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框架之内,玩的都是逻辑游戏。而逻辑游戏的不断迭代,不过是以不同的论证方式,把最底层的资源路径藏起来了。
2 f7 {" p' Z8 _& o3 o: k& _ 因此,说到底,逻辑游戏,即为障眼法。其真正要掩护的,是资源路径生成的真相法则。" {0 A2 z! q( g# x4 a7 G
逻辑游戏,总是与各种命名、定义、概念、理论相挂钩,也即符号编码系统,属于话语建构和表征的范畴。3 G$ L/ O3 l! b! u+ X5 D
因此,总是可以存在着多重的可解释性,以及各种可能的,或者是故意设置的歧义。于是,不同的个体,对同一种逻辑,就有可能进入到全然不同的解码程序中。
/ S& }5 c/ D( g# g/ B/ l' j/ M
3 [4 N" E- ^, M) l3 U* u& V 也正是这种不同的解码能力,生成了框架成员最天然的“分歧”。分歧,意味着隔膜,意味着对立,这就为区分法则的通行,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分歧越大,越多样化,成员分化越严重。, _; J+ \& D' K1 K# l& h
而资源路径法则,则始终未变。在变的,永远是逻辑的表征问题。任何逻辑,只要能获得足够多的共识,就能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其生命力,总是与逻辑的兑现能力挂钩。, W2 P1 e" L, {! S n: z2 r
( D5 Q/ `2 H# O$ _+ v 一% v }# W$ K6 g
因此,做局者,总是会在逻辑中,表征强大的兑现能力。或者说,只要某种逻辑构成为一种所谓的局,那么,这种逻辑就必然呈现出对兑现能力的不断表征。只有给出足够的兑现能力,才能捕获足够的群体。而对兑现能力的论证程度,则成为了入局者入局程度的依据。& t7 K% H) H" n) h/ g: o( d; D; X
5 V" W' _7 ^/ P( |6 p; K
论证能力越强,越能一针见血地看见逻辑的破绽,或者漏洞,因此,越不容易为局所摆布。而这种论证能力,最底层的部分,即是对逻辑兑现能力的评估。
$ {5 d5 d# @7 I5 g7 I4 O! O; q; a
9 N+ i: M: g2 Y3 R3 ~* n0 G H 比如往往逻辑所表征的兑现能力越强,其实际要素支撑下的可实现的兑现能力,一般就越弱。因为,谎言都必须是要用着重符的,否则,就不足以动容。 V) `& R% \7 ?- | p
而能为这些着重符所动容的,往往都是论证能力较低的群体。
: }& C) E* }1 V% N 于是,真正的做局者,总是试图在寻找一种全新的表征逻辑。因为,着重符用烂了的逻辑,即使是论证能力较差的群体,也会因为见多了同样的未能兑现的逻辑,而进入到被戏谑的冷饭处境中。! Z* @% Y8 \6 V* ]( [1 t( I- m
$ ~* X+ ^/ Y& p2 D 比如,这是谁谁背书的,这是刚需,这是定制,这是价值标的,等等,不过都是换了一种表征模式,最终都是指向某种设计好的支付模式。
$ z: h( p, M. E1 } 但是,这些逻辑表征,本质都一样,就是始终在使用一种“参照对比”式,在表征其更优的兑现能力。! a# I2 c8 e# V( L
凡是有“参照物”的逻辑表征,其一是底层逻辑一致,其二是其中的对抗模式是一致的。
0 I: I8 a" {/ n, t 因此,必然有解。5 h5 T9 O& J h! `) @' s
/ p; T# W. k' ^# ~ 二- [: o. Y0 M% w+ ]9 n5 s
1 H8 ^! @4 A. m: G! h, k' P$ B 无解的局,总是被剥离了“参照物”。于是,其逻辑表征中,也总是在不断迎合的过程中,用依赖性建构,来掩盖真正的路径法则。而这种不断迎合,或者说是不断叠加的迎合,总是在以表面的、符号化、着重符式的方式,不断建构出一个幻境。8 ]$ }) `" S/ r% b2 F3 F: `
进入幻境的成员,能够在其中完成自我满足,自我调和,甚至自我戕戮。于是,幻境中的个体,都似乎各得其所,各取所需了。所有对于兑现能力的观察、质疑,以及可能的评估,都被消解了。+ t+ A/ v q* Z
于是,我们说,最强大的做局,就是消解掉对抗力量的局。局中的成员,就像进入到了一种并行世界,只有善,没有恶,因此,无以对抗。
1 r0 c6 R1 a; B' c% s+ O! M0 _) s6 P' [$ f" W
相对于有善有恶的世界,是有对抗的世界,因此,人们能够获取参照物,从而形成对抗要素的判断。那么,这种世界,就是有解的世界。
( o8 ]" g( P$ s, U 而消解了参照物的世界,就成为了一种顶着上帝光环的霸权世界。- 切由我赐予,一切由我布施,在这个世界中的成员,只有获得,没有失去。; b6 ]9 b c" Y1 \6 H0 w7 _
于是,在这样的幻境中,人,被悬置了,或者说,人已经消失了。当人只剩下获得,那么,也就意味着,参照物消失了。5 b8 l, q0 Y9 F% R/ X+ J
$ @- ^' |$ Y; `" o
而这种对获得的设置,就成为了此局的关键逻辑。; ~3 w9 @9 z8 h5 P8 x4 y3 @
7 Q, k8 k) ~5 g% o5 S 三( H! R, ^$ W) j8 i
0 V' ^; y# P4 ^: m- ^ 很多曾经无比神圣的逻辑,跌下神坛,是因为,它们还有参照物。比如主人的优越性,是以奴隶的卑贱为参照物的。
: {* O1 i% b1 G! v# y 有参照物的世界,就必然有路径可循的对立。
3 i2 O4 o N3 o: Z9 Q( `5 _ 而幻境逻辑一旦成立,其中的个体,就被置于了一种无所不能的逻辑表征之中。而无所不能,即为无所可能。; [3 i1 v5 I( c& m0 e& e
当2006年世界杯,齐达内用头撞人的那一刻,世界杯既定的全球共识便受到了挑战。有人称齐达内的行为为“恐怖主义”,但也有人崇拜齐达内的这一动作,是达到了另一种逻辑意义上的巅峰荣耀。* p, G0 n2 b4 B! t* b$ d) {
嘲讽、戏谑,或者搞笑,在参照世界中,都可以在不经意间,瞬间动摇,甚至颠覆原本神圣的逻辑。
* v7 }1 s" D, F& |1 B; |% z" }5 d 但是,幻境世界中,一切的选择,都是个体自身的选择,是全然隔绝的、单纯的个体世界。于是,没有所谓的区分。1 B% s' t/ t# z
8 q6 V, D! n: \3 x- b) P 而没有区分,却不过是区分已然达到了极致。
) ^4 e6 E$ Y" l' u6 M0 a0 |' f5 K, u* K2 N* @+ }
【温馨提示友善提醒】:
/ h" H2 M/ A+ x4 v( I! C8 Z& n 转于网络,于 W X L!! ]: n: `4 K* _
欣赏愉快,不喜勿喷!
3 x' I i$ s* w6 s4 L# {& P9 B1 O/ T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4 W- `, {' M; P0 ^, i9 Y2 F0 ~3 u' G 传播中华文明正能量!5 s' D( Y, U& n6 j
分 享 快 乐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