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转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0|回复: 3

[文学作品] 《苏溪亭》唐代,戴叔伦

[复制链接]

 growth: 11515

发表于 2024-5-10 06: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 M3 s3 F5 [8 c

【唐代】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
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
一汀烟雨杏花寒。
译文
0 @) v* I. Y) G( i5 n2 ^

苏溪亭外野草青青,无边无际;是谁随着东风唱着阑干十二曲呢?
/ L7 B! B% q9 V

春天来得晚了些,燕子还没有归来;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杏花在料峭春风中只感凄寒。


& O  y- K" @+ g4 r
注释
9 ^8 N0 E3 z' m9 R2 m8 z2 I0 L' F
  • 苏溪亭:在现在的浙江义乌市。

  • 漫漫:无边无际。

  • 十二阑:乐府古曲中有阑干十二曲。

  • 燕子不归:远方未归的游子。

  • 汀(tīng):水边平地。


    5 e/ c+ d6 [- @) `
/ W; ]/ u5 ~& A# z- n7 h
创作背景

5 e- E( J8 o' m5 K0 l) w$ |
这首诗大约写于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仲春。当时,诗人由浙江东阳赴湖南曹王李皋幕府,途经义乌的苏溪时,观赏江南温婉秀丽的晚春美景图,在苏溪亭中有感而作。
赏析
$ q$ D3 ^' J: {0 w

  

这首诗大约写于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仲春。当时,诗人由浙江东阳赴湖南曹王李皋幕府,途经义乌的苏溪时,观赏江南温婉秀丽的晚春美景图,在苏溪亭中有感而作。

7 B3 G- \/ A! j% [+ s. s

这其实是一首特殊的怀念诗,怀念的人是谁?作者始终未说,给了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首先,题名《苏溪亭》,就有点以李代桃,名不副实,因为整首诗并非真咏苏溪亭,而是借景怀人。意思是,说起苏溪亭,这个“人”与作者本人都会心照不宣,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该诗的句首写地点和节候。野草茁长,遍地青青,已是暮春时节。这时的溪边亭上,“春草碧色,春水渌波”,最容易唤起人们的离愁别绪,正为下句中的倚阑人渲染了环境气氛。“草漫漫”三字,间接地点出作者怀念的这个“人”已经很久很久了,以草的葱茏茂密,喻人的想念之苦,状无形于有形之中。
次句写作者心目中倚阑人的形象,“谁倚东风十二阑”,以设问的形式,托出倚阑人的形象:在东风吹拂中,斜倚阑干的那人是谁呢?这凝眸沉思的身姿,很像《西洲曲》里的:“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阑干头。阑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后句的一汀烟雨杏花寒”,正是“春事晚”的具体描绘。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料峭春风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艳丽的容光,显得凄楚可怜。燕子、杏花、烟雨,这景色具体而婉曲地传出倚阑人无端的怅惘,不尽的哀愁。使无形之情因之而可见,无情之景因之而可思,具体而婉曲地烘托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全诗四句都为写景,没有话语、人物迷蒙。将作者和远方倚阑人沉郁的心情,与转瞬即逝的暮春景色溶为一体,默默无言、悠悠怀念,画面优美、韵味无穷。
+ n5 t8 J0 m; U  t' q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40 津贴 +40 收起 理由
淘气的中年人 + 40 + 40 感谢您为论坛的繁荣做出贡献!

查看全部评分

 growth: 10705

发表于 2024-5-10 08:48:54 | 显示全部楼层
签到!天天开心!
; V7 l1 g# w2 a% c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20 津贴 +20 收起 理由
黄埔二期 + 20 + 20 感谢您为论坛的繁荣做出贡献!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growth: 590

发表于 2024-5-10 17:5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一下,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growth: 12265

发表于 2024-5-11 10: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全诗四句都为写景,没有话语、人物迷蒙。将作者和远方倚阑人沉郁的心情,与转瞬即逝的暮春景色溶为一体,默默无言、悠悠怀念,画面优美、韵味无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