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7个新兵只有3杆枪9枚手榴弹,其中有3人受伤,被擅长山地丛林战的数百名敌军层层围困在异国他乡的荒野中,该怎么办?很简单,“拼了”,打死一个够本,打死两个就赚了。# G+ M* U- |7 D. [9 @; C
% c; o6 B" u% p; }2 c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作战过后,曾获得毛主席授予“塔山守备英雄团”这一荣誉称号的41军121师361团,要为7名来自5个不同连队,且掉队数日又是陆续归队的战士报请战功时,直接惊动了中央军委首长。
: v) ^5 M0 D' h8 C+ _/ V
N1 d" x5 y( Q* T* L0 R经多方核实,这7名掉队战士,在被擅长山地丛林战的百余名敌军层层围困在异国他乡的荒野中的情况下,至少击毙了36名越军,狠狠地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最后安全归队。对此,伟人邓小平亲自为他们授勋,将他们的英勇事迹载入史册。
: ~4 V3 @) j* C( u5 t
9 s! g8 l2 k, z' F: D9 S1 T8 v" \起因& K p# d8 w: e! }4 S* C
- ^! |3 `+ f0 v9 T上世纪70年代中期,尽管越南内战尚未结束,但不论是北越还是南越,企图侵略中国之野心昭然若揭。北越大军击败南越军后,越南方面更是加快了侵略中国、称霸中南半岛的步伐。% A# _1 W( P- B
* i$ m7 d% M3 D! q% b2 l距离中国广西南宁市最近的越北突出部高平省地区,自然而然地被越南黎笋集团设为侵华战略的大跳板。震惊世界的“庭毫山血案”的刽子手就是来自高平省重庆县的越军。; q: A: l: _. j/ |; G: [$ O
9 E+ n' F' a8 G: l
越南高平省,面积约6691平方公里,到处都是四通八达,像蚂蚁窝一样延伸的天然岩洞;越军又在此经营多年,将这一地区打造成了各种火力点燎若蜂窝,易守难攻的超级防御圈。黎笋集团核心成员文进勇在战前曾命令驻扎在高平省朔江地区的越军做好入侵中国广西的准备。
" J8 k. i* j! J; D6 \) O$ K* Q
8 }) a* ^ i- U& q0 R在兵力配置方面,越南当局也是下了血本,将越军346师这个越南屈指可数的苏械师投放在高平省一带,总兵力约为9000人,由该师负责阵地防御作战。
. _5 g7 f0 C! u) D7 D) k( @' A5 k' e* }7 b% D
此外,归属越南当局直接指挥的越军305特工师第20营、第45营,还有驻高平地区特工培训学校学员,总人数超过1000人的特工部队,以班排为单位,被打散在高平省各处要地,负责进行机动作战,必要的时候,特工部队还可以直接组织越南其他部队发动一些小规模战斗。3 I* ^9 W; r8 K4 T/ i# K
( C4 p& f0 Y/ P地方部队则投入了5个县的独立营部队;11个县的公安军,总兵力约为3000人,这些地方部队主要负责前沿阵地的防御作战。
0 ]; C+ _' G% u+ D
6 w3 A6 C( n/ f( |' F H& R# `2 Z另有总兵力不低于4000人的民兵部队,其中,林场工人组成的民军部队,称为“青年冲锋队”;农场农民组成的民军部队,称为“游击队”或“突击队”。民兵部队归本县正规军统一指挥。9 b% q0 [4 g" i2 q: x
6 d& I8 Y6 I; C+ K
为了一举歼灭高平省越军主力,中国东线兵团战前计划动用7个步兵师、以及配属的炮兵、装甲兵、工兵等部队,总兵力约10万人钳击高平。不料,战斗打响后,16000余人的越军利用山岳丛林有利地形,层层设防,不断阻击、偷袭无所不用。解放军深感兵力不足,又投入了4个步兵师,约5万人的兵力。
4 g/ B# K4 _, _2 i# U8 _
