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2019转岗 于 2021-4-5 06:26 编辑
. t- P5 ? X2 a: _$ J7 O. P& O
8 K+ R, Y' G! r2 Y( Y 第三十一讲 血战湘江 遵义转折
5 m, X1 }; }9 T8 Q0 ^$ g4 T8 S. ^ R1 o( W) m
主要内容:1933年9月,在经历了前四次“围剿”失败之后,**当局以50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央临时负责人的错误指挥,红军没有能够粉碎敌人的“围剿”。1934年4月,广昌失守,此时红军的处境愈发艰难。党中央被迫转移出中央苏区,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7 A# w/ I' E/ @4 P5 M4 J8 _7 @5 A 湘江战役
& ]# _7 r) d& @7 ^) o; w! o2 t+ Z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在广西北部湘江地区突破**军第4道封锁线的战役。
; f2 |" V+ t8 ^' }- k- u# g 湘江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 k! t0 w' _4 U, Z" P7 U" h1 h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 w; k* V" h$ r2 |2 Y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5军团和在长征前夕成立的少共国际师损失过半,8军团损失更为惨重,34师被敌人重重包围,全体指战员浴血奋战,直到弹尽粮绝,绝大部分同志壮烈牺牲。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引起了广大干部和战士对王明军事路线的怀疑和不满到达了极点,纷纷要求改换领导。
5 r3 p6 z' n& _8 b$ a4 g
9 a2 E1 O, }' I3 ]& e8 v5 V
! v# _2 E! w8 ]% y. B 湘江惨胜直接导致在遵义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它是红军四处碰壁身处绝境时召开的,从此中国革命一个杰出人物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中国红军翻开崭新的一页。
) j( `, s1 S( ~0 e9 t0 z 战役经过( P# F/ R- b, I- p# W
据此,中革军委于25日决定,中央红军分四路纵队从全州、兴安间抢渡湘江,突破**军第四道封锁线,前出到湘桂边境的西延地区。当日,红1、红3军团击破桂军的阻击进入桂北。27日,红1军团先头第2师渡过湘江,控制了脚山铺至界首间30千米的湘江两岸渡口;次日,红3军团第4师先头第10团也渡过湘江,进至界首以南光华铺、枫山铺地区。红5军团扼守蒋家岭、永安关、雷口关地域,迟滞追击的**军,掩护后续部队。此时,后续部队距湘江渡口仅80余千米,但因辎重过多,道路狭窄,行动迟缓,未能及时赶到渡口。此时,**“追剿”军第1路进至全州、咸水一线;第2路进至零陵(今永州)、黄沙河一线;第3路进至道县;第4、第5路进至东安地区;桂军5个师开至灌阳、兴安一线。为掩护中央、军委纵队及后续军团渡过湘江,红1、红3军团奉命在桂北湘江两岸的新圩、脚山铺、光华铺等地区,构筑工事,阻击**军。28日,桂军第44师在炮火掩护下,从灌阳向新圩之红3军团第5师(欠第13团)前沿阵地发起进攻。第5师凭借有利地形沉着应战,奋勇抗击。桂军正面进攻受阻,遂以一部兵力从侧翼迂回,第5师被迫退至第二道防线。29日,桂军第24师及第7军独立团投入战斗,并有飞机支援,战斗更加激烈。红军与桂军展开白刃战,但终因力量悬殊,第二道防线被突破。30日,红5师奉命撤出战斗,新圩由红6师第18团接防。在新圩阻击战开始的当日,“追剿”军第1路(湘军)3个师从全州南下,企图控制湘江各渡口,将红军拦腰截断。傍晚,红1军团第2师警戒部队在鲁板桥与湘军第16师交战,随后退至脚山铺阵地。29日,红2师与湘军激战。30日,红1师赶到脚山铺,与红2师一起打退湘军数次进攻,予以重大杀伤,红1、红2师也遭严重损失,部分阵地被湘军攻占。入夜,湘军迂回侧击,红1、红2师为避免被分割包围,先后退至夏壁田、水头、赤兰铺、白沙铺一带。12月1日凌晨,中革军委命令红1军团不惜任何代价守住阵地,以开辟西进的道路。拂晓,湘军在飞机掩护下,采取正面攻击与迂回包围的战术发动猛烈进攻。红1、红2师奋力拼杀,掩护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于17时前渡过湘江,向西延地区前进。29日晚,驻兴安县光华铺之桂军第43师和地方民团向红3军团第4师第10团飞龙殿等阵地发起进攻。