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也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新征程上,我们要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让龙江人民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 _& F p: J! E9 }2 |3 Q2 E
; z( A3 b# P. h2 A, A推动绿色低碳发展6 J: f' {5 Q8 ]
6 @" k& N/ D! {
推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既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必由之路。要运用系统思维、具备全局视野、秉持协同意识统筹部署各项工作,以美丽城市建设支撑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
7 p' W- U) U- G) q; a" ~
7 R7 Y6 T3 B3 ~) E! t5 z: q科学规划,优化城镇空间布局。黑龙江省应立足国土空间格局,推动城镇空间内涵式集约化绿色发展。在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内部联系的基础上,依据城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细化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形成协调有序、功能完备的城市生态网络。
" } d; K, h4 ~6 U+ r
* z4 R) X7 @; Z科技引领,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龙江“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全过程,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循环链条。积极培育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创意设计、文化旅游等新增长极,确保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良性互动、同向发力,为绿色龙江建设注入强大动能。+ O2 F4 }; k- M. |2 k7 Y
3 R& m4 o9 h' e# i提升生态宜居水平+ z6 G; w5 r7 y$ A7 x0 e* y$ }9 `
\, U2 D( Z4 N& V0 ~7 R/ q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着力提升城市生态宜居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坚守底线,筑牢绿色发展根基。要确保生态廊道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加强城市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和自我修复能力,大力推广“无废冰城”“无废油城”“无废林都”建设经验,因地制宜增加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绿道供给,推进绿地开放共享。1 x1 L8 u: D$ }2 c, B: `) Y9 _2 B
* R. o, `$ \/ g
共建共享,促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以哈尔滨为核心的都市圈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哈长城市群在教育、医疗、康养、文化、生态旅游等领域的深度协作与信息共享,全面提升区域生态效益和民生保障水平。
) W& u. g/ i1 o% [ e5 C( T0 f: H( N( f% O$ d' U8 e$ a
彰显独特生态魅力
/ Y$ B* w8 X4 M2 [) z5 }- f4 W/ Z- k- N5 O- \) d! F) c: i% V, h1 p' b k
黑龙江省拥有大森林、大草原、大湿地、大平原等优质自然资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要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围绕“生态+”产业谋篇布局,谱写美丽龙江建设新篇章。7 r% L* v- K. ` A2 ?6 b) E4 o
! m/ D! |8 U/ n扩大优势,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黑龙江省创新推出林业碳汇“一张图”,通过系统整合森林资源监测数据与遥感技术,精准量化区域碳储量和碳汇能力,为生态资产的价值评估和市场交易提供了科学依据。未来,应聚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健全生态产品市场化交易体系。
1 j0 W F- f! ^% R7 e1 _ w6 o- v& z; e$ d) X; d
释放潜能,探索农文旅融合新路径。深入挖掘黑龙江省冰雪文化与边疆文化、民俗文化的内在关联与价值潜力,促进生态廊道与景观廊道有机衔接,让生态文化资源变为可感知、可参与的消费体验。借助创意设计与功能改造,盘活低效闲置的废弃工厂、历史街区等“老地标”,将其打造为具有辨识度的生态景观“新名片”。
, o, k% }- C# Y
" x( _ W1 j5 z* |增强数字治理效能2 ]3 F8 {, u3 }& X7 X
- F" ?# q" Z8 ]; z5 |5 p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数字技术,深刻改变了城市治理的理念、模式、手段。要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互联互通,构建全域管控体系。坚持全省一盘棋,加快构建“天地空海”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推动生态环境综合管理平台与城市智能中枢平台数据实时更新共享,形成上下联动、条块协同的生态管控新格局。
$ t1 d: R. s, B W' C
( y# J: q* ~2 a- x% X精准施策,激发基层治理活力。依托数字平台广泛收集居民在交通、环境、服务等方面的诉求,根据居民需求偏好动态调整公共资源供给,将简便、普惠、适老的数字设施嵌入居民日常生活。完善线上线下反馈渠道,提升响应速度,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广节能低碳生活用品,减少一次性消费品和包装用材消耗。持续推进“光盘行动”。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倡导绿色低碳出行,引导居民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m9 d# W' U9 u, F2 C1 P6 s
& l# J" D1 t" Q W1 ?
调研小结8 U( W h; S" L
3 n- @3 w6 f4 @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龙江“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全过程,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循环链条。积极培育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创意设计、文化旅游等新增长极,确保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良性互动、同向发力,为绿色龙江建设注入强大动能。
# |- x/ Z G. A$ N! k) u
3 s5 S/ j! f+ ?4 c' {; i; Q' h- f5 z来源:龙头新闻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