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转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200|回复: 14

《党史故事100讲》丨第四十讲 包干到户 体制创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14 06:4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本帖最后由 2019转岗 于 2021-4-14 06:48 编辑
& k2 f- J( z- S; ^& u2 y7 b1 a3 d  O: `; t7 i# p- [; d
                                                          第四十讲 包干到户 体制创新5 {3 Y, ]+ n# q: Z
' c% {. N4 V, W( O
        主要内容:1978年夏秋,安徽省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当时安徽的农业生产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然而,正是这样的挑战,给了安徽一次率先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机遇,也让凤阳县小岗村的一份特殊契约成为拉开中国农村改革序幕的标志。
. m' I- U" r- y9 _( l        包干到户是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形式。4 F% K2 X; K" Q% R6 v7 H# [
        农民享有对土地的经营管理权,但所有权仍归国家所有,根据双方签订的有关权利、责任和利益的承包合同,由农户自行安排各项生产活动,产品除向国家交纳农业税、向集体交纳积累和其他提留外,完全归承包者所有。农户承包集体的基本生产资料(主要是土地)自主经营,包交国家和集体应得的各项费款,其余产品或收入归承包户所有。这项制度最早与1962年在山东等地、1971年至1976年在福建等地短暂实行过,最终因为文革原因而没有完全推广。文革结束后,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重新实行,收效很大,进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飘向全国各地。
0 F) E* ]! _, g" n$ f        这一制度的目的在于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下状态,结束农村集体耕作的弊端。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包干到户的体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包干到户的体制下,虽然土地国有的性质没有改变,农民只拥有土地的使用权,但在长期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部分生产资料私有化的情况。其次,虽然生产队在包干到户实施的初期依然存在,但其功能已经很大程度上削弱。生产队不能对农业生产进行统一的计划和安排,由於土地的分裂,一些大型的农机具和新的增产技术措施也无法推广,集体劳动协作力的发挥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 @; t: Z1 C# y9 z8 q      21004-4040.jpg 9 m1 V( S' V$ j9 ?4 A- @6 L' x& T' w

7 W% N8 X1 ?) ?& \0 B       改革原因
9 ?  Z% F: ?6 v2 x, \       70年代末,位于江淮之间的皖东农村生产停滞、经济困难。滁县地区农村人均口粮只有500斤左右,社员集体分配的人均年收入只有70元左右。在定远、凤阳、嘉山等贫困县,不少社员人均口粮只有300斤左右,人均年收入只有50元左右。一些地方合作化以后20多年来的集体积累,折价不够抵偿国家银行贷款。从60年代初开始,每到冬春季,全地区总有大批农民扶老携幼、逃荒要饭。1978年,滁县地区遭受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旱灾,粮食大减产,农村经济岌岌可危,农民愁思百结,干部焦虑万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农民群众发起了对旧的农村经济体制的冲击。3 Z% X- V: ?- H) z! w
4 o9 K" w; E5 d) K0 G2 u
        影响' E# I8 R# ~9 T
        大包干到户一出现,就以其独特的优越性,受到农民和农村干部的热烈欢迎。这种责任制形式“责任最明确、利益最直接、方法最简便”,同绝大多数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农民的经营水平、干部的管理水平相适应。大包干用农民自己的话说就是:国家的征购任务我们交,集体的提留我们给,剩下的随便有多少都在俺们的口袋里。以后更进一步概括为“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交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选择,扩展非常迅速。家庭联产承包初期搞的包产到户,基本上都迅速发展成为大包干到户。到1981年底,全地区实行大包干责任制的生产队占99.5%。 4 D' o/ W! u4 S- X5 U4 K" C
        皖东大地满园春色,引起了全国及全世界的瞩目。中央在1980年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的75号文件后,又连续几年发出中央1号文件,使大包干责任制迅速在全国普及开来,并不断得到完善,成为我国农村联产承包制的主要形式。去年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通过了《中 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全面总结了十多年来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再一次高度评价了家庭联产承包制,强调要长期坚持,不断完善。可以断言,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必将使广大农民从温饱达到小康水平,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农业和新农村,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作出更大的贡献。' R4 m  d: e# m3 P4 ?# h+ G
        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包干到户的体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包干到户的体制下,虽然土地国有的性质没有改变,农民只拥有土地的使用权,但在长期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部分生产资料私有化的情况。其次,虽然生产队在包干到户实施的初期依然存在,但其功能已经很大程度上削弱。生产队不能对农业生产进行统一的计划和安排,由于土地的分裂,一些大型的农机具和新的增产技术措施也无法推广,集体劳动「协作力」的发挥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T4 @+ M" m* s$ R: z) c2 B)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q9 k& U4 `( U9 O# h, A( l  H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对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进行的改革。
: E6 |* v! {: m5 h: d$ j* N7 E0 p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和重要组成部分。改革背景 在20世纪50~80年代初的长时期内,中国农村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度。管理权限过于集中、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缓慢。至1978年,全国仍有1亿多农民的温饱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改变农村政策,成为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中 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大幅度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减少农产品统派购品种和数量,恢复农贸市场,纠正了国民收入分配中长期重工轻农的政策,初步改善了国家与农民的利益关系,增加了农民收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改革过程 以渐进方式向纵深推进,大致经历3个阶段:第一阶段,改革启动和突破阶段(1978~1984)。主要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体制。1978年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秘密订约,决定在本生产队实行包产到户。当年产粮13万多斤,户的产量超过了1万斤。邓小平1980年5月发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的讲话,肯定了包产到户。同年9月,中 共中央召开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座谈会,讨论加强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问题。会议纪要以中央文件的形式阐明了包产到户的性质,指出在社会主义工业、商业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实行包产到户没有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由此,包产到户的形式迅速在全国扩展开来。第二阶段,市场化改革探索阶段(1985~1991)。主要是取消农产品统派购制度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1985年,中 共中央1号文件决定取消农产品统派购制度,以推动中国农村经济的市场化改革。但实行不久,现实经济环境发生了不利的变化。经济开始过热,工农业发展速度失衡,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生产发生大的波动。为保障城市居民的农产品供给,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方案在实践中修改为分品种渐进改革方式,从而形成不均衡的市场制度。1988年9月,中 共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治理整顿国民经济,在粮棉油等农产品生产、流通、调控方面一定程度上恢复指令性计划管理。针对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逐步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开始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股份合作制、专业技术协会等组织制度开始发育。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改革全面展开,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农村城镇化进程也随之开始。第三阶段,全面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1992年至今)。主要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新体制。在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和中 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推动下,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中 共中央作 出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农村经济全面向市场经济过渡: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取消了粮食统销制度,农产品市场体系逐步建立,农产品期货市场也开始启动和发育。围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建立农业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建立起储备体系、风险基金及保护价收购余粮制度。进一步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业产业化经营和股份合作制逐步兴起和发展。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农村改革以来,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带来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巨变: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大幅度增长,基本解决了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带动农村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变革和小城镇发展,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道路;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国农村总体上进入由温饱向小康迈进的阶段;农民思想观念顺应时代要求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农村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明显进步。农村改革的成就,为全国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十五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 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比较完整地提出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基本建立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为支撑,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1982年9月,中 共十二大再次肯定了包产到户的改革方向。同年11月,中 共中央又召开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农业书记会议,制定了《当前农村经济政策若干问题》的文件,对包产到户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指出:“这是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普遍实现,标志着人民公社制度在实践中的解体。1983年10月12日,中 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到1985年春,这一工作全部结束,标志着农村人民公社体制的正式终结,中国农业完成了由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制度到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双层经营制度”的过渡。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带来了农业的大发展,国家粮食库存和农民存粮都大幅增加;棉油肉鱼果菜等产品供应充裕,价格也明显下降。这就产生了新的矛盾:农产品难卖、农民增产不增收。这意味着中国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2000年中央工作会议上,中 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重点抓好结构调整,这是整个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是:①全面提高农产品的质量。②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的区域布局,发挥区域的比较优势。实行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③扩大农产品的转化和加工。④积极实施发展小城镇的大战略。⑤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2002年11月中 共十六大充分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改革的实践中形成的一整套农村基本政策,要求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按照依法、自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步发展规模经营。2007年10月中 共十七大提出了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提高扶贫开发水平。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改革集体林权制度。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j  p: V- b' W2 f  F* b
# ~* Y: H" {7 L5 l4 B; c