第10团凭借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打退桂军多次冲击,并趁夜暗主动出击,守住了阵地。30日,桂军改变战术,在正面进攻的同时,主力沿湘江西岸向界首之红4师第11、第12团侧后攻击。经过激战,第11、第12团于12月1日中午撤离界首渡口。12月3日,中央红军主力渡过湘江,进入西延地区。脚山铺至界首间湘江两岸被湘、桂军控制。此间,红3军团第6师第18团在由新圩向湘江撤退中,被桂军分割包围大部牺牲。在新圩、脚山铺、光华铺阻击战的同时,担任红军总后卫的红5军团,在永安关、水车一带阻击“追剿军”第3路的追击,掩护中央、军委纵队及红军主力渡过湘江。该军团第34师和红3军团第18团余部被阻于湘江东岸,转战于灌阳、道县一带,虽经英勇战斗,予敌重大杀伤,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包括师长陈树湘在内的绝大多数指战员牺牲。
6 j0 Y4 ?, D& L, @* L% C: k0 g$ C* l5 f0 r+ v2 {$ P# v
遵义会议转折" e5 k7 Y) D# q; U; B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上,发生过多次重大转折,其中一次就是著名的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经过激烈争论,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党的《历史决议》称:“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7 V6 c/ i0 y1 d- r# }% s9 U! w 对遵义会议,我们早已非常熟悉。但遵义会议为什么能够召开?这次转折为什么能够实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我们就能挖掘到更多的智慧,感悟到更深的启迪。
7 T2 m# C7 z3 ]- ?0 e9 z 第一,实事求是。这是遵义转折得以实现的根本条件,也是党的智慧的集中表现。
* f' V" W# \+ D 为什么要开遵义会议?一个直接的原因,是解决红军的进军方向和由此引出的军事战略和军事指挥问题。中央红军出发时的方向,是到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目的是不仅突出重围,而且通过会合进一步壮大红军力量,开辟新的根据地,再次推动革命斗争的高涨。这种出发点和目的都不算错。但问题是,湘江血战后,**已经明白了红军的意图是沿湘桂边境北上湘西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于是迅速布下重兵,设置口袋,等着围歼红军了。
( B& i0 F( p: h5 n 在这种情况下,是继续沿既定方向往前走,还是及时调整方向,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毛泽东建议放弃原定计划,立即转兵向西,到敌军力量比较薄弱的贵州开辟根据地。但当时的“左”倾领导人认为这是右倾、逃跑,仍然坚持按原计划去湘西。7 I8 [! o" i# I2 }7 E
经过多次争论,党中央终于作出了正确的决策。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灵活变换作战方式和进军方向,或东或西,迂回穿插,并且借助情报工作的特殊帮助,巧妙地调动敌军,从而顺利地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
. T% {; j+ `) N& |& b 无论是五次反“围剿”,还是红军长征,党内斗争的焦点,从思想路线来说,根本上在于是不是坚持实事求是。危急关头,孰是孰非,关系到党和红军的命运。只有实事求是,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 e2 I% e( K5 b% Y+ G( h# V 遵义会议的成功,首先是实事求是的成功。遵义转折为什么能够实现?首先在于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4 d! S, D& Q+ n
第二,独立自主。这是遵义会议得以召开的特殊条件,也是党的智慧得以迸发的重要原因。
" p7 a) \2 ?" ~3 S" b0 V7 L 遵义会议为什么能够召开?一个特殊的原因,是负责与共产国际联系的大功率电台被破坏了,因而从长征一开始,我们就与共产国际失去了联系。
e/ Q0 J. v/ G/ F6 O4 s: v# e 对此很多人不解其意,但它至关紧要。因为我们党从二大开始就正式加入共产国际,成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因此,像召开遵义会议这样的大事,作出事关党的路线的重大决策,特别是中央领导的调整和变动,按照组织原则,都必须先向共产国际报告,得到其批准。/ s7 A" I8 B$ a' S
