由这个人先声夺人,表达倾向性,左右会议导向,水到渠成地实现“一把手”的目标。三是依靠信息不对称实现自己愿望,即依靠“一把手”掌握的其他成员不了解的信息,说服班子成员同意某种方案。例如“一把手”对与自己意见相左的成员说:你们讲的这个办法不错,但有一个情况你们不了解……所以这个方案是不可行的。或者“一把手”说:主管咱们的某领导倾向于这个方案,认为这一方案如何如何好云云,大家都不好再说什么了。
  目前党政机关都制定有《重大事项议事规则》,强调集体领导,防止个人专断。但规则是纸上的东西,运行还要靠人来操作,照不照规则来,执行到什么程度,就全凭党性了。有的“一把手”领导艺术高操,富有创意。比如在用人这样敏感的问题上,《议事规则》明确要求推荐人选实行票决制。但如果完全依照集体投票,领导的意图就很难实现。若不搞民主投票,这个“雷池”又不好跨越。于是创造了一种新机制:集体投票时,中层以下干部一人就是1票,领导成员副职一人是3票,正职一人是8票。这样一来,既有民主,又有集中,主动权实际掌握在“一把手”手中。
  “一把手”的这些伎量,班子其他成员心里明镜似的,却也无可奈何。时间一长,副手们都习惯了看“一把手”的脸色行事,揣着明白装糊涂。有的养成了好好先生的脾气,遇事随声附和,不与“班长”打岔子;有的乘机拍“班长”的马屁,邀宠显能;有的装聋作哑,遇事不表态——反正我的意见你也不听。如此一来,“一把手”家长制的作风慢慢“惯”出来了,而民主就流于形式了。这就是如今许多地方和单位领导班子“一言堂”的形成过程。
  当然也有看不惯这种“一言堂”作风而与“一把手”对着干的,但是作为副手要挺身而出,就要准备付出代价。
  一则“一把手”毕竟是领导班子的核心,大权在握,你给“一把手”闹别扭,就是驳他的面子,他会有许多机会找你的叉子:工作上不支持你,待遇上不考虑你;外出学习考察活动不安排你,难度大的工作专门安排你;工作做好了不表杨你,工作做差了狠狠批评你;干部考察时不推荐你,划分问题责任时总是有你,等等。让你干也不是,不干更不是,甚至不给你安排工作凉着你,耗着你,理由是你不服从领导不配合工作。你说你这样的处境难受不难受?
  二则你若是与“一把手”对着干,无论谁是谁非,首先要担负班子不团结的责任,而组织部门对班子的考核十分看重班子是否团结。组织部门有一句话,常用来强调班子团结的重要性,叫做“班子团结是迟上早上的问题,班子不团结是迟下早下的问题”。意思是说,班子团结,说明一班人素质高战斗力强,工作有成效,班子成员迟早都有升迁晋级的机会;班子不团结,搞内耗,说明一班人素质低,班子成员迟早要被拿下来换人。而班子不团结,受指责的首当其冲是副职。上级领导和组织部门会想,班子成员好几个,为什么别人能服从“班长”领导,而你偏偏与“班长”合不来?八成你有毛病吧,像你这样的“刺儿头”,放在哪儿都会影响一班人的团结,不如趁早将你撸下来赋闲得了。

