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 x0 b+ {; Z6 [! u' V
愚园路,地处闹市却自享幽静,两旁低低的花园洋房和石库门住宅,显得低调和笃定。20世纪20年代,这里是兆丰公园附近的偏僻路段。因为利于隐蔽,中共中央第二次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机关刊物《布尔什维克》部就在这里创刊、发行。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停刊。中央机关从武汉迁至上海后,决定重新出版中央机关刊物,定名《布尔什维克》,由瞿秋白、罗亦农、邓中夏、王若飞、郑超麟五人组成委员会,瞿秋白为主任,在中央常委监督和指导下开展工作。 1927年l0月24日,《布尔什维克》创刊号以16开的书刊形式正式出版。1931年11月,中共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后,随着中央机关迁到革命根据地,《布尔什维克》在上海的出版工作逐步结束。至1932年7月,《布尔什维克》共出5卷(第一卷28期,第二卷11期,第三卷6期,第四卷6期,第五卷1期)。 亨昌里418号,当年这座建筑的底层为中共中央宣传部长罗绮园的住处,前客堂是会客室,西式布置,摆着长沙发、单人沙发和靠背椅。二楼南室为党刊主编、宣传部秘书郑超麟的住处。罗绮园从广东来中央前,瞿秋白经常以兼职宣传部长身份到部指导工作。北室先是黄文容的卧室,后为中共中央常委、组织部长罗亦衣牺牲前的最后住处。二层的前房为郑超麟的办公室兼卧室,也是瞿秋白等党内领导来部碰头开会的地方。后房为当时部秘书黄玠然的卧房兼办公室,陈独秀、岁亦农等也曾住过此室。室内的东墙角,有一具瞿秋白寄放在部的私人藏书橱,内多为外文书籍。 亨昌里418号现已成为长宁区革命历史文物陈列馆,1988年10月24日,《布尔什维克》部在创刊61周年纪念日当天正式向社会开放。现在的愚园路依旧安静祥和,历史的风霜可以改变建筑的外貌,更可以把红包的记忆铭刻在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心中。1984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长宁区革命文物陈列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3 K1 V" G& ?" I1 M
8 S/ p& c3 s6 e+ f1 K, L: r8 t9 R4 M. D q- U0 l6 D4 n
# k1 o" z/ ? d1 M
1 w, w( f: }& S! N/ ]# r
/ l4 C0 M# W7 s! u
/ g$ w" n) `: Z& J, ~7 X
0 ^/ G5 d" \9 P; ?
. p' y5 t9 E* C, D+ j2 r0 H: e6 e- y0 T5 P# `9 l
: a$ @2 ~! j2 a) z, i: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