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转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572|回复: 28

[陈年旧事] [陈年旧事]之83 我的父亲

[复制链接]

 成长值: 18940

发表于 2016-6-26 14: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本帖最后由 文士贝 于 2016-6-26 17:57 编辑 $ D1 ~, s* K1 P- Q/ x1 X- H( g# e
) v2 c" N( T# u7 P; {9 B; [9 S  Q
      军嫂家园版块的[陈年旧事]栏目已开始好长时间了,由于种种原因,失约与版主,一文未发。今日偶见一植物,勾起了我童年特殊的回忆。并想以此为线,向此栏目写上几笔。; y4 }4 w3 v  G7 Y5 }- x0 D! `

& v  E( a0 P  n; o7 J/ c                                                   我的父亲
) s: m/ ]. M8 R8 k                                                       ——写在父亲节之后" W2 f. Y7 u) D* y3 Y0 y8 I
6 Q" l( s" f' @9 r
      事情发生在60年代初,我才刚过十岁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
1 A& c% s  W" n1 y3 f( g# ?2 ]      那一年初春的种地时节,我的父亲得了一场要命的大病,腰椎处长了一个大疖子,化脓后演变为腰翁。那个年代,又在非常落后的偏僻农村,有病就是凭天由命。所以一倒不起,一直到秋收后才能下地,拄着棍子慢慢走动。当时生产队只好让他出工放马,一年几乎未能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年底为结算未得几个工分。
3 X8 @$ h$ H) N$ [7 h      因为生产队有规定,劳动力出工标准为:“年劳动力300个工,3000公分”,达到标准的发基本口粮,每超出10分和多一天工,加一份口粮,没达到标准的,每低于10分和少于一个工的,扣一份口粮,就这样我的父亲双倍的扣到零口粮。
/ T& `. b0 t2 o  Z+ p: c& ^3 n0 A      第二年原苏联逼债,加自然灾害,动不动的就往上齐粮,没有粮食的就以5斤土豆顶一斤粮食上交,5月份我家无一粒粮食,就连土豆也没了,只好“瓜菜代”了,可看到土豆开花了,就到土豆的根下摸小土豆。
" a1 C6 m8 F4 A' z8 E9 L2 u      记得,我的父亲为应对这场灾害,想了好多办法,终于度过了这一劫。2 A% d7 I- q+ r) f( j" R9 i
      就是那一年开始,我懂事了,也知道了家中男人的分量,也是我特别的佩服我的父亲开始。5 S$ F0 p8 ~4 N; l4 X9 u
      作为粮仓之地的我,10岁刚到时,确确实实的吃过树皮、树叶、野草、高粱壳,等非粮植物充饥度日,你相信吗?
# t3 O  \. @( x      是的,今日我发现了一种植物,就是我当年吃过的植物,在我的幼小心灵中留下了惊人的记忆,明日我带相机,下班时走山路拍照下来,用以往事回顾。
4 F4 R) n1 R# G

评分

参与人数 11经验 +100 津贴 +260 收起 理由
柳絮似雪 + 20 谢谢发表精彩内容,论坛有您真好!
京城小子 + 30 赞一个!
狼行千里123 + 20 感谢您为论坛的繁荣做出贡献!
自主快乐嗨 + 20 赞一个!
360361 + 20 赞一个!
沈阳老李 + 20 谢谢发表精彩内容,论坛有您真好!
司令员中将 + 20 谢谢发表精彩内容,论坛有您真好!
沉鱼 + 100 + 50 谢谢发表精彩内容,论坛有您真好!
编外副班长 + 20 很给力!
自由星辰 + 20 谢谢发表精彩内容,论坛有您真好!
想念2015 + 2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6-6-26 16: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时期生活条件确实艰苦,野草、树皮吃过的人不少,不然没有吃的东西,现在与过去比起来,真是没法比较啊!