评分

参与人数 4经验 +150 津贴 +150 收起 理由
佛爷 + 30 + 30 感谢您为论坛的繁荣做出贡献!
文士贝 + 50 + 50 感谢您为论坛的繁荣做出贡献!
仰望羔羊1 + 20 + 20 谢谢发表精彩内容,论坛有您真好!
沈阳第二故乡 + 50 + 50 谢谢发表精彩内容,论坛有您真好!

查看全部评分

 成长值: 13420

发表于 2021-4-14 07: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包干到户 体制创新.印象不深,正好在部队,训练很苦,不关注天下事。

评分

参与人数 1津贴 +8 收起 理由
2019转岗 + 8 谢谢精彩回复,论坛有您真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14 07:4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包干到户 体制创新.有效激发农民的积极性,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评分

参与人数 1津贴 +8 收起 理由
2019转岗 + 8 谢谢精彩回复,论坛有您真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19000

发表于 2021-4-14 08: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 感谢分享:《党史故事100讲》丨第四十讲 包干到户,体制创新。学习并已保存!!

评分

参与人数 1津贴 +8 收起 理由
2019转岗 + 8 谢谢精彩回复,论坛有您真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14 09:0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联产承包责任制

评分

参与人数 1津贴 +8 收起 理由
2019转岗 + 8 谢谢精彩回复,论坛有您真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14 09: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包干到户 ,体制创新。谢谢版主分享!

评分

参与人数 1津贴 +8 收起 理由
2019转岗 + 8 谢谢精彩回复,论坛有您真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14 09:27:11 军转网 | 显示全部楼层
- 感谢分享:《党史故事100讲》丨第四十讲 包干到户,体制创新。学习并已保存!!

评分

参与人数 1津贴 +8 收起 理由
2019转岗 + 8 谢谢精彩回复,论坛有您真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17755

发表于 2021-4-14 09:42:40 军转网 | 显示全部楼层
  包干到户是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形式。 这一制度的目的在于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下状态,结束农村集体耕作的弊端。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包干到户的体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评分

参与人数 1津贴 +8 收起 理由
2019转岗 + 8 谢谢精彩回复,论坛有您真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14 09:5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天学党史。                                 

评分

参与人数 1津贴 +8 收起 理由
2019转岗 + 8 谢谢精彩回复,论坛有您真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19000

发表于 2021-4-14 10: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党史故事100讲》丨第四十讲 包干到户,体制创新。

评分

参与人数 1津贴 +8 收起 理由
2019转岗 + 8 谢谢精彩回复,论坛有您真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18890

发表于 2021-4-14 15:38:37 | 显示全部楼层
-------- 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14 16:2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学习了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14 18: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包干到户是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形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14 22:01:26 军转网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党史故事100讲》丨第四十讲 包干到户,体制创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