( v7 a% l! ?4 M2 g! l1 |解放军41军121师,原本被东线指挥部设为高平战役的总预备部队;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总攻开始后,这支部队主要负责协助其他兄弟部队作战。麾下的361团最初的作战任务是从广西边境南下,抵达越南高平市北郊的扣屯地区协助123师367团围歼扣屯地区之敌。
8 S4 z- |- f: |& S
. Y# j# v$ n9 ?: ~然而,20日中午,361团先头部队刚与越南扣屯防线北侧越军交火,由于敌情有变,东线指挥部又命该团火速撤出战斗,调头北上安乐地区,协助123师其他步兵团作战。计划突变,直接导致361团遭遇了重创。
$ f' L& v0 N# n' V3 b/ w) }0 L
0 M8 A2 c1 Y5 l& x) u) O! R8 A王牌英雄团数次遇袭,团长时光银壮烈牺牲! t3 V( |- z) m- S: W6 S
& F a, E: S" j8 g越南高平省北部,是个山高路陡的鬼地方,坦克、汽车这些现代化运输装备不好使,所以,361团在出境作战前,军部给其配属了一支人数约800人的骡马运输队,加上各连排都配属一定人数的向导、翻译等非战斗人员,该团总兵力约为4000人。为了强化361团的战斗力,121师副师长彭富信等师级干部随团加强指挥。
: q" E6 H' K$ ~: g5 Z- T' T+ G: G$ V7 |- u1 N) n
4000人的部队要突然撤出战斗,马上执行穿插任务,这可不是说干就干的事情。但为了完成任务,团指挥部坚决执行军部的命令。因此,行军队形无法像之前那样,可以保持原来的指挥体系。
- u8 t5 f# k2 M4 H) Q- @( D! F2 s) f w8 }4 ]# f
因为队伍中既存在伤员、支前民工、医护人员等非战斗人员,战士们不仅要保障大家的安全,又要想办法完成新的作战命令。所以,全团迅速被划分为4个梯队;每个梯队都分配了人数相等的伤员、支前民工以及医护人员等非战斗人员。4 y$ |$ L2 a& G B: M, }5 v
0 x4 p% X5 w/ O5 L) j, k. B2 X7 @3 j9 x
炮兵连、工兵连、防化连、机枪连这些部队,被分散在4个梯队当中。其中,团指挥部带一个梯队,麾下的3个营部各带1个梯队。2营作为第一梯队,接到命令,马上调头北上,团指挥部梯队紧跟其后。
6 d0 q: w: n2 ?+ q( u( ]! `5 c& Z& \2 T# M" J* ^8 L' Z" c* ^
2月21日清晨7点左后,2营梯队后部、团部梯队前部突然遭遇一股人数不详的越军袭击。由于军情紧急,而且部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穿插任务,所以,2营长陈乃富不得不率部一路冲杀前进。丢下了跟在后边的团指挥部梯队。3 y1 g7 r: ?' I7 P8 q8 \8 o
5 @ Y' j0 G0 q天亮后,团指挥部梯队在深山老林中迷路,再次遭遇一股人数不详,火力非常猛烈的越军部队袭击,团长时光银等11名团级、师级干部壮烈牺牲;副师长彭富信身受重伤;由随团加强指挥的师副政委王仕诚指挥团指挥部梯队继续执行穿插任务。
1 x4 g, h9 r* J u! B
! @3 k) {/ H9 J1 G' R% u7 ]好在2营梯队久久未能联系上团指挥部梯队,随即派4连1排原路返回,寻找团指挥部,于当日上午10点左右,终于找到团指挥部,并及时带着团指挥部梯队脱离险区。
% @1 q) I: o7 P2 g* J/ N f
# Q+ h! ~* r5 t" K掉队5 N2 o! u8 D1 k- C h
0 u8 A. N% b! h5 H! A361团2营梯队和团指挥部梯队遭遇袭击前几分钟。走在2营梯队中间的迫击炮手胡清祥,发现山间小道不远处隐隐约约传来潺潺的溪水声,因为急行军多时,又扛着笨重的炮管,携带的水壶早就空了,于是,在征得班长的同意后,他独自一个人离开队伍,跑去打水。6 O7 N, v" U) ~4 P. _