点评

时代呀  发表于 2016-6-26 16:29

评分

参与人数 3经验 +110 津贴 +80 收起 理由
沉鱼 + 50 + 20 谢谢精彩回复,论坛有您真好!
狼行千里123 + 20 授予“真情互动奖”!
文士贝 + 60 + 4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6 16: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想一想那个时代的人,真是不容易,我父亲当兵前曾经要饭,有一次饿晕在一位大娘的家门口前,是那位大娘用三碗地瓜叶糊糊救了他的命。

评分

参与人数 3经验 +90 津贴 +80 收起 理由
沉鱼 + 50 + 20 谢谢精彩回复,论坛有您真好!
狼行千里123 + 20 授予“真情互动奖”!
文士贝 + 40 + 4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6 16:5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年代生活真的太困难了,想象不到那样的生活怎么过来的!
4 Y6 j/ g9 \8 c2 A+ Z+ g父亲,就是家里的天,父亲的一病不起,导致生活陷入困境,也因为父亲的病使身为男孩的你,十岁就懂得了一个父亲的责任!
# Q6 `) o5 H6 e* _睹物思亲,由一棵儿时吃过的植物想起父亲,这也是对父亲的一种深切怀念吧!

点评

是的。  发表于 2016-6-26 17:53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40 津贴 +60 收起 理由
文士贝 + 40 + 6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6 17: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上至下认真阅读一番,文兄的老父亲的确很辛苦,精彩的陈年旧事回忆。   自然灾害那三年,我也经历过,虽小也吃过树皮、树叶、野菜、等非粮植物度日充饥。    这篇短文,也认证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与不忘本。欣赏点赞!

点评

是的,同龄人呀。 不过那时我是在农村,是不应该吃树皮的。只不过是唯一的劳动力(爸爸病倒了)  发表于 2016-6-26 17:53

评分

参与人数 3经验 +110 津贴 +100 收起 理由
沉鱼 + 50 + 20 谢谢精彩回复,论坛有您真好!
狼行千里123 + 20 授予“真情互动奖”!
文士贝 + 60 + 6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6 18: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没有经历文监的时代,但我所处的时代(60年代末)也是一生难忘的,北方的白面馒头只有过年过节才能有,纯玉米面就很不错了,往往是加上野菜和榆树叶来吃,还得加上不少现在都当美食的地瓜来吃。苦啊,但和文监比,幸福的多呢。对现在美好的生活,真要珍惜才对。感谢文监的陈年旧事!又受教育了。

点评

我那时是灾。你那时是穷。  发表于 2016-6-26 18:28

评分

参与人数 3经验 +110 津贴 +100 收起 理由
沉鱼 + 50 + 20 谢谢精彩回复,论坛有您真好!
狼行千里123 + 20 授予“真情互动奖”!
文士贝 + 60 + 6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6-6-26 18:32:52 | 显示全部楼层
( \) Z% _* v+ `+ y
60年代,生活确实艰苦,但人的精神面貌好,再苦再累,有追求,有奋斗目标;现在人好吃好喝,吃饱穿暖,积极向上的精神没了。

评分

参与人数 3经验 +90 津贴 +80 收起 理由
文士贝 + 40 + 40
沉鱼 + 50 + 20 谢谢精彩回复,论坛有您真好!
狼行千里123 + 20 授予“真情互动奖”!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6 19:38:4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文监察的陈年旧事,我也想起了那个自然灾害的童年生活,记忆中没吃过树皮草根,但生活也确实清苦,那时家家在自留地,一年四季地不闲,农村中种的最多的就是红薯,别小看了红薯,那可是老百姓的粮仓,红薯叶的嫩杆可是当时的菜,今天摘一把炒个菜,明天还把它当下饭的菜,秋天过后,红薯丰收,蒸着煮着当粮食填肚子,一天还只能吃两顿,要一直帮一家人度过冬天春天难关,连磨红薯粉的红薯渣也要做成陀,晒干当干粮。现在回过头来,这些在城市里都是好东西,金贵着,有时到农家乐想吃个红薯杆炒辣椒还要提前预约,原来好东西都被我们小时候吃完了,哈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60 津贴 +60 收起 理由
文士贝 + 60 + 6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6 20: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父亲,平时我们的称呼中平凡的不能在平凡的尊称。但父亲的爱一般都是粗旷的、沉重的,不向母亲的爱那般细腻、温柔,所以平时我们很难体会得到。道今天回想起来,父爱真的如山。文监能从不经意间看到的一种熟悉得植物回忆初时父亲的爱实属不易。我们都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能理解文监回忆陈年旧事的心情。谢谢文监的精彩回忆,赞一个。

