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转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24|回复: 4

国家博物馆这件与司母戊鼎并列的青铜器,证明商朝真的存在龙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26 05: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去国家博物馆旅游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展厅的子龙鼎。这件鼎与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陈列在展厅中间,一圆一方,高大魁梧,浑厚凝重。子龙鼎之所以能与司母戊鼎并列为国之重器,主要在于其体格庞大,分别代表出土圆鼎与方鼎的体积和重量之最。司母戊鼎高133cm、长100cm、宽78cm、重875kg,而子龙鼎高103cm、口径80cm、重230kg,虽然比司母戊鼎有所差距,但却超越了先前出土的方鼎。
为什么子龙鼎名气远不如司母戊鼎?这在于司母戊鼎1946年就发现,而这件子龙鼎却在2004年才在日本大阪美术俱乐部展出,之后又被神秘运往香港,国家文物局与财政局于2006年购回。所以相比司母戊鼎这位老前辈,它是国家博物馆的新成员。此前传说20年代出土于河南辉县,之后便流入日本辗转倒手,具体信息也不得而知了。
子龙鼎为圆鼎,方形立耳,口沿下饰饕餮纹。有宽大卷角,尾部下卷,爪后有长距,中间加饰龙首。有趣的是,子龙鼎不但形状像龙,器主名字也叫子龙。内壁近口缘镌刻有“子龙”二字,“龙”字与饕餮纹的龙首颇为相似。“子龙”其人的器具之前也发现过,就是《殷周金文集成》记载的“子龙壶”,原物据说在英国;《殷周金文集成》还记载“子龙觯”,但陈梦家先生表示质疑;上海博物馆有个“子龙爵”,这个“龙”字也略有不同。
0 `" q+ I% n: q- m- B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那么,“子龙”其人到底是谁呢?当然,肯定不是常山赵子龙。不过,我们不妨从赵子龙说起。
赵子龙名云,三国名将,云是名,子龙是字;“云”和“龙”是有一定**的,那么“子”又何解?除了赵云之外,很多人都字“子某”,比如鲁肃字子敬、曹仁字子孝,这种称呼习惯可以往前一直推到春秋,比如孔子的得意门生就有仲由字子路、端木赐字子贡。孔子本人字仲尼,但孔子也有个“子”,这个“子”是尊称,而孔子本人也是子姓孔氏;孔子曾评价一个叫孔文子的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周代还有公侯伯子男的子爵……
如此多的“子”,存在于周人称呼中,不但容易产生混淆,也有些难以理解。所以我们要从商代去寻找源头。
甲骨文的“子”下半部分和今天一样,上半部分则像个口。整体来看,这像是一个有头、有双手和身体的人,但下半身却呈侧面一肢。本义就是父子之“子”,既可包含“女”,又可与“女”并列,和今天用法一致。不过,商代的“子”没有像今天区分儿子与侄子,同样“父”也不分父亲、伯父和叔父,一般以父辈之长为“大父”,父辈之次为“中父”,其余均为“父”,这反映商代长期存在的“诸子继承制”,直系与旁系区分不明显。
- T( u+ ?$ D1 n( l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使血缘的“子”成为法律的“子”,有个程序叫“子子”,所以在法律意义上被明确为“子”的子女,就称作“子某”,这个“子”就成了他的贵族象征。“某”本是他的私名,但是在他被赐封土后,往往以其名命名封地,或称“某子”。既然他的封地被称为“某”,所以后代也可以称“子某”。比如“子画”“子效”“子渔”这几个人,既在武丁时期出现、又在文丁时期出现,期间相距百年,理解为氏族称号为妥。总之“某”同时具备私名与封地的双重内涵。
理清了商代“子”的含义,周代“子”的区分也就迎刃而解。周代有很多商代遗民,他们的法律名称都是“子某”,周代进行名和字区分,“子某”自然就成了字,以祖父字为氏的习惯也传了下来。不但如此,周人还据此**出商人的“子”姓,文献说姓来源于上古帝王所赐姓,不可靠。“某子”同时又能作为封君称呼,所以诸侯卿大夫多称“某子”。之后又演变为对普通人的尊称,这就是**、孔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先秦诸“子”的由来。
“子”的本义是父子之子,虽然可以引申出表示贵族的尊称,但也可以引申为表示儿子的蔑称。商代以商人贵族为“子”而以异族为“伯”,周代为异族**商代,故多以周人贵族为“伯”而以异族为“子”。这个“子”除了血缘区分又被引申为文化区分,比如春秋的楚、吴、越这些都称王了,但是鲁国人偏要称呼他们为楚子、吴子、越子,这就是一种对蛮夷的蔑称。到战国时期被改造为“子爵”,在前篇中有叙述。而“小子”也成谦称或骂人的话。
2 N+ m  c' }# W1 T3 I/ r, a7 u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学者认为,子龙鼎是商代晚期器物,至迟不超过西周早期,子龙是商代贵族。所以“龙”可以理解为他的私名,也可以理解为封地,他这一族就是“龙”,姓、氏、名、字四者在商代尚没有区分。
关于子龙的器物,除了前述的几件外,有所争议的就是“子龚”与“龚子”。李学勤先生认为,“龚”从龙,可通假。那么子龙与子龚当为一族。《殷周金文集成》记载了三件子龚鼎,其中一件藏于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传说也系辉县出土;还记载了一件子龚簋和一件子龚尊,尊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新乡市博物馆收藏一件子龚戈;《殷周金文集成》记载了龚子勺、龚子钺,英国还出现过龚子卣,等等。
还有一个容易与“子龙”混淆的“龙方”。虽然“龙”都可以解为地名,但子龙与龙方应当是两个氏族,因为“子”一般是商人的称号,而“方”却是方国的称号。方国与商朝的关系比较松散,时叛时服。武丁的两位王后妇妌、妇好都曾为伐龙方占卜过,龙方也曾来商朝进贡,并受武丁之命去打猎。卜辞还记载“妇龙示”,又代表龙方女子嫁至商族联姻。可见,这个“龙族”叛服不定,非近王室权贵“龙族”可以比。
值得注意的是,河南辉县在西周为共国,春秋前期为卫国吞并,成为卫国共邑。“共”在甲金文里常写作“龚”,那么“子龙”的封地“龙”或许就在河南辉县。

/ F' j, `$ J" ^! \+ U6 g  [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40 津贴 +40 收起 理由
淘气的中年人 + 40 + 40 谢谢精彩回复,论坛有您真好!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3-12-26 07:35:53 军转网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祝战友们天天快乐!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20 津贴 +20 收起 理由
淘气的中年人 + 20 + 20 感谢您为论坛的繁荣做出贡献!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15330

发表于 2023-12-26 08: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签到,吉祥安康。* u2 n0 u1 d) i- B% Q7 T- J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26 10:03:02 军转网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