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阳光普照王 于 2025-4-25 09:57 编辑
9 v5 z7 o% S$ j# e' l) o, E* l
* a) A2 D e7 f二〇二四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讲述·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当代华章) 本报记者  何思琦 2025年04月25日05:4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7 |2 A. a! k9 ~& P& t) Y l
以上图片均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活动办公室提供 4月23日至24日,由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在京举行。
/ `+ V5 Z2 u' I" H4 m& b& {- k0 e$ t 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群、浙江仙居下汤遗址、甘肃临洮寺洼遗址、西藏康马玛不错遗址、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陕西宝鸡周原遗址、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新疆喀什莫尔寺遗址等10个项目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3 a% \9 ~% w4 T# q2 x% m3 u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乔云飞介绍,入选的项目是过去一年田野考古工作的突出代表,涵盖了人类起源、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早期发展过程、夏商周考古、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等多领域,进一步实证中华文明突出特性。
/ R+ }7 I* g& _ Q, b 据介绍,2024年国家文物局批复实施1740项考古发掘项目,18个“考古中国”在研项目统筹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阶段即将结项,夏商文明研究工程正式启动,考古工作影响力持续提升。, X& B) h2 K$ E4 b0 e! X( f
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群——, R: \ s `3 m" _9 n
一部旧石器时代的“百科全书”! ^- d8 x, g& @/ |8 @
数万年前,人类生活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群的考古发掘,正在揭开这个谜底——
9 D, Q. U" O4 `, F* m5 X 吃什么?肉、菜、果俱全。新发现的4个花椒品种,说明舌尖上的“麻辣中国”可能在久远的时代就已诞生。) t4 L( G5 D3 l8 q; R
“濛溪河首次揭示了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的采集经济和对植物资源的认知及利用能力,全面展示了早期现代人的完整‘食谱’。”终评会现场,项目负责人郑喆轩介绍。% `3 K# K9 A! K
如果回到距今5万—10万年的沱江、涪江流域,在一批被专家称为“硅质岩小石器遗址群”的地方,或许就能看到古人类制作的刮削器,其中有的已经被加工得很精细。
+ _; _* a4 m) i% i 碳化植物、火塘等系统性用火证据,穿孔的橡果,在硅化木石块、骨片等上面留下的刻划痕迹……遗址中发现的大量古人类行为、动植物利用证据,体现了东亚早期现代人意识及社会行为的复杂性。: v& ~0 l, _5 w8 ]4 T% f
3万余件石器,18万件动物化石及碎屑,6万余颗(件)植物种子……距今数万年,历史的细节何以保存至今?! \# C* q) B3 F$ t \% ?5 H8 o
“遗址饱水的埋藏环境极为罕见地保存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远古社会形态,濛溪河是少有的同时包含丰富石器、动物与植物遗存的‘全科型’遗址。”郑喆轩说。
M% }! Q8 M5 B7 I 濛溪河遗址群清晰展现出百万年人类史一些关键节点上的历史场景,填补了现代人演化研究的关键时间、空间及人类行为、文化空白。“这是旧石器时代中期唯一发现丰富植物遗存的遗址,对研究东亚现代人起源、演化具有重要价值,是一个世界级的发现。”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陈星灿说。/ Q' ~2 D W1 `6 A; e
陕西宝鸡周原遗址——
" r% u' v; I3 Y0 W3 y/ q# r 一批新发现的西周甲骨文 c0 ~ e* Z$ z, O; k& V3 P: ]
“我们发现了一批非常重要的甲骨文,丰富了西周历史的内容和细节!”谈到这批甲骨文,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陕西宝鸡周原遗址项目负责人种建荣激动地说。' N" F/ I4 h$ y! }4 b7 m; B6 o
出土甲骨265片(缀合前),已发现有字甲骨43片,其上共写有296字——1 r1 \' c% E7 S2 ~) Z3 e, L
写有“秦人”二字的甲骨,是迄今发现的对秦的最早文字记载;“霍”“蜀”等文字,记录着当时多个重要的国族名、人名;“王呼并召……”“壬子王其兽(狩)……”等卜辞,是反映西周社会关系的珍贵记载。6 m7 |" x: S7 H' M
人物、职官,地理、国族,祭祀,月相、纪时……这批甲骨上的文字共10个类别,价值重大,成为研究西周甲骨学与西周历史的罕见出土文献。其中,卜甲、卜骨共存,刻辞行款、钻凿形态多样,腹甲穿孔等人工整治痕迹丰富。