! f) y7 H5 K* E0 b. e) A! B( S5 ?由于当时是大雾天气,能见度不足10米,还没等炮手胡清祥走到小溪边,突然间,就听到枪炮声大作,紧接着,人员叫喊声,骡马嘶鸣声,枪炮声交织在一起。胡清祥是个炮手,不配枪,此时已经与大队人马拉开了距离,要是贸然跑去跟大部队汇合,容易造成误会,所以,只能就地隐蔽。
9 u8 D& e) _0 c8 M
9 Q' ^ ?9 S; f9 v片刻过后,枪声越来越稀疏,大雾逐渐消散,刺眼的阳光出现在山头上。此时,胡清祥才发现,他所在的位置,是山间的一个峡谷地带,峡谷左侧约300米处,有两处越军高地阵地,右侧约200米处,也有一处越军高地阵地。$ t X8 `; u6 W5 L+ [' y% }- z
* R: {; [" k d' }/ {! j8 o
越军正疯狂地朝着峡谷地带开火,轻重机枪、步枪、迫击炮组成的火力网,如同冰雹一样,不断砸在峡谷中,大部队此时已经冲出包围圈,手里又没有枪械保命,吓得胡清祥冒出一身冷汗。
* l7 L# Z/ m4 u7 ?9 \. T2 z
' a( {0 j" j/ V6 x& Z! W忽然间,听到不远处传来56式半自动步枪的声音,胡清祥料定这枪声一定是掉队战友打出来的,便匍匐前进,朝着枪声发出的方向靠拢。+ U: S |+ w) k. q5 F
+ c( y1 ]. e( f+ ~- P7 y
果然不出所料,正在开枪还击的战士是361团8连副组长韦程儒,参战前的主要职责是种菜,保障部队日常粮食物资供给问题。两人相遇,没有过多的喧寒,马上组成新的战斗小组,由持枪的韦程儒掩护,没枪没手榴弹的胡清祥负责观察情况。7 }+ x" ~+ l) o+ V0 v0 g2 a( |$ J+ h
* t9 X2 d; L+ c1 M Z, s4 b不久,8连8班长陈书利和4连机枪班副射手陈武贤同时朝着胡清祥小组靠拢,4人3杆枪,其中,2支56式半自动步枪和1支56式冲锋枪。这两种枪械,子弹是通用的,都是7.62x39步枪弹,不同的是,56半步枪是扣一次扳机发射一发子弹,56冲锋枪扣一次扳机,瞬间可以打光一个弹夹。
' n1 F- @$ D% @! v9 K7 a( ]6 ^( C; W& m9 q0 ^
战斗发生前,两支半自动步枪携弹量是100发、冲锋枪携弹量是200发,刚才还击的时候,陈书利打掉了几十发子弹,韦程儒和陈武贤也打了数发子弹。眼下当务之急,就是摆脱越军的纠缠,再想办法归队。: q& U3 ?) f- E4 l% A
7 N0 ]/ e9 Q+ T$ p
在短暂的搜索当中,又遇到受伤的黄志荣、马占社、熊武俊3人。经过统计,这7名掉队战士当中,分别来自5个不同的连队,除了陈书利和陈武贤、胡清祥有着较好的射击技术外,另外4人要么受伤,要么岗位问题,作战技能不过关。
9 h9 l; |6 C3 s6 z9 A
8 e3 v7 c% }+ J; C7个人,只有3支枪,9枚手榴弹,1000多发子弹。往前走,难以避开越军的火力封锁;往后走,也有追兵,留下来硬拼,也是寡不敌众。高地上的越军发现陈书利他们开枪还击后,正在组织兵力进行搜索。5 o( c' [) S/ B; w
7 d" T% A! |& N7 M& V' c, P
情急之下,大家把目光停留在陈书利身上。陈书利当兵时间最长,又是他们当中职务最高的战士。于是,大家决定组成一个新的战斗班,每人一枚手榴弹,若是实在没法突围,就用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3 q8 X, v+ h, [# R5 f+ @1 `# [5 f* i5 M- `0 I
多出来的2枚手榴弹,交给炮手胡清祥,让其充分发挥出炮兵观察员、投弹手的优势。3名伤员负责帮3名持枪战士装填子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尽管大家之前素不相识,但面对困难,大家紧紧团结在一起,一切行动暂时听从班长陈书利的指挥。, K( D0 Z2 `' c, O! [9 g7 o$ o$ N+ i
: v* C2 I$ r" d! @6 ?
