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1945年,毛泽东受蒋介石的邀请,到重庆谈判,此时抗日战争已经结束,这场谈判变得极其重要,甚至关乎于中华民族的命运,也正是在此期间,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刚刚面世。 6 r1 c% G! |& c# R/ b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首词一经发表,立刻轰动了重庆,轰动了国统区。这首词对于共产党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蒋介石读完后怒不可遏,他当即命令自己的心腹文员陈布雷也写一首《沁园春·雪》,好把毛泽东压下去。 k2 `4 ^4 }, q/ V4 W$ o+ f4 @
然而,当陈布雷把写好的《沁园春》给蒋介石看后,蒋介石痛哭流涕,他不得不承认,毛泽东真的太厉害了。 * e' U% P; N, P+ X! i# J) K
有人说,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相当于五个军、十个军,甚至是一枚原子弹,其威力十分巨大。那么,这首词究竟奇在何处,在当时为何会引起如此大的轰动呢?
1 g. n! K( S8 B. `1 v& t1这首词的创作背景 是在毛泽东最艰苦的时期
3 ^0 ~$ H" `& ], f$ e' n+ T6 j
其实,纵观毛主席一生的所有诗词,最气势宏伟的莫过于这首《沁园春·雪》,可以说,这首词是在毛泽东革命最艰苦的时候创作的。
2 Y4 x+ r( Q8 `1 _$ w* t
从1925年到1936年,在这11年期间,中国革命史上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对毛泽东个人的命运而言,对中华民族的命运而言,都是一样的。凶险莫测,前途未卜。
$ d( @5 X6 H7 L
从1927年开始,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然后上了井冈山,在赣南闽西建立苏维埃根据地,而后经过五次“反围剿”,走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可以说,这是革命史上最伟大的篇章。
8 P* `# q0 q0 v+ @. Q% o* ] * |4 }1 r" D6 e- d. Z& e
刚走完长征的毛泽东在陕北保安留影
4 Y5 I {1 v% N- b. [0 D
1935年,红军到达陕北,一年后,也就是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红军东渡抗日,过了黄河后,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村遇到了一场千载难逢的大雪。2月6日,毛泽东即兴写下了这篇气势雄伟的《沁园春·雪》。
/ A# Z8 ~0 P7 V. L9 W/ l2 W+ P
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学过毛主席的这首词,其中的名句早已朗朗上口,今天我们先来再次领略下:
$ d' Z0 P/ q# F) f$ U2 g
《沁园春·雪》 毛泽东 2 l8 W7 b- Z4 d4 E" _+ H/ x6 W7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 E8 I# [. Q5 u, [" M! n8 p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M! @; g* S/ }% R8 l
有人说,从毛主席的这首词中,可以看出来毛主席胆识和自信,甚至可以看出来毛主席对古代伟人的评价,果真如此吗?答案是肯定的。
- j0 u! J9 m- `/ Q! N/ ?
纵观当时的创作年代,毛泽东率领红军创造了中华民族史上的奇迹,长征,他们爬雪山过草地,经历了千难万险,终于看到了曙光,这场大雪的来临让毛泽东感触颇深。 9 C b* R5 q" f' U0 L' ^
在这首词中,毛主席用了一个字“惜”,惜是可惜的惜,惋惜的惜,惋惜谁?“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纵观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封建王朝,这五个人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帝王中的佼佼者,是一代伟人,但是在毛泽东的笔下,他们是“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说白了就是,他们的确是古代的伟大帝王,但是他们还是有欠缺,那就是没有文采。