+ C# t8 P5 Y4 C, j% B1 J “西周时期甲骨的发现,内容丰富,为我们研究西周王朝以及王朝和各诸侯国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线索。”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说。
6 q6 o- _ C8 d" f# Q 周原遗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扶风两县之间,是最大的先周文化聚落和西周都邑聚落。2座先周与1座战国时期大型夯土建筑的完整揭露,进一步确证了周原遗址乃周人先祖古公亶父迁岐之地。
* {2 L9 H5 L, q& f4 f% X1 V3 h “通过持续的田野工作,我们确认了周原遗址存在宫城、小城与大城3座西周城垣,初步揭示了周原聚落的城垣结构,大致厘清了周原都邑的空间结构和布局,将以往零散的大型建筑、铜器窖藏、墓葬等纳入了不同层次的城市空间。其中,大城是目前所知西周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这彰显了周原遗址的都邑地位。”种建荣说。
( v- c; j6 e" h* G/ ^3 p2 K0 v 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
# r E' \5 |. ~: k, y3 i 一座3000多年前的“北京城”
Q( h Q' g' S3 m 北京房山,大石河北岸。琉璃河遗址,见证了古代北京发展为一国之都的关键转变。& ?2 `! p% s# M6 ~
小型贵族墓M1902中出土了一批青铜器,青铜器主人为“作册奂”。其名为“奂”,“作册”是他的职业,类似史官。9 d' {. z+ E! T) N1 {
“太保墉燕……”作册奂器上的一篇铭文,成为关于北京建城史最早的文献之一。
7 H7 Q% w) d, y5 v “太保是历史上的召公,‘墉’有筑城之意。这篇铭文从出土文献的角度实证了周初三公之一的太保召公曾来到燕地,并在此建都。这填补了青铜时代城市建造文献的空白,为北京3000多年建城史提供了最早的实物证据。”琉璃河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王晶说。
( p& A8 Z: _9 |; q' Y' G 琉璃河遗址发现于1945年,20世纪70年代,被确定为西周燕国都城后,大规模考古工作随之展开。该遗址是目前发掘时间最长、发掘规模最大、发掘内涵最丰富的西周封国遗址。
1 [0 Q6 L* R) z7 l) [# ~* E7 j 2019年起,新一轮考古发掘工作开始。“外城墙、外城壕的发现确认了两重城圈结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等遗迹的发现使城市布局更加清晰。琉璃河遗址本轮发掘具有突破性意义。”王巍说。, G% ^, n/ w8 e' q4 r& o! \
“通过DNA分析研究,这是一处至少含有四代家族的父系遗传家族墓地。”王晶展示的一组“四代家族树”,还原了3000多年前琉璃河的“燕都一家人”。! \' ^6 P2 l8 \, q. _& M
“通过人类全基因组测序,首次在商周考古领域复原了古代家族树,这是研究古代家族关系、社会结构的重大突破。”北京联合大学校长、教授雷兴山说。: o2 g; b$ y2 a: [6 [: @" L- A: B
去年暑期,琉璃河遗址考古暑期国际学校开班,王晶带领学员做田野调查。“琉璃河遗址是同时发现多重城垣、大型建筑、完整墓葬区、建城铭文和甲骨文的西周封国遗址,期待未来能带来更多惊喜。”王晶说。
9 n1 b1 b: A/ p7 w* W 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
* N2 C0 }+ ?( Q1 e- w( H# Y) p2 l 一个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典范6 N$ z& Z# b. |/ T8 u) i
2000多年前,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记载了一个神秘王国——古滇国。( s0 X0 L8 [ n
“河泊所遗址地理位置优越,水资源丰富,形成了河网交织、台地错落的聚落文化景观。根据前期的考古发掘,这里极有可能是古滇国的都邑。”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项目负责人蒋志龙说。
4 X8 b9 I. n( W/ w+ Y5 M 在河泊所遗址东部,工作人员还发现了汉代益州郡郡治的线索。1900余枚两汉时期的封泥中,不仅有与古滇国有关的封泥,还有“益州太守章”“益州刺史”等西南边郡封泥,甚至有滇池、俞元等益州郡下辖24县的封泥。
% A; w& p$ L/ [! {% s “始元四年”“滇池以亭行”……河泊所遗址出土的带有明显文字的简牍1.4万余枚,是云南目前最大的一批出土文献,内容包括文告、官方往来文书、司法文书、户版、名籍、书信等。( y8 f) U4 h. p M" W( p; \+ _
专家表示,有关秦汉时期“郡、县、乡、里”的发现,填补了秦汉时期郡县制考古实物记录的缺失。) N `7 G; l, g8 H' V+ N# _$ n
“同时,遗址出土的一批文书资料,见证了西南边疆与中原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揭示出西汉中央王朝的一些边疆治理策略。这些发现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物证。”四川大学教授霍巍说。
" J" T( _2 S% }/ i" q! k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25日 07 版)
1 x3 e! n4 ^ h" k0 D) f" `' _; s$ i) w+ b5 h6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