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南坡居士 于 2021-12-12 07:22 编辑 9 J; }- R( N8 R' F. ?$ \6 {8 _
0 d1 W P3 b; t5 ]- z# q
正值“十四五”的新开局、梅河新区挂牌成立的新际遇、海龙镇被赋予“一主两翼”的新定位、海龙建府120周年的新阶段,海龙镇主动谋划,积极作为,联合省吉规城建设计院研究、规划海龙文旅小镇开发工作。12月7日,海龙镇召开讨论旅游项目会议,梅河口市历史研究会赵玟会长,成员岳宝贵、蔡大伟;海龙镇党委书记陈祉儒,党委副书记、镇长冯帅,党委副书记孙铭泽,副镇长李柯慧;吉林省吉规城市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李一楠副董事长、高航所长等8人,共计15人参会。
$ q8 @# U" A0 s2 j' }
党委书记陈祉儒对吉林省吉规城市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的调研工作表示欢迎。陈祉儒详细介绍了梅河口市具体情况,从人口、产业、历史、定位、发展目标、未来规划等方面介绍海龙镇,并提出海龙镇建设文旅小镇的理念、发展目标、概念想法等。 8 c/ D% Q# d$ L' n
吉林省吉规城市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李一楠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项目成果、业务能力等基本情况。他表示,与海龙镇一齐探讨文旅小镇的核心产业、运营方式等可能性、一同规划文旅小镇是十分荣幸并充满信心的,我司一定会积极配合、大力支持项目各项工作。 , \8 C- s) J1 }, ]3 V$ O! ^
梅河口市历史研究会会长赵玟强调,海龙镇发展文化历史旅游是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其文化历史资源丰富,可大力开发红色旅游与文化历史旅游,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并详细介绍东北局在海龙成立的背景、过程、重要意义等基本情况。 实地调研, L0 }) o9 U6 L$ p& Z9 d$ G
海龙酒厂6 j2 g6 v3 P" _
8 d2 y3 D6 h% J! w! d6 [, x
此次调研探讨,省吉规城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深度与海龙镇深度交流了海龙文旅小镇的相关情况,结合实际,给予海龙镇诸多建设性意见,为未来的深度交流与合作提供无限可能性。 + X( r( K; y- g, A x% F) f
|1 O, g5 z, F& `, V好奇海龙镇的历史文化吗? 快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精彩多多! 长见识呦~~ 8 d2 }& g) g% x3 Z" r1 [
9 Z1 f* F, v+ d K% _% L& a海龙镇简介- G i, d% T) @! }8 g5 P
海龙镇,清初封禁为盛京皇家围场,清光绪五年(1879年)设为总管衙门,光绪六年(1880年)设为抚民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升为海龙府。行政范围东至蛟河,南至通化,西至开源,北至伊通。民国二年改为县制,1945年成立中共民主政府,1956年,海龙县政府迁至梅河口镇,现梅河口市。现在的海龙镇既是“山水古镇”又是“文化名镇”更是“交通要镇”。 海龙镇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镇,从清朝初年被列为盛京围场时起,便开始承载着它所有的传奇故事为世人见证着每一个色彩斑斓的历史瞬间。在这里,人们可以在盛京围场里追忆皇家贵族跃马弯弓、百步穿杨的飒爽英姿;可以在古寺青烟里品位世外桃源宁静致远、庙相辉映的古刹神韵;可以在欧风洋意中踏寻国外友人传教播道、以医会友的无国印记;更可以在青上绿水中触摸人与自然相生相容、美不胜收的“古镇四景”(双顶山市、龙口寻芳、乳峰望月、柳河晚渡)。 海龙镇作为历史的鉴证者,曾建造龙王庙、关帝庙等大小庙宇30余座,满清牢房、窑子街、基督教堂、施医院等具有国内外历史参考价值的建筑群更是数不胜数,虽然在历史车轮的碾压下,很多古建筑群已遭到破坏,但部分建筑遗迹尚存,大量古迹遗址建在。可以说海龙镇的历史文化底蕴是通化地区乃至吉林省都屈指可数的,在《海龙县志》、《海龙县文物志》等文献中皆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 K5 ^* R) Z) P+ P
# r0 W# r$ U* R, @# H
海龙酒厂
) ], X( R; T: P5 g0 {9 }“海龙酒厂”全名吉林省梅河酒业有限公司,其前身是梅河口市酿酒厂,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创始人玍财东在今厂址(海龙镇)开办了酿酒作坊,商号“中和烧锅”;光绪二十四年,烧锅改为“宝盛长烧锅”,曾在东北驰名一时,也被海龙当地人称之“东烧锅”;1945年,东北解放,人民政府将烧锅收归国有,改字号“大众烧锅”,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国营企业;2004年12月,有着57年国有企业历史的“梅河口市酿酒厂”成功转制为民营吉林省梅河酒业有限公司。现存3处重要遗迹和两类文物:一为古井。二是古发酵窖池。 ; ]. q R# I( Q2 S; A
东总后勤部
; E8 H0 }# a3 G3 D* Y D* _( u. C9 v8 j" n0 c; ^
东总后勤部移驻海龙镇,成立前线后勤部。入驻在与政治部一道之隔的现海龙镇九龙社区,原革命街旧址为东兴城商号,地主王文超住宅,东西宽55 米,南北长90米,占地 4950 平方米,是老式东西厢房带炮楼的三进院。
0 _5 q2 V5 `0 { W" T, p; c东总政治部
4 H G, u) x# ?9 d! Y/ d+ {东总政治部移驻现海龙镇九龙社区,原革命街一委五组。旧址为张作相外室,东西宽35米,南北长75米,占地2625平方米,为老式三进院,头进院为人事处,二进院是叶季壮、张永励、贺诚等领导办公室和秘书处,三进院为机要处、情报处等,院落结构规整,高墙高大门楼,非常严谨古朴。
e8 E8 J3 e4 A, d2 ?7 X东北局机关(原卍字会); [' r7 q/ _# w
东北局组织部、宣传部、社会部、秘书处、新华社东北总分社(1946 年2 月在海龙成立)、东北日报社等部门入驻现海龙镇九龙社区,原革命街二委九组。旧址是海龙镇卍字会。此院原为海龙商会会员聚集休闲场所(当时商会会长:王文超),南北长135米,东西宽52米,占地面积6864平方米。共分三进院,头进院设有秘书处、社会部、组织部、宣传部、新华社东北总分社、东北日报社等。二进院为林枫、凯丰等领导办公室及宿舍;三进院为会议室、机关食堂、干部宿舍等。 ; `8 x l+ ?4 }/ E
东总接待处(原满清监狱旧址) ) [3 g- t" q& ~" |* n( r A
位于海龙镇九龙社区西南角,其历史可追溯到清光绪十年(1884年),曾用名海龙府习艺所。民国二年(1913年)正式命名为海龙监狱。四周围墙高3米,周长240延长米,为青砖所砌。1932年,日本侵略海龙时,在此地囚禁中国抗日志士和爱国同胞。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国民党接收,改名为辽东省海龙监狱。 5 T9 t6 b- m5 j% ^; W
1945年10月至1946年4月,为东北民主联军总指挥部接待处(简称东总接待处),主要用于接待延安来的干部及东北地区各地的干部等。1947年7月海龙解放后,东总接待处被政府接管。1956年海龙县政府搬迁后,改为精神病院。1972年改为民用房,将部分围墙拆除。 3 a" t/ N+ b$ c$ k) {6 c( G0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