0 a; ?: \$ u& I5 _
所以,毛泽东臧否古代帝王最重要的标志就是文采,所谓文能治武,从苏维埃根据地辗转到了陕北,毛泽东继续大量阅读,连续发表了诸多军事理论文章,对红军制定了详细的策略,这便是毛泽东与众不同的地方。
S: q6 F3 @6 n7 w$ I& j
我们不禁疑问,既然毛主席学习历史伟人,那么他究竟喜欢这五个帝王中的哪一个呢?都不是,而是曹操。
& J8 l9 E3 ]3 W: t2 L' q
/ |( @" K+ K9 a% j( S) D
. `+ @6 t6 s/ X5 K( M. E7 u; g. w
众所周知,毛主席一生爱读书,史书中最钟爱之一便是《三国演义》,在三国演义中,毛泽东欣赏诸葛亮的才华,但是相比之下,毛主席更加偏爱曹操。 , `* |/ e, t9 J, o; G% ^0 N
实际上,在毛泽东古人的评价中,可以得到高度评价的没有几个人,屈原算一个,贾谊算一个,评价最高的便是曹操了。 * ~4 z& C7 S) h' M0 C) d
1954年毛泽东在北戴河吟诵曹操《观沧海》一诗后,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不仅如此,他还手书过曹操的《龟虽寿》,这是因为毛泽东对《龟虽寿》中曹操气势磅礴的诗句太有同感了,曹操诗曰: " d) t/ t- v0 @) X, y4 }6 T2 e# O: d' v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n6 H, [) t) d2 k2 d% C/ s
意思就是神龟虽然有很长的寿命,但它终究会死去。万物都有尽头,但有尽头让他有尽头去,我曹操只要有一口气,就算是老的不成样了,我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 n+ t. b" U1 i# J9 }! F6 E
当毛主席深深地理解了曹操后,太有感触了,英雄所见略同,曹操是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文学家,毛主席太喜欢曹操了,他喜欢曹操的真性情,所以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同样彰显了他内心的豪迈!正如毛主席在他的诗中写道:“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 K1 p6 G$ A! P. Y; w; ]
) j2 P* U ?# W1 `% `毛泽东和郭沫若正在畅谈曹操
5 I9 P* u* ?/ M0 f+ V: r: d
1957年4月10日,毛泽东与《人民日报》负责人谈话时说:“小说上说曹操是奸雄,不要相信那些演义,其实,曹操不坏。当时曹操是代表正义一方的,汉是没落的。”
3 C! Q/ o" A: l0 E/ n
“三国的几个政治家、军事家,对统一都有所贡献,而以曹操为最大。” “我还是喜欢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
! ?* @6 n" ~% ] v
因此,同样是大手笔的这首《沁园春·雪》恰恰就写于中国革命前途未卜的1936年,当时面对国民党30万大军的围剿,兵不强马不壮的毛泽东没有一丝胆怯,而是奋勇向前,他的这种底气就是来自于他肚子里的墨水。
4 D; C9 w, I4 A0 a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毛泽东深知蒋介石肚子里有多少东西,在早期毛泽东是国民党的中央代理宣传部长,蒋介石是黄埔军校的校长,一个是笔杆子,一个是枪杆子,10年后,他们针锋相见。
W" b8 y' j- F7 Z0 Q7 R
因此这首词轰动了重庆,轰动了全国,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当然,这首词之所以可以引起如此大的轰动,还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原因。 8 t9 j& d+ C8 w7 y+ ?
2国共谈判, 因为一人 《沁园春·雪》得以面世 # B3 p. y @% S, T! H
1945年,毛泽东受蒋介石之邀请,到重庆谈判,这是一场决定中国命运的谈判。在毛泽东来重庆之前,蒋介石早已经做好了很多工作。他在重庆当地做工作,故意给共产党抹黑,意思就是让毛泽东在重庆感到压力,然而没有想到的是,《沁园春·雪》一发表,彻底改变了现状。
- a7 E7 P; F2 k i' H" A& s0 x
1945年8月,在重庆期间,毛泽东想到自己的旧友柳亚子在重庆,向来以文会友的毛泽东马上设宴邀请。柳亚子是毛泽东老学长,早在是1929年的时候两个人就有过交情,而且柳亚子十分看好毛泽东的才华,并在诗中称他为“并世支那两列宁”,意思是就是毛润之有列宁的潜质,说白了就是毛泽东可以担任中国革命的领袖,如今再见好友,一切尽在不言中。 & ~8 p3 R {/ ^ P o& h2 Y+ w
