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2019转岗 于 2021-4-4 06:39 编辑
# n/ s7 Q; `' }2 Y' w) I3 Z I' b
第三十讲 以弱抗强 打破围剿
+ N* B& {" g' C0 B4 K* i& @! w. t5 G- V$ u: j
主要内容:1930年夏,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三年的游击战争,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迅速发展到约10万人,并开辟了多块苏区。对此,**政府主席蒋介石接连发动了五次对苏区的大规模“围剿”,企图在3到6个月内消灭红军。毛泽东、周恩来等人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积极的反“围剿”斗争,前四次都取得了巨大胜利,但“左倾”错误思想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1 O* U7 f) \& V0 D 反“围剿”斗争指的是1930年冬,中国共产党六届三中全会后,皖西地区党组织积极纠正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而蒋、阎、冯军阀混战蒋介石获胜,使蒋介石有了“围剿”红军的力量和时机。( H7 v' d: Y5 w, Z* g
: a/ `4 t5 T1 u2 e3 B
3 s7 I' Z5 x- ]6 }: U# _; b
第一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3 N9 r$ U) v& M* u2 i6 P# U 1930年12月上旬,**鄂豫皖三省"围剿"军共集结8个师3个旅近10万兵力,发动了对鄂豫皖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12月30日红一军属部红一师和红二师痛击敌四十六师与六安香火岭,为粉碎第一次"围剿"奠定了胜利的基础。红一军与红十五军于1月中旬在麻城福田河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旷继勋任军长,余笃三任政治委员。2月退守六安国 民 党第四十六师以第一、第二营为骨干武装起义,捣毁了六安先政府,取得胜利。至此**对皖西苏区发动的第一次"围剿"被彻底粉碎。
% L2 j) }$ S5 J- R8 C 第二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 Q5 Z m: A+ I: n 1931年3月下旬,蒋介石限令5月下旬"完全肃清" 鄂豫皖区红军。围攻兵力达11个师,约13万人。4月13日国 民 党军占领独山,14日占领诸佛庵,15日占领麻埠。25日红十一师及红十师第二十九师猛攻独山镇,全歼守敌。诸佛庵、麻埠守敌逃回霍山。至5月下旬,共歼敌5000余人,取得第二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H3 z( I* J, p+ D( x. o
红四方面军的建立及第三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 T1 \5 `7 {. K 1931年10月在六安麻埠成立了红二十五军,旷继勋任军长,王平章任政治委员。11月7日红二十五军和红四军合编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近3万人。 红四方面军成立后于1931年11月10日发起黄安战役,历时43天,歼敌15000余人;1932年1月19日发起商潢战役,历时10多天,歼敌5000余人。1932年3月21日,徐向前率部包围了六安苏家埠等敌据点,用围点打援的战术,历时48天,歼敌30000余人,生擒总指挥厉式鼎,解放了淠河以东的广大地区,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 {4 ]7 r) |, `- C% c 第四次反"围剿"斗争的失利4 K' K5 e9 N1 I
1932年6月,蒋介石抽调30余万兵力,对鄂豫皖根据地发动了第四次"围剿"。由于张国焘战略指挥上的错误和敌我力量悬殊,根据地军民奋战三个月,未能打破敌人的"围剿",鄂豫皖中心区霍邱、红安、新集、金家寨均落入敌手。10月12日,张国焘率鄂豫皖中央分局和红四方面军主力西移川陕,只留下鄂豫皖省委和在皖西的红七十四师、七十五师及各独立师团由沈泽民负责,在根据地坚持斗争。
, y7 s. Y6 A- M2 w) F. o- W2 M 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利
# M) e$ F$ s3 \, k4 f' i6 b 1933年7月17日,蒋介石调8个师10万余人,以刘镇华为司令,第五次进攻鄂豫皖根据地。9月10日,敌以7个师向皖西北根据地中心合围。鄂豫皖省委组织反击,因寡不敌众失利。26日省委令红二十五军返回鄂东北,留部分部队坚持皖西北苏区斗争。10月初,红二十五军与红八十二师合编,重建红二十八军,军长徐海东,政委郭述申。
) i5 ]0 ^; w3 y2 _% n5 r 历史意义! v+ T9 c: i7 h0 \