宁死不降
% Z3 v1 K7 o ~( }7 |7 ^4 L \! a; {# Q) h9 S- X d
胡清祥是炮手出身,测距、收集情报是本能,此时,他明白,大家现在已经深陷越军的层层围困,越军最少有一个加强连的兵力,他们距离国境大概有80公里左右,仅凭手里的3支枪,根本没有办法摆脱越军的纠缠。
3 O1 {4 k7 F# l: A% M; M
9 d' I! m, ?3 |; Q但打死一个够本,打死两个就赚了,所以,胡清祥没有说那些让大家亏心的话,而是利用太阳识别方位,给大家指明回国的方向。
B' I: [/ W: J. n r+ ?3 w3 G( N2 }: W1 ?' o$ i5 ?) x
班长陈书利迅速带着大家跑进一处居民已经撤离的越南村落里,刚好有一所夯土墙棚子里面堆满了袋装化肥,大家就利用化肥袋构筑工事,准备与越军血战到底。: ^8 d/ B+ Q# X
2 b& h: a, S q3 m9 x- i这破棚子,上面盖着薄薄的瓦片,瓦片用竹木片撑着,夯土墙也只有一米多高,厚度大概20厘米左右。夯土墙上半部是竹木制成的墙壁。这样的地方,根本抵挡不住越军迫击炮、火箭筒、重机枪等武器的袭击。但越军妄想着要生擒陈书利他们,所以,没有动用重武器。7 P7 P( d+ D5 s* i# k# I# ]
8 j9 _8 x$ }' N, B. Z
不一会,越军兵分三路,一边缩小包围圈,一边用生硬的中国话喊陈书利他们投降。陈书利他们十分清楚,死亡,离他们越来越近……此时,陈书利命令胡清祥严密监视越军动向,要等到50米距离内再开枪。
' _2 k! ^6 q5 O, L! P" b* H# l9 e
* S9 t- B! E Y4 E, A3 m很快,大家都傻了眼,越军队伍当中,有穿着军装手拿冲锋枪的、有穿着普通衣服,手里拿着突击步枪的、还有穿着普通服装,扛着火箭筒的。这些越军,战术动作非常老练,黑压压的一大片人头,最起码有一个营,而不是之前估计的一个加强连。/ \' Q5 M4 C; N( V" c
: R0 y( E1 x. f: U- ~
由于黄志荣、马占社、熊武俊3人受伤,没法开枪战斗;胡清祥只是开炮拿手,开枪不在行;韦程儒种菜技术可以,枪法也不行。所以,陈书利将3支枪摆成等腰三角阵型,让胡清祥协助韦程儒观察敌情。3名伤员负责为空弹夹装填子弹。
- a, U3 w6 w- t* z8 w! [
) u' K6 X4 d+ ]6 ?3 e等越军靠近化肥棚子的时候,胡清祥左侧太阳穴被弹片击伤,鲜血瞬间染红了他的上衣。他只能一手捂着伤口,利用腿部夹住手榴弹,一手艰难地拧开后盖,做好了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准备。' F9 O6 }4 O( B( x3 h5 V! p# g, K: V
* X9 t2 z/ l! H8 z* m; q& P
战士陈武贤担心胡清祥干傻事,一边朝着越军射击,一边劝说胡清祥保持冷静。
0 @0 O/ K& _/ a' j& {& w7 \# d' W& |7 i& N( L" i' f1 G
片刻过后,大家打退了越军第一波冲锋。大家都没有手表,不知道具体的时间,但个个都已经是饥肠咕噜。为了保持士气,陈书利掏出纸和笔,记下了所有人的名字和其他相关信息。
) E$ a( {% P: @5 l
