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转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2|回复: 4

一九六三年出生的我们这一代(2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虽然我们小学时候有升留级制度,但是并没有现在的所谓“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和挣扎,因为那个年代,一切都是固定模式,没有升学机会,读书改变不了命运。当然,那个时候还是有一些人喜欢读书的,他们是单纯地喜欢,而这样的喜欢,在时代背景发生变化之后,命运也是发生了改变,但是,在当时的人们都是不知道的。
尽管读书不重要了,但是学校已经恢复正常教学秩序了,期末考试也是要考的,成绩报告单是有的,但是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补课,每天上完课之后,家庭作业是基本上没有的。如果有,那也是劳动任务。比如当时的农村流行的口号:“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为了支援农业生产建设,学校有时会布置这样的家庭作业:割草交给生产队,作为堆肥的原料。交给生产队之后让生产队长出个证明,到学校交给老师,表示自己完成了作业,这个是形式大于内容的东西。因为生产队并不缺这点草,主要是学校的一个政治任务,这是必须完成的。
还有一种家庭作业是“勤工俭学”,放学回家后割草卖给江阴牛奶场,0.8分一斤,再把钱交给学校,这个大概就是当时学校办公经费不足吧,用这个来弥补一下。顺便说一下,三四年级换了校长之后,我们在学校里也进行过“勤工俭学”劳动的,学校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废旧塑料包装纸,让我们学生洗干净,至于洗干净后怎么处理。我们就不知道了。
印象最深的一次家庭作业非常特别,大约是1973、74年左右,学校布置我们每个学生回家捉癞哈蟆,每人要上交几只?于是,那几个晚上,村里村外都亮起了电筒和光,小伙伴们到处找癞哈蟆,当时的家长基本不会帮孩子解决问题的,都是孩子们自己动手完成,我记得我找了好久才捉到4只,还缺两只,明天早上要交作业了,平时别的伙伴会到别人地里“偷”点黄瓜、菜瓜时我从不参与其中的,这一次我也“突破”底线了,看到隔壁邻居张晓光放在罐头里的癞蛤蟆在屋外,我用火钳捉了两只放在我捉的一起,第二天早上就交到学校里去了,只见学校的院子里一只大大的水缸里全都是癞蛤蟆,后来听说捉癞蛤蟆是为了刮出它的浆,用于治疗癌症的,这个浆大概就是叫“蟾酥”的吧?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楚,因为当时传说提炼出来制成药用给身患癌症的敬爱的周总理治病用的。

2 p; l$ G/ |8 O7 B1 Z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周六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21925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我们小学时候有升留级制度,但是并没有现在的所谓“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和挣扎,因为那个年代,一切都是固定模式,没有升学机会,读书改变不了命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 小时前 军转网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祝战友们开心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