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看到论坛中不少人在纠结选择自主还是安置的问题,本人在这里给点建议,仅供参考,不喜勿喷。 ) j+ ~3 e* {9 |
# J/ a9 K) p5 R& s自主择业的情况 自主择业,军龄达到18年的军官转业时可以选择的一种方式,政府不再安置工作,每月按部队工资的80%左右领取退役金(中央财政拨付),一直领到生命OVER。如果18岁入伍,相当于36岁就可以享受退休生活了。
( J" G" b; D& `% j% t看上去很不错吧,群众的眼睛也是雪亮的。据了解,2016年全军5.8万名转业军官,近半数选择了自主择业,占符合自主择业条件人数的67%,这是自主择业安置政策实施以来最高比例的一年。还有相当一部分军龄17年的军转干部为了自主择业,冒着被处分的危险放弃安置,滞留部队。 前段时间,《解放军报》官方微信也发了系列文章,探讨安置与自主如何选择的问题,最后也没得出个靠谱的结论。其中有一篇给我的印象很深,介绍的是北京的一名军转干部,一直准备自主择业,工作都联 系好了,最后关头还是选择了计划安置。安置好还是自主好,这个问题没有定论,只能说因人而异。
# I$ o# }! H/ c' j. h7 C2 f+ M$ |
+ a4 P6 C3 Y0 `8 W4 j9 s) t7 S, ^
/ H9 d% f! G, i: k* J% j0 F; d
自主择业的弊端 自主择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什么都不用干每月就有七千多块钱到账,虽然达不到财务自由的水平,但也相当可观了。弊端也是有的,否则为什么还有三分之一符合自主条件的军转干部选择了计划安置呢?而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
G$ b" d; z$ o d7 I0 h1.自主就业并不乐观
3 b% E& z! f/ ^2 s军转干部多数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缺乏工作经验。在就业时只能选择一些门槛较低的行业。这类行业的特点就是工作可替代性强,重复性劳动,收入一般都不高。即使放下身段从事这类工作,也会很辛苦,根本谈不上轻松自由。 军转干部从事投资创业也缺乏经验,一切从零开始。不排除一些头脑灵活,敢闯敢干,机遇较好的军转干部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取得成功的特例,但大多数贸然投资创业的结局都是血本无归。 当然,我所说的是针对大多数军转干部,一些从事军地通用技术,或者交际能力很强,有一定人脉资源的军转干部是很适合自主择业的,但这样的人在军转干部中只占很少一部分。 6 d9 c9 b0 g9 U9 {: N; m8 e2 l( K7 X1 E
2.社会关系更加局限
5 S4 K2 z8 J. {2 Y, g' O/ a0 F: i' L有些人的想法很简单,就算工作不好找,创业风险大,至少在家呆着也能有保底的退役金,生活水平不会低。问题是我们所处的社会不是想象的那样简单的。 人的本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合,宅在家里不工作就意味你的社会关系会仅限于一个非常小的范围。短期看这没有什么问题,但从长远的角度看,社会关系决定了你所处的社会阶层,也基本决定了子女教育、就业、婚姻的层次。 而且36岁正值人生的黄金时期,多数人都处在事业的上升期,有点学历和能力的基本都是单位的中层或骨干力量。就算你愿意天天在家烧饭洗碗带孩子,你媳妇估计也不会愿意吧。当然,如果你媳妇是个女强人,这也未尝不可。 % ^7 ^* {1 \, D/ t2 K( y6 d; Y% a
: U- @0 i+ L, F安置方式的选择 很多人面对转业选择时仅仅把工资收入作为唯一的标准,部队工资高,地方工资低,所以就坚持不转业;自主收入高,安置收入低,所以就盲目选自主。这种盲人摸象式的选择方式是没有远见的,不明智的。 从全局的角度看,自主择业政策的最大受益者其实是地方政府,少拿出很多编制,也不用自己掏钱。其次受益的是少数有一技之长或人脉较广的军转干部,离开体制他们会有更大的发展。大部分普通的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得到的仅仅是一点经济上的小实惠,从个人和家庭的长远发展来看,失去的东西可能不是用钱能衡量的。 所以我的观点是,自主择业政策是国家为军转干部提 供的另一条出路,一方面能减轻政府安置压力,另一方面也为一部分有特长、有资源的军转干部提 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保证了军转干部的基本生活水准,但对大多数普通的军转干部来说还是要慎重选择自主择业。 建议大家在选择安置方式的时候,还是要充分考虑家庭情况、个人职业发展以及安置地的情况,列出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全面综合分析,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安置方式,不要人云亦云,不假思索就随大流。 可能我的观点偏保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 {; X I4 o4 Z3 e" N5 W1 |
6 `7 h8 g, f" ]- M1 W+ V9 Y& w5 O8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