评分

参与人数 3经验 +110 津贴 +100 收起 理由
沉鱼 + 50 + 20 谢谢精彩回复,论坛有您真好!
狼行千里123 + 20 授予“真情互动奖”!
文士贝 + 60 + 6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7 07:43:08 | 显示全部楼层
赌物思人,下笔成文,没有经历哪个时代的人很难体会。十年前父亲去世十周年,在当地媒体上写过《怀念父亲》的文章,后来不少年轻人问我是不是真的,我坚定的回答是真的。今读文老师泣血的文字,身有同感。谢谢分享。

评分

参与人数 3经验 +90 津贴 +80 收起 理由
文士贝 + 40 + 40
沉鱼 + 50 + 20 谢谢精彩回复,论坛有您真好!
狼行千里123 + 20 授予“真情互动奖”!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6 15: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没有经历监察的时代,但我所处的时代(70年代)也很艰苦,所以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40 津贴 +40 收起 理由
文士贝 + 40 + 4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抛锚 成长值: 1485

发表于 2016-6-26 15:3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后来者总是超过前者,但我们只能珍惜现在的生活。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40 津贴 +40 收起 理由
文士贝 + 40 + 4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6 16: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年灾害,饿死了无数人。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40 津贴 +40 收起 理由
文士贝 + 40 + 4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6 16:2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时候尚小,只知道家里吃过椴树叶,榆树叶,还有各种野菜。

点评

椴树我们那里没有呀。  发表于 2016-6-26 16:28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40 津贴 +40 收起 理由
文士贝 + 40 + 4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18940

发表于 2016-6-26 16:4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精彩亲情佳作,无论哪个年代,父亲都是扛起一个家的一座山。学习了问好

点评

是的。 双休快乐!  发表于 2016-6-26 16:46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40 津贴 +40 收起 理由
文士贝 + 40 + 4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6 17: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麻烦文监编辑下你的标题前面的编号:之83. 我没有权限编辑,谢谢您!

点评

好的,多谢支持哈!  发表于 2016-6-26 19:16
对不起的应该是我,说好了我是支持这个栏目的,半年多了,才发一帖。纪念父亲还,准备再跟两帖。  发表于 2016-6-26 18:34
何谈谢呀,理所应当的,板块有事只管讲。  发表于 2016-6-26 18:31

评分

参与人数 1津贴 +40 收起 理由
文士贝 + 4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6 20:5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五六十年代的人来说,将是永远抹不去的记忆,因为那个时候比较苦。。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60 津贴 +40 收起 理由
文士贝 + 60 + 4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6 23:3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文监的陈年旧事的分享!我深受教育了。我是出生在70年代末,那时基本上都是可以吃上饭了,不过家在农村,红薯还是主打粮食,我记得每天早晨上学时妈妈都是往书包里放上两个红薯,边吃边上学去。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60 津贴 +40 收起 理由
文士贝 + 60 + 4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18940

发表于 2018-12-27 10:4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父母就是三年自然灾害时“下放”的,听我大哥(他比我大了10岁,所以知道好多以前的事情)讲我爸是被我大伯用一斤猪肉骗回农村的。说那年春节我大伯去我家,带了一斤肉去,而那时城里每人一月就几两肉票,虽然我妈妈的份额也都留给我爸吃,但总是杯水车薪,见到肉还是很谗。这斤肉让我父亲觉得农村居然还有多余的肉送人,可见食物充足,便迫不及待地申请“下放”了。办手续迁户口那天我母亲还在上班,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木已成舟(父亲当时都没和母亲商量)。其实那时农村也没有他想象那么美好,这是后来才知道的,也因此让我母亲跟着吃了不少苦。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80 津贴 +60 收起 理由
文士贝 + 80 + 6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28 06: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深有同感,学习了,那个年代的情景现在的年青人是想不到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40 津贴 +40 收起 理由
文士贝 + 40 + 4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