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秦人重武,特别经过商鞅变法,奖励军功,训练新军,给秦国锻造出来一个“虎狼之师”。普通士兵如此,国君也是一样。历史上有个秦王更是把尚武精神发挥到极致,他叫赢荡。 猛一听嬴荡与“**”相近,不过他的“荡”确有深意。秦惠王对这个嫡长子寄予了称霸中原、荡平天下的厚望。 这嬴荡天赋极高,壮猛异常,对兵事武道有着浓烈的嗜好。当初,秦惠王很为嬴荡的勇武刚猛而欣慰。在战国时代,一个君王的尚武精神往往便是一个国家的旺盛斗志。可到后来,秦惠王渐渐没有这种欣慰了。这就是嬴荡虽然勇武,但也是浮躁不安,这也为后来逞强埋下隐患。 历史记载,嬴荡身高体壮,有神力,喜好跟人比角力,特别喜好大力士。所以在他执政期间,大力士乌获、任鄙、孟贲等人都因为力大无比而被封高官。他和父亲一样,也希望开疆拓土,一统天下。只不过年轻气盛,步子迈得过快。 在他短短的执政四年里,平蜀乱,设丞相,拔宜阳,置三川,更修田律,修改封疆,疏通河道,筑堤修桥等等,功绩不少。绝不是后人评说的一介武夫。 在他打败五国联合守护的宜阳时,意气风发,很豪迈地大笑“攻克宜阳,打通三川,五月进军洛阳!”,“旬日之间,通三川下周室,死无恨也!”由此可见,他的雄心勃勃,他去洛阳就是炫耀秦朝武力,给东方六国一个震慑。虽然周朝已经弱小得不堪一击,但它的象征意义巨大。 洛阳王室是天下文明的渊薮,想想春秋那些霸主哪个不是把周天子高高供着,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到了洛阳,秦武王受到周天子的亲切接见,不过他看到破败的洛阳王室非常失望,觉得洛阳之行得不偿失。逼得六国恢复了合纵,而且落得个“同源相残,非王非礼”的恶名,还一无所获,不说别的,洛阳一班师,他便要面临与六国合纵开打的局面,而从宜阳之战的经过看,战胜六国联军绝非易事。 这时,他那三个大力士宠臣发现了宝贝,也引起了秦武王极大兴趣。那就是大禹时期**的九鼎,九鼎是天下王权之神器,秦得九鼎,便是天命所归,足可激励秦人震慑天下。 秦武王心中一动,一个念头突然浮现:搬回九鼎,便是进军洛阳的最大战果! 九鼎相传是夏禹收取九州贡金,各铸一鼎所成。每州之鼎,刻有本州山川形势及田土贡赋数目。鼎足、鼎耳均有上古龙形文字,又称九龙神鼎。 谁也不知道鼎有多重,武王灭商,从朝歌运到镐京,平王东迁,又从镐京运到洛阳,因无大车可以载此重物,均用兵卒徒步拉运。 国史记载:每鼎九万人牵挽,九鼎便需八十余万人之力。据测算,一鼎大约千钧之重,万余斤也。 这千钧之重成功勾起了秦武王的挑战欲望,嬴荡参观完九鼎后,他命太师指出雍州之鼎,说:“此雍州之鼎,乃秦鼎也,寡人当携归咸阳。” 因为雍鼎代表着秦国,他要把这顶象征大秦的王权神器搬回咸阳,他先是让乌获举鼎,鼎几乎没见动静,结果乌获两眼充血而亡。接着孟贲再来,结果也是喷血而亡。 这本来想大展秦国国威,结果连丧两员大将性命,秦国威严何在? 良久沉默,秦武王抱起孟贲,将孟贲尸体平放到鼎前,面色冷酷地缓缓走向雍州大鼎,愤然挺身道:“孟贲不要死。看本王为你报仇!为大秦举鼎扬威!”此时此地,为了秦国威严,豁出去了。 好半天,大臣将领嫔妃们猛然醒悟,可是间不容发,秦武王身躯滑倒之时,大鼎的一足恰恰切向他的大腿。瞬息之间,秦武王大腿鲜血喷发,当天,秦武王气绝而亡。 或许这就是秦武王的宿命,正是因为秦武王本人喜武好战,有问鼎天下之志,才有了想要举鼎证明自己的事情发生,结果导致悲剧。
' m* w9 p" v( L7 y" a+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