有人问,假如所有副职都与“一把手”产生矛盾,还能说“一把手”没有责任而全赖副手?道理是这样讲,但还要看“一把手”犯没犯原则性错误。
  有一个单位的领导班子,一正三副共四名领导,因为“一把手”处事不公,又不能以身作则,三名副职全与“一把手”闹翻了,在班子会上公开与“班长”叫板,并把“一把手”的问题反映到组织部门。但谈到“一把手”问题时,不过是工作上粗暴独断,例如在工作安排上,“一把手”跳过副职直接向科长授命,副职用车上不让享受相应待遇,来了上级领导和外地客人,请客吃饭不让副职作陪等等,都属于细枝末节问题。组织部考虑到这个“一把手”工作能力还是很强,在这个单位工作也比较有经验,就在调整班子时将三位副职逐个迁散,分别安排到另外三个部门。
  三位副职全去了不理想的单位,很不理解也很不乐意,想想这三比一的不团结问题,到头来反要我们仨替他一人背黑锅,还分不分是非曲直?于是哥儿仨不断找组织部领导诉说怨情,几次三番下来,惹恼了组织部领导,挨个儿把三人批了一通,说你们懂不懂如何当副职?当副职就是要为“一把手”驾辕抬轿子。你们这倒好,不使正劲反倒添乱子。光说人家如何不是,你们自己有没有责任?现在啥也别讲了,到了新单位一定要注意团结,尤其要注意与“一把手”的团结,班子不团结是最大的祸害,班子不团结什么工作也干不成!批得三人个个垂头丧气。
  有理没处讲,这让人说什么好呢?
  在党政机关,副职都懂得谦让正职。只要正职不做得太过分,副职们会把正职像神灵一样供奉起来,如此就宠坏了一些素质低的官员。2011年10月发生在湖南省衡阳市司法局党委会上的一幕,就显示了正职缺乏胸襟和涵养。该局局长与副局长因“进人”问题发生争执,局长万春生率先挥拳,廖副局长立刻鼻青脸肿。廖副局长随即还击,双方都在打斗中受伤。事后,衡阳市委组织部处理意见是,“要求双方互相负责对方的医疗费用并作检讨。”(《南方都市报》)
  易中天说,中国缺乏民主和法制的土壤,因为中国文化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之上,建立在小农经济之上的社会伦理强调的是“家长文化”、“亲情文化”和“熟人文化”。而西方文化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强调的则是“自由竞争”、“契约诚信”和“合作共赢”。
  美国人罗斯腾在《父亲》里讲了一段往事,在中国人看来算是天方夜谭,摘录如下:
  “我怎么也不会忘记父亲曾力劝四位雇员组织一个工会的情形——为了高工资举行罢工。雇员们死活不干,认为他们的报酬已经可观。他们还说:‘既然你觉得我们应该得到更高的报酬,你给我们增加一些不就得了?’
  “‘噢,那不行,’他马上说,‘难道你们不明白吗?如果只有我给你们增加工资,我就无法和其他制造商竞争了。可是如果芝加哥所有的纺织工人都联合起来,并派一个代表团去要挟所有的制造商,那么我们就不得不增加工资了。’他到底还是说服了他们。”
  作为老板,竞劝自己的雇员为提高自身待遇举行罢工,这种民主行为中国人可学不来。
  有一则佚文,英国1945年大选,工党在下院得到393席,而丘吉尔的保守党及其追随者一共才得到213席。后来斯大林遇到丘吉尔,幸灾乐祸地说道:“丘吉尔,你打赢了仗,人民却罢免了你。你看我,谁敢罢免我!”丘吉尔却不以为然地回应:“我打仗就是为了保卫人民有罢免我的权利。”
  这里,丘吉尔并非在与斯大林斗嘴皮子,西方的民主意识与民主文化,早已深入他们骨髓。
  回到本文主题,民主与集中,就目前党政机关体制机制,集中很容易就实现了,民主真正实施起来则要困难多了。不说我们的制度设计还没跟上,就是国民文化观念,也还缺少这根弦。电视剧《中国1921》第14集中,湖南督军张敬尧与他四弟张敬汤有段对话,很值得玩味:
  “张敬汤:‘现在是民国,凡事讲民主。’
  “张敬尧:‘民主?哎,我还是喜欢前清那会儿啊。民主民主,他们是民我们是主。现在倒好,定了法律不但没约束他们,倒把我们自己给约束起来了……如果处处受限的话,我这个督军当得还有什么意思。’”
  在机关里,人人都懂与领导搞好关系的重要性。尊敬上级,服从领导,是你顺利开展工作的前提条件,更是你顺利升迁的必要条件。除非万不得已,把“兔子”逼急了,谁也不会与“一把手”翻脸。尊敬领导也是机关规范化工作的要求,理应如此。(《权力中国》、作者:星一光、天涯论坛)
  然而,倘若“一把手”刚愎自用、专横跋扈,处处独断专行,唯我独尊,那副职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请看第三十五篇: 副职的苦恼。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回复 京城小子 2013-11-13 19:33
祝朋友幸福如意
回复 通信老兵新传 2013-12-31 15:13
  
回复 胡人 2014-1-2 19:26
  
回复 胡人 2014-1-2 19:26
  
回复 逆袭屌丝 2021-4-24 17:36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x 关闭

x 关闭


QQ|新手帮助|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主中心|军转网 ( 沪ICP备15047659号-3 )

GMT+8, 2025-5-2 07:30 , Processed in 0.180867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8-2013 Design: Comiis.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