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H' h- B4 [' ]6 G- d J8 v相信大家都看过逝者出殡时的场景,虽然如今很多地方都用骨灰盒下葬,但也有很多地方还是保持着传统。问题出现了:大家发现没,出殡时会有很多人抬棺材,这是为什么?这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棺材落地,就意味着灵魂落地。如果在去墓地路上落地了,就意味灵魂在外面飘荡,不能入土为安;二是棺材未到墓地就落地,这是很不吉利的。
+ S& K' w1 v8 W l& X* d Z& I$ b8 } [. v. X5 O0 ?) G F* o
+ J# b2 l2 Z$ R; N" T* T
/ Z3 s) W" r" Z' Z! J0 E/ f
" A+ u. U9 N2 Z综上以上两点,逝者出殡时都会用较多的人来抬棺。今天笔者给大家聊聊清朝嘉庆皇帝出殡的故事。清朝皇帝的出殡有着严格的规定,自皇帝驾崩之日算起,王公以下文武官员及所有百姓一百天之内不准作乐,四十九天内不准屠宰,一个月内禁止嫁娶。出殡那天,皇帝的棺木先是由72人抬出东华门,抬棺人身穿孝服,分为三个班,每班120个人,轮流抬送。
6 b6 ?6 |) O# C% z% w
& a3 e* w9 X6 a: A2 {0 ?2 R8 e4 }$ p& ?$ x$ a& {
注意,也就是说清朝皇帝出殡约360人,但是嘉庆皇帝驾崩后抬棺人竟然达到了惊人的7920人。嘉庆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即1820年9月2日,嘉庆皇帝在热河避暑山庄围猎时,突发心血管病而猝死。嘉庆帝是突然去世的,连棺木都没有准备,同时天气炎热,尸体很快就会腐烂,“梓宫为万世閟藏之器,此间并无合制良材。” 嘉庆死后的第三天,留京的王公大臣们向道光奏报,内务府里还存有一副乾隆年仅的楠木棺木,正好符合皇帝之用。得知这一消息之后,道光立即下旨,“昼夜行走,能早一刻,务赶紧一刻。即将帮盖底拆平,用氊包裹,俟到此间,再行合成,均无不可,总以迅速为要,万勿刻迟。”* |+ _+ Z1 L& d% y& t" f' R' n
6 P) j9 b$ c/ H
" b) O- E& r' r* q h& U
9 P- j& ?# i9 ~; K& b' V' y ^5 t; z( o, A4 M# D: w. b
就这样,嘉庆帝在死后七天得以仓促入殓。嘉庆帝入殓后,就要把棺木运到到北京城,这距离非常遥远。当年八月二十日,嘉庆帝的梓宫从避暑山庄的澹泊敬诚殿启灵,开始了运回北京城的过程。而抬棺的人数会根据道路的宽窄增减,有32人抬棺、80人抬棺、128人抬棺和360人抬棺。如此遥远的距离,为确保万无一失,给嘉庆帝的抬棺人数前后达到了7920人。 ; X" @+ X" c; r' L6 O# M# G6 J
8 A w8 t) O+ @) i3 C3 `6 n" e
- v' J! H% g* r3 j4 O经过十天的抬运,嘉庆帝的棺木终于来到了紫禁城,棺木由东华门、景运门,最终停灵在乾清宫。之所以停灵在这里,主要是方便王公大臣们祭奠。嘉庆帝的棺木在紫禁城停灵半年后,终于运到清东陵昌陵下葬。 . Y0 _7 k8 d \: E+ P
/ x! f* x) Y! t% y- f. [1 y- R/ D&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