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1939年,中国抗日战争正处于最为艰难的时期,全国上下都在为抗击日寇浴血奋战。这一年,八路军内部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件:时任冀热察抗日联军司令员的高志远,被其上司萧克不顾多方反对处决。 
 高志远,因其在九一八事变后独自策划并成功刺杀大汉奸刘佐周的英勇事迹而闻名。随着全面抗战的爆发,共产党员李运昌等人与高志远取得联系,决定在冀东发动抗日暴动。八路军根据地迅速响应,派出宋时轮和邓华两部合并组成的八路军第四纵队,赶赴冀东支援作战。冀东暴动成功后,起义部队改编为冀东抗日联军,高志远担任总司令。 
 冀东抗联的辉煌并未持续太久,面对日军的残酷镇压和围剿,冀东抗联由于内部意见分歧和缺乏武器弹药,遭受了惨重损失。尽管如此,高志远依然坚定地带领部队进行抗战,当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成立后,高志远率领的冀东抗联加入了挺进军,并出任冀东抗联支队司令。 
 就在挺进军成立不久,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了这支队伍。萧克作为挺进军司令,对高志远产生了疑虑,萧克认为,高志远对平西八路军的领导层心存不满,企图脱离挺进军,甚至可能与日本人进行秘密谈判,计划叛变投敌。这些疑虑的根源,部分来自于高志远请求带领部队返回冀东的请求被萧克拒绝后的不满情绪,部分则来自于萧克的心腹陈飞的密告。 
 陈飞声称,高志远正在与北伐战争中被国民革命军打败的北洋军阀吴佩孚联络,密谋投敌。这一说法在当时显得耸人听闻,因为吴佩孚虽然是个旧军阀,但在抗日问题上的态度却非常坚定。然而,萧克却对陈飞的密告深信不疑,甚至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就逮捕了高志远,并召开了公审大会。 
 在公审大会上,地下党员陈飞等人提供了所谓的“证据”,高志远则在严刑逼供下“供认不讳”。尽管宋时轮和邓华等人都强烈反对处决高志远,认为他没有叛变的迹象,但萧克却坚持己见,最终导致了高志远的死亡。这一行动不仅让冀东的抗日形势彻底崩溃,也让挺进军大伤元气。 
 高志远死后,原本就对八路军有看法的冀东抗日联军大部分解散,他们觉得自己被八路军抛弃了。这一事件让萧克在军中的威望大打折扣,也让宋时轮和邓华对他感到失望。他们认为,萧克在处理高志远的问题上过于草率,缺乏公正和理性。在不久之后,宋时轮和邓华都相继离开了挺进军。 
 宋时轮去了抗大学习,希望能够通过深造来提高自己的军事素养和领导能力。邓华则被聂荣臻留住,到雁北组建了晋察冀军区第5分区。他们的离开让萧克在军中的处境变得更加艰难。 
 在高志远被处决后的一段时间里,挺进军在平西的处境异常艰难。由于失去了冀东抗联的支持和配合,挺进军的战斗力大打折扣。同时,由于萧克在处理高志远事件上的不当做法引起了军中的不满,他的领导地位也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挺进军的番号在1942年2月2日被撤销。 
 高志远被处决多年后,经过多方调查和考证,人们发现萧克在处理高志远事件上确实存在诸多不当之处。高志远并没有叛变投敌,他的死完全是一场冤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