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
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位很有名望的将军,他曾多次战败齐、魏等国,为赵国立下了屡屡战功。因此,赵惠文王拜廉颇为上卿。
这时候,前来登门拜访和奉承廉颇的人便很多,他们中间,有朝臣贵族,有名人贤士。廉颇的府门关不住,常常是,太阳刚刚升起,拜访和奉承的人已经叩门来了;太阳就要落山,拜访和奉承的人还没有走尽;有的时候,拜访和奉承的人晚上也来;有的还常常坐到深更半夜。
秦赵长平之战爆发了,赵惠文王的儿子赵孝成王拜廉颇为帅,让他带着20万精兵到长平去迎战秦军。
廉颇到长平后,从战情的实际出发,采用了“坚壁持久”之策,眼看拖得远离本土的秦军已溃不成军,可就在这时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的“反间”之计,改用赵括为将,廉颇被罢了“官”。
被罢了官的廉颇回到了邯郸,这时候,拜访和奉承的人一个也不见来了,那些朝臣显贵不来,就是文人贤士也不见来登门,廉颇府上的大门不仅夜间关着,白天也不见开了。
因赵括只会“纸上谈兵”,长平大败,一夜之间,秦国坑杀赵军40多万。
这场战役之后,燕国的相国栗腹认为:赵国年富力强的人全死在长平,他们的孤幼尚未长大,可以发兵去攻打。燕王采纳了栗腹的计谋,举兵攻赵。
赵孝成王又起用廉颇为将,带兵去迎击燕军,在高地一带摆开了战场。
廉颇不愧为名将,高地一仗打得很好,不仅把燕兵打得溃不成军,而且还杀死了燕国相国栗腹,又乘胜进兵,围攻燕国都城。
结果,燕国提出以割五座城给赵国,作为求和的条件,赵军才答应退兵。
这一仗结束后,赵孝成王把尉文邑封给廉颇,号称“信平君”,并又使廉颇代行相国的职务,廉颇的声望又高了起来。
这样一来,那些因廉颇被免职而不再登门拜访和奉承的人,又陆陆续续登门拜访和奉承来了。
廉颇是个正直的人,很看不惯这些人的市侩作风。于是,见那些人又找上门来,便下了逐客令。
廉颇说:“诸位,你们还是请回去吧!”
客人说:“唉!您的见解怎么这样落后?天下之人皆以利害关系相交往,您得势时,我们来追随您,您失势时,我们就离开,这本是很普通的道理,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唉!”廉颇没什么好说,只是叹了一口气。
【大道理】
“市道之交”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乃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市道之交”。
“市道之交”指买卖双方之间的关系。比喻人与人之间以利害关系为转移的交情。
周易有言“君子上交谄,下交不渎”,趋炎者,以追逐利益为目的,附势者,以渴求权势为根本,这些人以表演为手段,以巴结为操作方式,以虚伪、狡诈、阴险的面目示人。趋炎附势之徒或可得一时之势,但纵观古今中外历史,此等势利小人,皆终落得个可怜可耻之结局,或当世身首异处,或后世遗臭万年,而正直君子,生前身后皆为世人所仰。
& \" K. c: v% i, y9 X3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