) p+ s4 Y, i6 i2 H% R3 r/ v这帮越军,是铁了心要生擒陈书利他们,所以,第一波冲锋只是试探;彻底摸清了他们的火力配置后,马上又发起了第二次冲锋;不过,这一次,越军只派出一个3人的战斗小组,从棚子后侧方向来袭。
; {8 |2 I$ ~: R6 y. A( R7 Y }' @* h( _4 Y0 j8 b7 k; K
陈书利朝着3名越军打了2个长点射,全部击毙,看着3名越军掉入小河里,都没挣扎一下,大家都欢呼了起来,仿佛死亡气息离他们越来越远。陈书利的眼眸中迸射出一束亮光,忽然想起来要为大家统计战果。9 ?* N& J( j; A( ~/ _
/ r! Y& H x1 h7 G+ D1 n第二次冲锋失利后,越军又是喊话劝降,又是威慑射击,时不时派一两个战斗小组发起冲锋,目的就是要不断消耗陈书利这个战斗班的弹药。
& r3 T( b3 v- S
9 k) m+ g) G& m, F陈书利一次又一次指挥战士们战斗,战至傍晚,才发现,战士陈武贤毙敌14人;他自己毙敌15人;韦程儒毙敌3人。这样的战绩,早就够本了,趁着天黑,应该突围了。
: X. x o5 u2 U0 w# ]
3 \: x* G4 U- ~9 t) ^ l: @大家从天亮打到天黑,手里的子弹已经消耗过半,再这样耗下去,不是被打死就是活活饿死。因此,陈书利将战士们的作战日志写成3份,自己携带一份,让韦程儒和陈武贤各带1份。然后,在棚子正门进行佯攻一阵,马上趁夜色从后侧翻墙突围。
; g Q* i. ~% w
) N: a/ e1 K$ o9 m- N1 E) u0 ?% w起初,陈书利担任前哨,由陈武贤和韦程儒分别挽扶着伤势较重的黄志荣和熊武俊紧跟其后;伤势较轻的马占社和胡清祥拿着手榴弹断后。当陈书利他们摸过两三米宽的小河,钻进树林稍作休整时,马占社和胡清祥再次掉队了。韦程儒和陈武贤扶着肩部受伤的熊武俊翻越一座小山后,班长陈书利和伤员黄子荣也走散了。
! I* [9 ~4 I+ `+ k0 T$ D1 o; n1 e7 s0 f* x( `1 |7 h
原来,头部受伤的胡清祥为了避免膝盖骨被打碎的马占社遇水导致伤口感染,就背着他走在后面,结果迷了路,只好爬上一处小山头等待救援。饿了就吃草根,渴了就由胡清祥冒险往小河边取水解渴。
; r1 U% f1 O( `. A# g( f q* D: G* l$ G1 z. d9 ~7 P9 @
22日凌晨,胡清祥突然与4名越军巡逻队遭遇,他把身上所有手榴弹都扔了出去,炸死了4名越军,然后马上背着马占社离开。
v4 N7 {9 ]# P& X6 x
6 }6 ^; t) x* O T& l* s5 v陈武贤3人小组当中,只有1名伤员,所以行军速度较快。于23日下午找到大部队,随即被送往后方静养。胡清祥和马占社于25日下午遇到后续的1营梯队,从而获救。
9 J6 E7 z, O5 W$ L3 | S$ n
+ O& a- s" C# O. a陈书利和黄志荣因为遇到10余名越南特工拦截,所以当时不得不与陈武贤3人小组走散。$ x( G7 c3 i1 W" O
/ h2 `! Q; M# d5 |7 k' T; @, b0 S9 L经过多次激战,没有枪的黄志荣于22日凌晨又跟陈书利走散。24日上午,黄志荣遇到123师的穿插部队,从而获救。陈书利躲在山洞里,直到24日下午,听到附近有猛烈的炮火声,才下山找到大部队。