但在长征途中,党中央和红军部队正处于十分危急的关头。命运攸关,况且无法请示,那只能自己救自己了。我们党自己开会,作出关系自己命运的正确决策,理所当然,无可指责。当然,会后,党中央还是立即派出陈云和潘汉年,辗转前往上海和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报告情况,并未置共产国际的组织原则于不顾。
% c2 h( N# t! ^$ I7 \8 q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过程中,怎么处理好与共产国际的关系、与苏联党的关系、与国际环境的关系,曾经是一个非常复杂而纠结的问题。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在没有共产国际干预的情况下,完全独立自主地就党自己的重大政治、军事问题作出决策,实现了一次历史性的转折。' B1 U3 r6 |1 P3 ?4 ^6 C# T" S" x
因此,遵义会议是我们党走向独立自主的一次历史性的跨越。独立自主,是遵义会议成功召开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遵义转折给我们党的一个重要启迪。# t) Q1 d$ @! ^1 W
1936年6月,**中央与共产国际恢复了电讯联系。此后,直到1943年,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仍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但在独立自主的道路上,我们党走得越来越坚定、越来越坚实了。1 ]! j) D" G. y8 ~
第三,党内民主。这是遵义转折得以实现的机制条件和重要原因,也是党的大智慧不断涌流的关键所在。
B( O% x! V6 \! {8 x* q 以遵义会议为标志的历史转折,是通过什么样的形式得以实现的?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手段,是通过党中央先后召开的一系列会议而得以实现的。: ?2 U7 d J$ \: I! W# k' V
长征途中,党和红军的很多重大问题,基本上都不是由某个人决定,而是通过开会来决定的。在一个个会议上,政治局成员以及其他有关领导人通过讨论研究,取得一致,作出决定。如果一次会议解决不了,就继续开会。通过一次一次会议研究,终于作出了正确的决策,解决了一系列问题。
8 V; n! l3 t. T+ @# A 遵义会议是当时最重要的会议,但并不是一次孤立的会议。遵义转折也不是仅仅通过遵义会议一次实现的。在此之前的1934年12月12日,中央负责人在湖南通道举行紧急会议;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黎平举行会议,通过《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12月31日晚至1935年1月1日凌晨,中央政治局在贵州猴场举行会议,作出《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9 N" m9 t. ]( N* i; x/ [7 ^ }6 M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转战到川黔滇交界一个**鸣三省的地方,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决定由张闻天接替博古负总的责任;决定以毛泽东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博古任总政治部代理主任。( O T5 G9 U# z' b
随后,中央政治局在扎西(今云南威信)地区连续召开会议,讨论通过了由张闻天起草的《**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讨论了中央红军的进军方向、部队缩编、苏区中央分局和红二、红六军团的战略方针及组织等重要问题。3月11日,又在苟坝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新的“三人团”,以周恩来为首,负责军事行动。5 P9 U. O; a# m/ a
|
评分
-
参与人数 4 | 经验 +140 |
津贴 +140 |
收起
理由
|
周悠时光
| + 20 |
+ 20 |
赞一个! |
沈阳第二故乡
| + 50 |
+ 50 |
谢谢发表精彩内容,论坛有您真好! |
文士贝
| + 50 |
+ 50 |
感谢您为论坛的繁荣做出贡献! |
知足常乐心情好
| + 20 |
+ 20 |
感谢您为论坛的繁荣做出贡献!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