& w, J- |: v7 D0 ^+ s- C. U+ _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颐和园会见柳亚子时留影
+ Z6 R- H0 ?: Q7 J" r6 z$ Q
当柳亚子再看到毛泽东时,激动至极,即兴做诗一首,表示自己的激动之情,“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说的就是19年前和毛泽东相识的场景,毛泽东也十分感动,看到柳亚子赠诗,自己有点不好意思,索性奢侈了一把,把珍藏多年的《沁园春·雪》递给了柳亚子。 * C9 f7 ~7 e: n
毛泽东说:“这是我当年到陕北看见大雪的时候,写的一首诗,希望先生录呈审正。”当柳亚子看到毛泽东这首词时,大为震惊,这首词如此雄厚豪迈,也只有毛润之可以写出来啊。几天后,柳亚子建议把这首《沁园春·雪》发表出来,为了庆祝二人的深交,毛泽东欣然答应。 , d _5 P* B' \2 B
1945年11月14日,这首词在《新民报》上第一次面世,当即在重庆甚至全国引起了轰动。这首词就像是宣告着共产党胜利的预言一般,在重庆瞬间爆炸了。为什么呢?当时,出手下流的蒋介石在重庆蛊惑人心,说共产党的坏话,还诋毁毛泽东,重庆人人对蒋介石的言论抱有怀疑态度。
; ?; @3 C9 H7 v7 N7 [# S
如今,《沁园春·雪》的面世像是一颗炸弹,让重庆人们大惊失色,如此气势磅礴的诗词居然出自毛泽东之手,诗中的豪迈,诗中的奔放,诗中的大无畏,诗中的底气,没有一个人不为之感叹。 ; m3 J( N( Q* z( k
至此,重庆人们开始怀疑蒋介石了,共产党的领导人如此有才华,蒋介石可以吗?你蒋委员长可以写出来如此气势磅礴的诗词吗?一阵阵的舆论,直接吹在了蒋介石耳朵里,蒋介石马上让人把这份报纸买回来,他自己要亲自看看,毛泽东写的究竟有多么好! 2 E2 V$ H" j# l! U2 o& H
可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蒋介石彻底傻眼。当年的润之早已成了一个和他针锋相对的共产党领袖,这首词的每一个字都一下下地刺着蒋介石的心,他几度落泪,不服输的气势涌上心头,蒋介石当即决定,自己也写一首。
' `5 }( {+ H( g) ^6 C2 A8 z( o 3蒋介石责令陈布雷: 让你手下的人所有人都写《沁园春·雪》 0 o/ D S- L7 A2 y' T' h" l+ c
此时正值重庆谈判的关键时期,这样的舆论对于蒋介石来说,自然是不利,蒋介石自己想写,可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还是写了一首,但是怎么看都不满意。
- c+ s9 O, m9 u% {2 Y# R! k) j
随后,他把他的大秘书长,他的心腹文员陈布雷叫来,他说,你也给我写一首《沁园春·雪》,实在不行,你就找几个教授,给我多写点,总之,要和毛泽东比一比,把他压下去。
0 X* x/ T" V6 ]" c
* `; k6 F7 N- B3 m" O! B蒋介石的文官陈布雷
# w+ `" f, I" `. J/ o' H
陈布雷作为蒋介石的“御用”笔杆子,是国民党的“领袖文胆”和“总裁智囊”,又担任“总统国策顾问”及全国宣传小组召集人,是国民党政权在文化舆论宣传方面的“总参谋长”。在他任职期间,他曾参与起草过一些反共方面的文章,替蒋编织过谎言,最典型的是为蒋编写《西安半月记》,可谓是蒋介石手下最出色的文人。 7 B! a* x: t1 w
让他写一首《沁园春·雪》应该不难,然而,当陈布雷看到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后,也大惊失色,他说:“毛泽东的这首咏雪词填得非常之得体,气韵高华,词采明丽,同时寄托遥深啊。”虽然自己是蒋介石的笔杆子,可是在毛泽东面前,依然是小巫见大巫,不敢下手。 5 V' N4 z3 \' W
他不敢贸然和词,随后找遍了重庆所有的大学教授,作家,高级老师,专门开会组织讨论,如何创作一首更高质量的《沁园春·雪》,打败毛泽东。
5 o$ M" X) L; u0 }0 x b6 c
经过讨论多次无果,为了交差,陈布雷决定让这些教授每人都写一首《沁园春·雪》,一时间,在重庆很多大大小小的报刊上,都出现了毛泽东的和词《沁园春·雪》,然而,国民党本想把毛泽东的这首词压下去,谁知道愈演愈烈。
7 U/ X0 A! k7 O% q5 y' I' o
当蒋介石看到陈布雷他们写的《沁园春·雪》后,突然痛哭流涕,陈布雷不解,难道这么多词还不能把毛泽东的诗词压下去?蒋介石心知肚明,也恰恰是陈布雷他们的这些词,才把毛泽东的诗词衬托得更加伟大,蒋介石心服口服,默默对陈布雷说了句,算了吧。 : |) W$ q" A0 }/ f+ J4 e2 ~! y
