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1 d# r5 O( W' |) }$ E" s& S
------ 清 19 在女儿张罗下,我们一家人打破常规,到电影院看一场电影,竟是后来老兵之家组织的【迎新年,忆芳华】征文活动相关的【芳华】影片,当时我看的还很投入,为主人公刘峰等好人一生不幸而悲伤,为转业后重返“剧场”(营房)而触景生情,为我们都有类似军旅经历而感慨。这部电影,在社会反响强烈,褒贬不一,大部分人都感到电影主题模糊,不合时宜,好像“好人不得好报”。而我却认为【芳华】电影主流是好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烙印。红军时期有“爬雪山、过草地”“强渡大渡河,”“四渡赤水”大气磅礴;有《一袋干粮》《张思德》的颂歌。抗日战争有“**战、地道战、平原游击战”的英勇壮举;有狼牙山五壮士“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把敌人引向绝路!”的英雄气魄。解放战争有“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打到江南去,解放全中国”的丰功伟业;有年轻战士,单手托举着**包,拉响**高声呼喊着:“为了新中国,冲啊”这震撼山河的英雄豪迈。抗美援朝战争有“十大战役”凯歌,有“上甘岭”“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这英雄气概。【芳华】所展示是上世纪一个部队文工团中一群年轻人芳华正茂的青春,讲述了属于他们那个时代青春的故事。他们所反映的共同特征,是那个时代的无私奉献精神。战争年代,需要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平时期需要甘愿无私的奉献精神,他们都是以民族、国家利益为最高原则,不计较个人得失,甘愿吃亏。如果以我们现在某些人实用观点看待他们,有付出,就要有所得,有奉献,就应有回报,那么我们应该给牺牲英烈们多少奖金?给断胳膊断腿负伤战友们多少工资?共和国成立、发展、繁荣就是需要这样一代代前赴后继无私奉献的人们,他们听从时代的召唤,以自己方式践行着革命的历史使命,让冲锋他们就英勇陷阵,让转业他们就甘愿当一名普通的劳动者,他们不计较自己功名,不求社会回报,任劳任怨,奉献着自己青春和热血。
0 ^4 K* k3 k9 }; e 在我当兵经历中,就遇见过这样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兵。他叫刘忠停,1931年1月11日出生,黑龙江穆棱县人,1947年9月在黑龙江穆棱县八面通镇靠山屯17岁参加革命,小学文化程度,历任东北联军第3纵队炮兵团战士、侦查员、侦察排长、侦查参谋、炮兵第10师45团2营营长、副团长。增参加烟筒山攻坚战、义县攻坚战、锦州战役、辽沈战役、南下的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黄草岭阻击战、临津江攻坚战、春江保卫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当时他是2营营长。1950年10月19日2营和我团其他营于夜间跨过鸭绿江,奉命三天三夜急行军到达长津地区的黄草岭,配属42军第124师、第126师阻击咸兴北进之敌,以保证两线主力作战安全。2营当即与朝鲜人民军炮兵的一个混合炮兵营组成了炮兵群,2营营长刘忠停面对敌机一批又一批地冲下来,**在炮阵地上轮番爆炸,他沉着冷静地指挥,组织对空射击。他和战士们奋不顾身地扑到炮位上,用自己的身体保护火炮。敌机飞走了,2营被敌机炸毁火炮4门,炸坏3门,营长刘忠停脑部也受了重伤,后来成了凹型头型。当他看到阵地上牺牲的同志,心情格外沉重。这是一次刻骨铭心的教训,也是从实战中用血换来的经验。战斗中,6连3炮伤亡很大,炮手司徒阴森—人装填和发射,坚持战斗到最后,敌机愈疯狂我军愈顽强。在不到3000平方米的阵地上,投弹有100余枚,扫射无数次,但敌人未能向我阵地前进一步。战后,42军首长电令嘉奖我团,给2营全体记功一次,5连4炮荣获“黄草岭英雄炮”称号。他也荣获国家和军队三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及朝鲜人民共和国三级国家勋章。
, R3 E! { z# ^/ i: ^$ D9 X9 P7 q* H" `: W
/ R' B8 h: [4 l6 y. i$ ]
