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红色文化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理念、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将红色文化融入党性教育,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意义重大。
x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强化历史与现实语境的有效衔接
 以技术赋能还原历史场景,以问题导向重构叙事逻辑,推动红色文化从“历史记忆”转化为“现实指引”。一是打造沉浸式历史体验场景,深耕理论研究沃土,用好红色资源,筑牢党员、干部思想根基。深入挖掘红色故事、文化内涵和当代价值,探索其在干部培训中的有效应用方式,依托数字化技术构建“可触摸、可感知”的历史空间。技术应用上,深度开发VR/AR交互系统,打造全景式虚拟展馆,通过穿戴设备“穿越”历史场景;开发“长征数字沙盘”,结合3D建模与动态数据可视化技术,直观呈现最真实的长征,年轻党员通过“虚拟行军”理解长征精神内涵;同时,探索“元宇宙+红色教育”模式,搭建虚拟党建空间,开展线上红色文化活动,扩大教育覆盖面与参与度。二是结合现实问题创新叙事,将红色文化与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需求深度融合。在课程设计上,建立“红色精神—现实议题”对应库。如,讲解“焦裕禄精神”时,联系基层干部在乡村振兴中遇到的困难,引导党员思考如何解决现实工作中的挑战。三是构建现场实践教学矩阵,整合全省教学资源,合理利用红色景点,使党员、干部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历程和成就。
 
 
 推动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创新融合
 立足特色,融合时代元素创新教育模式,实现红色文化教育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变。一是构建“一地区一特色”的红色文化教育体系,以差异化资源开发破解内容同质化。运用田野调查等方式,深度挖掘本地红色文化中的独特元素,建立红色文化资源普查数据库。鼓励创作“红色微纪录片”“党员口述史”等作品,以基层党员视角展现红色文化的多元维度。二是构建“沉浸式、互动性、数字化”多元融合的红色文化教育新形态。推广情景教学与体验式学习,开发“红色剧本杀”等创新体验项目,让党员、干部通过角色扮演,在推理互动中复盘红色故事;打造“红色沉浸式剧场”,借助声光电技术真实还原战斗场景,使观众身临其境感受革命场景;探索“红色文化+文创”“红色文化+直播”等跨界融合形式,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提升教育参与度,实现红色文化从“单向传播”到“双向互动”的跨越式转变。三是积极探索创新,打造具有本地特色、内涵丰富的党性教育精品课程,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党史学习教育“活教材”,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内容。
 
 
 精准满足教育对象的差异化需求
 构建分层分类、精准适配的教育体系,实现红色文化教育“精准滴灌”。一是分层分类开展教育。针对年轻党员设计短视频、动漫等碎片化学习内容;基层党员开发贴合工作实际的案例课程;机关党员提供深度理论研讨课程;流动党员和“两新”党员,开展“云课堂”,解决时间和场地限制。二是构建多维教学范式,积极打造多元教学方法。积极开展互动式教学,比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加强实地教学,通过亲身体验加强深入了解;开展案例式教学、研究式教学,使学员更加深入地了解红色资源的内涵、历史和现实意义。三是健全宣传教育体系。建立自上而下宣传系统,开展宣传活动,各地各部门将红色文化融入日常学习与单位活动。将红色文化纳入必修课程和党员培训体系,设专项经费支持项目。建立“红色教育联盟”,整合博物馆、高校、企业等资源,共享师资和素材。
 
 
 |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