刘志丹、王世泰率领红三团,在合水县和尚塬将冯钦哉部骑兵团1个营和鄜县民团击溃,在保安县瓦子川将高双城部高玉亭营和金鼎山民团击溃,在大风川与甘肃警备第二旅1个营展开白刃搏斗,歼灭其大半。杨森、高锦纯、赵国卿率领骑兵团配合第三路游击队在咸榆公路截获**军汽车1辆,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各路游击队也接连取得胜利。庆阳游击队在保安柳林坬夺取张廷芝部大批物资。保安游击队连续袭击吴旗镇、宋家砭、金鼎山、王家桥等**军据点,重创了其军事力量。合水游击队在宁县盘克塬、合水固城川消灭**军百余名。
) e& y/ F2 p) p. z7 I5 J8 q: R" H7 f 反“围剿”斗争经四十二师及游击队30多次战斗,共歼灭**军与民团3000余人,解放了陕甘边地区10多个县,拔掉其成百个据点,建立了大片地区的工农兵政权和14个游击支(中)队,第一次反“围剿”斗争取得彻底胜利,巩固和扩大了南梁根据地。
. r8 z6 n: F f$ ^/ @ T/ b 经过5个多月的艰苦斗争,西北红军彻底粉碎了第二次“围剿”,共缴获**3000余枝、轻重机枪200余挺、追击炮8门,歼灭**军及民团5000余人,俘虏约2000人,解放了安定、延长、延川、安塞、靖边、保安6座县城,将陕甘边和陕北两个根据地连成了一片,使根据地扩展到北起长城,南至淳耀,西达环江,东临黄河的广大地区。游击区扩大到30多个县,在20多个县建立了苏维埃政权,面积达3万平方公里,根据地人口达90万。红军主力部队发展到5000余人,游击队增加到4000余人。
3 p$ f9 w( V7 I( S: I5 Q8 Y 第二次反“围剿”胜利之际,正是中央红军长征将要到达陕北之时,蒋介石遂于1935年7月间重新纠集陕甘宁晋绥5省军阀部队,并调东北军和蒋家嫡系毛炳文等部,共13个师25个旅10万余人马,发动了第三次“围剿”。
: Q' V& c0 @4 J# A. l 1935年11月20日至24日,在毛主席、周副主席和彭德怀司令员的部署和指挥下,红一方面军和红十五军团在富县西南的直罗镇,全歼东北军第五十七军一O九师2个团及师直属队,俘虏5300余人,缴枪3500余枝,击毙师长牛元峰,击溃援军一O六师,又在追击中于黑水寺歼其1个团,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对西北根据地和红军的第三次“围剿”。
# ]0 w; n: p! \/ ?, D' k: V 第五次反"围剿",持续1年之久,中央苏区军民全力以赴,为保卫苏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代价,给予**军大量杀伤。但由于**中央实行错误的军事战略和作战原则,使这次反"围剿"作战始终处于被动,以致在红军遭到严重削弱、中央苏区大部丧失的情况下,被迫进行长征。
& \; j( o; A6 R% a
* T: J7 u3 H0 `% s+ U$ e4 | 左倾错误
; N: y2 c4 d7 i+ n 正当反“围剿”斗争激烈进行的紧要关头,王明“左”倾路线却在陕北和陕甘边根据地恶性发展起来。1935年9月中下旬,撤销了惠子俊的**西北工作委员会书记职务,由朱理治直接领导西北工作委员会,将刘志丹排斥在军委领导之外,并决定开展“肃反运动”。劳山战役前,在永坪镇逮捕了蔡子伟、张文华、黄子文、张庆孚等,大搞刑讯逼供。劳山战役后,在瓦窑堡又逮捕了张秀山、张文舟等。10月4日,他们又指令前方“立即逮捕”刘志丹。反“围剿”斗争刘志丹、杨森、习仲勋、刘景范等。为了不使共产党分裂,不使红军自相残杀,不给敌人以可乘之机,刘志丹带着偶然得到的逮捕他的密令只身来到瓦窑堡,打算说服“左”倾路线的执行者,刚到瓦窑堡即被投人监狱,连他的警卫员和带着5岁幼女的妻子同桂荣也被关押审讯。随后杨森、习仲勋、刘景范、马文瑞、张策、黄罗斌、杨琪、高锦纯等也相继被逮捕入狱。凡是陕甘边根据地县以上的领导干部和红二十六军营以上的军官,几乎无一幸免地被逮捕,200多名干部被残酷杀害了。
, [0 b9 e6 e* \7 F4 L10月初,崔凤鸣、王德胜等人来到南梁,改组了华池战区,崔凤鸣自任战区书记,高生荣任战区主席,极力推行极“左”的土地政策,以所谓“肃反”为名,随意陷害干部,乱捕无辜群众,使陕甘边苏维埃政府财政委员武生荣等干部和一些无辜群众遭到残杀。根据地军民为此产生了极大的疑虑与混乱。就在这个关键时刻,1935年10月19日,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和彭德怀司令员,率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中央红军到达吴旗镇。了解到西北根据地错误“肃反”的严重形势后,党中央、毛主席立即下令:“停止捕人”、“停止杀人”,一切听候中央解决。11月7日释放了刘志丹、习仲勋等百余名幸存者,恢复了他们的工作。1942年,**中央对此次“肃反”做出决定,“1935年九、十月间朱理治、郭洪涛等同志主持的‘肃反’将陕北苏区和红军创造者刘志丹、高岗、张秀山、杨森等同志逮捕,并杀害了200以上党政军干部,这种将党的最好干部诬为**分子,加以逮捕和杀害,不仅是完全错误的,而且是革命的罪恶”。1936年4月14日东征时,刘志丹在视察山西省中阳县三交镇阵地时,不幸左胸中弹,壮烈牺牲。杨森、杨琪等在东征中先后捐躯。
+ ^/ C$ C$ S7 W 十六字方针6 f* ?3 q1 h f% U3 g
对于反“围剿”斗争毛泽东提出的十六字方针无疑是以弱胜强的经典:“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重点,才是获得胜利的根本。
* J; b* h6 e, w. M2 n; `9 v& J8 ]5 x; X0 ~7 a- J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