3 ^- P2 R; } _8 d; @! h- d$ u
) t3 S3 s" K5 R2 V6 T7名战士,因为好几天没有吃饭,获救的时候,已经是精疲力尽,很快就被送至后方静养。而他们所在的361团乃至121师,都遭遇了重创,大批团级、师级干部牺牲或负伤,但他们毙敌人数多于自身伤亡人数。所以,军部命令全师撤出战斗休整。
9 @6 ^/ k0 |: |: m: s# T# J J. {, ~
战后统计战果时,陈书利这7名掉队战士上报的毙敌人数,已经高达一个加强排的人数;其中,陈书利上报的毙敌人数为15人;陈武贤上报的毙敌人数为19人;韦程儒上报3人;胡清祥上报4人。共计41人。& t5 S. J+ M7 H, A& T n, @' A
Z \. H" S1 m% }按照当时的立功机制,毙敌8人就能荣立“战斗英雄”称号,荣立一等功。这样的战绩,确实令人怀疑。但凡是打过仗的人都会认为,7个人拿着3支枪,其中3人受伤无法作战,在数百名越军层层围困的情况下,不仅打出这样的战绩,还能全部脱险,有点太夸张了。# T0 n9 I! I% `; x" E
7 ^; L4 S1 s" g" z) f( f$ M这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广州军区特地安排工作人员进行核实。通过综合陈书利这7名掉队战士所描述的情况,结合121师361团1营、123师等兄弟部队在打扫战场时的情况,还有曾经参与包围陈书利这7名战士的越军战俘交代的口供,发现情况基本属实。
+ E! f7 [, f0 {( M) I5 n
4 H% a( D3 ?6 G0 t p1 s经核实,陈书利毙敌15人、陈武贤毙敌14人,两人荣立一等功,获得中央军委授予的“战斗英雄”称号。胡清祥毙敌4人,虽达不到一等功标准,但不抛弃不放弃受伤战友马占社的精神可嘉,荣立一等功。
# q0 A; I( C2 N9 _# x$ H1 U& r$ K! Y4 c) R& o% \
黄志荣在掉队时,能够保持沉着冷静,带着马占社、熊武俊二人脱离险情,在突围战斗中表现突出;荣立二等功。韦程儒毙敌3人,马占社、熊武俊2人在突围战斗中虽然受伤,但坚持帮助战友装填子弹,负责观察敌情,表现突出,荣立三等功。3 |" w. }3 r, D. X$ r# [: D, ^
, q1 v* D G$ A9 m" z$ O, C) a1 c$ |
此次授勋事宜,由中央军委主持,由伟人邓小平亲自为7位英雄授勋。并将他们7人的英勇事迹载入史册,写成报告文学《威震峡谷七勇士》。8 Y- T! ]! m" A9 g, P' s& S; _2 m! [
& M0 D7 D8 H, Y& C; g. D参考资料:
& W$ S* o: g1 Q" [. f' `+ z
3 E- l. q; c O" c【1】第55军司令部:《中越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作战总结汇编》,1980年10月
' S3 F6 Y. W( r, z- g+ m" T* y
( |- a( a- t% p+ L【2】威震峡谷七勇士[M],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