10月10日,在重庆谈判一个月后,蒋介石同意了双方的意见,并在《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上签了字,史称《双十协定》。10月11日早上,蒋介石和毛泽东共进早餐,据他的秘书回忆,这一晚,蒋介石转辗反侧,无法入眠。 1 c4 V: O0 a' V8 b6 M4 M
7 [/ f3 c& C+ Q, w- E2 ]8 v# S
y0 b a$ L3 t# I: P D
% P2 b+ D$ C0 S8 s4 f
4蒋介石再谈《沁园春·雪》 已是兵败之后 - G; \0 q2 A! ]9 J/ b' {' J
其实,当年蒋介石读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后,颇为生气的原因有很多,对于他自己而言,他从不觉得自己的文采输于毛泽东。除了写日记,蒋介石其实也写诗,早年间,蒋介石曾写过“雪山千古冷,独照峨眉峰”等名句。
6 o3 w/ U) Z! a
蒋介石二十岁的时候写过一首豪放诗,名叫《述志》。其诗曰:腾腾杀气满全球,力不如人万事休。广我神州尽我责,东来志岂在封侯!后来三十出头时,又有一首《鼓浪屿》:明月当空,晚潮怒汹,国事混濛,忧思忡忡。安得乘宗悫之长风,破万里浪以斩蛟龙。 L/ l6 y0 V0 D' w. s
有人说,虽然蒋介石也有创作诗词的能力,但是相比毛泽东而言,蒋介石的诗词就显得过于浅显。我们先来看看,蒋介石在读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后,他自己作的这首词:
$ h( i4 A% [+ t% ]- m
《沁园春·雪》 蒋介石
0 P9 z) E& E1 I) O
春风和煦,春光暖融,冰解雪消。遍华夏大地,尽着新装;南北江河复共涛涛。龙骧青山,凤翥彩野,勃勃生机接天高。似锦绣,映晴空碧幕岂敢妖娆! 2 u: `$ F& @# G5 P
春来山河曾娇,赖天光雨露并舜尧。慰外寇已逐,升平四海;万民乐业,雨顺风调。世无遗贤,仁德天下,正气彰显隐凶刁。展前程,展中华盛世,正当今朝!
) k+ Z# f5 c6 g5 c
有人说蒋介石的诗词没有隐秀之美,甚至说没有天赋。无论如何,蒋介石对毛泽东的佩服之情还是有的,尽管不想看到别人别人褒奖毛主席,但棋逢对手,这种感觉蒋介石深切地体会到了。 9 a/ h, I2 N d1 O9 \
1949年4月21日下午,在毛泽东下令渡江之前,蒋介石知道大势已去,离开了南京。在离开南京前,蒋介石对拒不签字的李宗仁说:你们好自为之,日后混不下去,润之没有理由不收容你! 5 G7 R9 D5 R ]* r a- Z" T; e
由此可见,蒋介石对毛泽东已然认输,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如期举行,蒋介石欲派轰炸机轰炸,随后撤销了命令。 ( l7 [- q6 w; L( M3 D8 @
' n1 C2 E7 S& s+ w! w
解放军占领南京
/ m; a# s) A3 I6 b$ X/ B
日后,在蒋介石晚年之际,他对儿子蒋经国讲起来了当年的事情,说起来这首《沁园春·雪》,蒋介石感叹万千,他告诉儿子,和毛泽东斗了一辈子了,最后还是输的心服口服。
0 H' B: t; q) Z7 t) C+ d
蒋经国问:“您为什么会对毛泽东认输呢?”
5 F) L7 ~' g3 n1 m
蒋介石借用在重庆谈判时的一件事,表达了对毛泽东的敬佩之情,他说:“当年在重庆谈判,知道我不抽烟后,他毛泽东一个老烟民在一个月内硬是没抽一支烟,这毅力一般人没有的,毛泽东太厉害了。” ' A4 t( s9 M. s$ X3 N
有人说,重庆谈判的胜利,有一半的功劳是这首《沁园春·雪》。其实,真正的功劳是毛泽东本人,他之所以可以写出这首气势磅礴的词,正是因为他独有的自信和蒋介石对抗的气势。 柳亚子评价说:“毛润之《沁园春·雪》一阙,余推为千古绝唱,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 - y: F( d- v; G3 m/ d1 t. O- J: I
实际上,当时的中国,正在面临何去何从的问题,《沁园春·雪》的发表,恰恰证明了毛泽东的能力,古代帝王选人的标准便是“君师合一”,从毛主席的身上,我们也恰恰看到了这点。
. A. P3 k4 s' m2 ]4 e( y
如今,毛主席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诗词中留给我们的精神永远没有停止,新时代赋予了我们更加伟大的责任和担当,时刻在奋斗向前。就像毛主席词中写的那样:
6 J5 q2 o, i! V, d. ^% y, [. ~3 @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R* F2 Z: K9 G( L7 c5 R
6 Y6 p0 q9 O. \) h4 b
4 P; }7 E2 Y/ f4 @7 ]
$ ?3 ?$ s, ?& O# L& b0 N* [* ^- m/ Q)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