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值: 18550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21岁的汤丽莎,父亲是一名乡村教师,有个瘫痪的奶奶,家境也不好。但是她却努力帮助有希望的学生。为此她兼职十余份,擦皮鞋、卖废纸、一周跑三个机构上课。她省下钱资助了家乡3名贫困生读初中,自己一个月生活费却不到200块。
0 @, _0 P1 s# e" G1 }. L
# u: o( Y+ u. S$ b: N. I; D 这是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故事的宝贵内核是爱心接力。汤丽莎从小就有老师情结,有父亲的影响,也是因为在读书时遇到了很多好老师。被汤丽莎资助的贫困生,则立志向她学习,“把善意传递下去”。
( \7 Z# d2 d' z$ B( ?7 B" a4 s% y( l
不过网络上却有一些人不理解汤丽莎。他们认为,慈善不是贫困生可以做的事,汤丽莎挣了钱首先应该孝敬父母、补贴家用、改善自己生活。有留言说:“穷则独善其身”。* a: s; j5 {# \$ O# t
$ J7 O4 z* d& ~8 I7 H" x
然而孟子说的“独善其身”不是犬儒利己,而是“穷不失义”、“不得志,修身见于世”。行善助人何尝不是最好的修身养德?
! n1 {6 F. R4 W" O, a4 Y5 a! w; @" C. I% g
不做慈善有无数种理由。毕竟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跟巴菲特、马云一比谁都是穷人。做慈善却只有一个理由:不忍心见他人受难而无动于衷。汤丽莎告诉我们,扶危济困不能等自己准备好了再做,因为需要帮助的人等不起。& d( k/ \- N. ?( j
- ]9 z- }# p! [- W 网友看到的是汤丽莎和其他大学生之间的生活差距,所以认为她没有必要帮助他人。而汤丽莎看到的,却是这些孩子比自己更困窘,更需要雪中送炭。自己紧衣缩食为3个孩子撑开更大的天空,她认为值得。这就是慈善的视角。所谓“量力而行”,每个人对自己的要求标准是不一样的。' l) Y( w( b6 t j4 a# R8 }
. y5 x5 z: d/ L2 N+ T: e 公益事业讲求“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但不等于公益是富人的专属。这些年来,我们看过很多自己是弱势群体还在做慈善的感人事迹。社会不鼓励他们付出,但他们主动付出时,我们除了给予掌声只能默默学习。
? U: E8 ~! P* R$ x- g
5 k( G& f$ R& m, u% ^5 Y& T' ~ 当下中国的公益慈善仍有很大的资源缺口。与其总是议论“谁谁谁怎么不捐款”,不如自觉跟随先行者,因为行胜于言。
, V- Y1 [# k3 ]" F2 F* q8 [' e3 P" ]# p$ D
澎湃新闻 社论; B1 |$ U1 H% `# Q) B3 G2 y, l9 T
2017-05-16 08:31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