我和刘忠停近距离接触,还是1979年中越反击战期间,我团奉令北上防苏“亮剑”行动,当时,他已经是任我们团副团长13个年头了,当时团里编制,除了团长、政委外,还有三名副团长,两名副政委,加上参谋长、主任,还有两名副参谋长。我当时是团警卫排公务班班长,主要任务是伺候首长的。我们班11人,除了我负责全面工作外,其他每人负责照顾一位首长吃住行。在这次北疆行动中,他的两件事,让我记忆犹新。 一是根据上级命令,我团配属16军48师144团,编为步兵144团炮兵群。当时16军的任务是防御我黑河当面之敌(苏军第35红旗集团军),属于我军防御的第三线部队。当时一线部队是黑龙江省军区的边防部队(边防第7团),二线部队是军区守备第7师。16军后面是机动作战的39军部队。39军还担负着保卫大庆油田的任务。在协同作战会议上,步兵48师的王副师长组织进行了步炮协同。他提出:将炮兵45团配置在一线防御阵地之后,一是可增大火炮射击距离,迫敌过早展开战斗队形;二是可弥补步兵直射火器和反坦克火器射距较小的不足。他还提出在步兵前沿阵地上配置一个大口径加农炮兵连,作为直瞄反坦克火器使用。当时的步兵前沿阵地与一线防御阵地之间有一条河,河的上游有一座水库(东方红水库),48师在水库的大坝上布置了工兵,设想敌人一旦突破前沿阵地就炸坝放水,以此迟滞敌人的攻击行动。但他们根本没有想到:一旦前沿阵地的步兵完成了任务是很容易撤回到一线阵地来的,而炮兵则根本不可能撤回,这样预案有问题。当时,勘察地形炮兵营长们开玩笑地说:“我们都准备光荣吧”。副团长刘忠亭在军事会议上对我团主力配置在步兵一线阵地之后,而且采用密集战斗队形配置的做法提出了异议。他提出3个炮兵营应采取梯次配置。这样便于构成在不同距离上都有炮兵的火力;便于进行交替掩护;便于我炮兵的生存和机动。最后**军首长采纳了这个建议,使训练更向实战靠近一大步。 二是平息谣言。我们团这次北上行动,虽然没有枪对枪、炮对炮打起来,但对群众间流言蜚语、对口战却引起了震动。事情还要从我们副班长说起,我们班副班长张庆林是1977年入伍建昌籍兵,和刘忠停副团长住在一个单身女人家的西屋,我们副班长比较勤快,每天除了照顾好首长外,经常帮着房东打扫卫生,挑完满缸的水。他住的房东是一个单身女人,带着四个**,大姑娘、二姑娘都是找的退伍兵,已经结婚成家出去过了,还有一个缺胳膊儿子、一个老姑娘在村缝衣铺上班,没有成家。可能因为丈夫走得早,很少和邻居、朋友走动,村民关系一般。她看着住在她家“警卫员”,跨个小**既勤快又精灵、长得个还高就无意地跟邻居说,“这小当兵的好”。别人听了就改了味,说“她老姑娘为了也找个当兵的,夜里钻当兵被窝了”,而且迅速传开,一天当地政府慰问部队放映电影,在会场,几个年轻人指着她家老姑娘,“就是她钻进了当兵被窝”;于是指责、辱骂的场景出现了,好在部队及时制止,避免了“大战”进一步爆发。但第二天谣传风波继续发酵,满村风雨,房东找到部队要求登清,下到各营、连蹲点团首长也陆续给我打电话问明情况。我只能一一解释,刘副团长听说此事后责成相关部门与地方政府交涉,要求迅速查清问题,还受害人一个清白,给部队一个交代。我们的张副班长压力更大,自己一个人不敢在房东家呆着,为了打消张副班长顾虑,我们刘副团长很逗,他与副班长说,“你不要有压力,人家谣传说钻进我被窝了”哈哈哈,好在政府及时**,平息了一场莫须有谣言风波。此事,告诫我们,舆论战也是无烟的战场,也必须认真对待,否则,“也是伤人的”,好在刘副团长幽默,重视,化解谣言伤害。
' N9 K: \$ y [0 p
当然,对刘副团长认识相知,还远不限于上述这些,据说,1970年营房从吉林省汪清县搬迁到磐石市建设会战中,我们团部三层办公大楼和容纳3000多人大礼堂都是他设计并组织施工的。建设单位两个连队分别来自一营三连,三营七连,各把一半墙。由于两个单位飚上了劲,都毫不示弱,两个营主管看在心里,偷组织其它连队利用夜晚帮着备料,铺设架板。两个连队喊着口号“争第一,扛红旗”,一天起来一层楼,四天完工。创造了我团建设历史的奇迹。最后验证,刘副团长设计的用砖数量和实际用量所差无几,被称为“军中土专家”。不仅如此,他多年来练就的打炮不用计算,用手比划“八九不离十”的本领,成为全军传送的佳话。他和牛副营长,是全军唯一的一对每次组织实弹射击,不用计算兵,用手一比划,就能让炮弹想打到哪里就打到哪里的楷模,成为全军“神奇炮兵”。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战功卓著,优秀军事人才,在部队奉献32年,在副团长岗位工作13年,在1979年11份转业的时候,我们帮着他去搬家,和其他转业干部一样,家中仅有一对部队统一配置的箱子,在无其他家产。他面对我们的疑问,笑笑呵呵跟我们说:“比起牺牲的战友,我们很满足了,我还有一对箱子,他们啥也没有,常年留在异国他乡。” 他和【芳华】电影里人物一样,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他们怀有军中报国情,甘愿奉献,不计较得失,对自己经历和“收获”无怨无悔。他1979年11月转业到吉林省通化地区石油公司工作,历任吉林省通化地区石油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1984年7月13日因严重的冠心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55岁。 2 R9 i& a( ]' f4 Y* s. j" i2 M
+ y& ]( h' h( y$ O3 U
! l! D, \, m) f% f
& L' V- s' z, U) H f6 h6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