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周志宏:对自主择业政策的思考 5 j$ n. r2 j. A, q+ }+ K
! s% s. ~ e4 V* c录入:admin 来源:自主择业战友联谊论坛 时间:2006-11-22 【 字体:大 中 小 】 , M+ t2 r, a% B7 }% b+ i
) F. [! u& U7 }3 \3 P$ v3 H. u对自主择业政策的困惑及思考 ' h$ k* V. G9 e( P" q4 \$ k
1 b& d, U0 p. T) D# r. J 作者:自主老兵-周志宏
0 ?+ `2 l: E' _( R$ e' H
$ R; H" S. l& ^ 我是2002自主择业的,原为武警部队正团上校干部。近年来自主择业干部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越来越多,不满和怨气也越来越大,大有对这个政策失望之感。特别是今年,这种情绪更有蔓延滋长的势头!今年七月部队大幅提高工资,自主择业干部涨工资迟迟没有消息,自主择业干部更是“人心惶惶”。近期,我和数以百计的自主择业干部交流,并到七、八个部队实地了解去年和今年转业干部选择安置和自主择业的比例,情况让我非常吃惊:转业干部选择自主择业在2002、2003年的比例很大,占了符合条件的60%以上,2004年有下降趋势,占不到50%,2005年就明显减少,占不到30%,而2006年,选择自主择业的寥寥无几,占不到10%。而就这个比例,还大都在一些军队医院、院校和科研单位,而作战部队的选择自主择业的少的可怜,一个师政委对我讲:他们师今年转业干部当中符合自主择业条件的,全部选择安置,另一个军级单位的政治部副主任无不忧心的对我讲:他们单位今年转业的十几个团以上干部,只有一个选择自主择业,且是一个专业技术干部。与此同时,地方安置茅盾今年十分强烈的突显出来,有二个省和三个省会城市的军转安置部门的同志对我讲:去年军转干部安置就出现了压力,今年的问题更是十分突出,面临安置不下去的危险!按照惯例,往年安置的军转干部大多在八九月份就开始报到,而今年到了十月份,许多人的单位还没有着落,让他们和转业干部都十分着急。他们曾经给一些符合自主择业条件的干部做工作,让选择自主择业,全部被回绝,有的干部甚至说“是把他们往火坑里推”!许多部队领导和地方军转部门的同志十分担忧“自主择业政策失败”!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摆在党和国家及军队面前的一个严肃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采取有效办法和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引起的不仅仅是军队转业干部没有人选择自主择业而导致这个政策失败,而且全国已经自主择业的约八万自主择业干部也“人心不稳”,还会导致军队转业工作难度加大和地方安置工作的压力增加,造成一系列难以估计的政治和社会问题,这也不是骇人听闻! 为什么一个一度让军队干部十分期盼、让地方政府十分欢迎的政策,仅仅只运行了五年就到了面临“失败”的境地?经过调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 ?8 j; p, {6 y# U
& g; b, b' H# l; h& v; y0 p 一是地方政府政策“边缘化”,使这个群体成了“社会闲散人群”。目前对于这个群体的管理是层层“下放”,一部分由区县人事部门管理,一部分由街道办和乡镇管理。管理是由这些单位一个科员负责这些人的档案、年鉴(同时收缴党费),工资由银行代发,除此之外就什么都不管了。这些人已经脱离了部队,地方又没人管,真正成了“没娘的孩子”,是名符其实的天不收地不管的“社会闲散人员”,有的自主择业干部反映,择业两年了,组织关系都交不出去,党费也没有地方交。
4 i5 U; |" V1 w# k) X
* s1 @2 T0 V! h. r' \ D 二、就业创业十分困难,导致这个群体物质精神、思想心里压力加大。自主择业绝大多数是团职和年龄偏大的干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调查显示,约有70%的自主择业干部在家赋闲,就业的大多是在部队有一技这长,如医生、军校教员和其它技术人员,其它的有个别在物业管理、保安警卫方面担任管理人员,收入在一千元左右。可以说所有自主择业干部都在择业之初千方百计谋求过职业,不是屡屡碰壁,就是“物质和精神待遇”实在无法接受,即使谋到职位,许多也是昙花一现。试想,大学生就业都十分艰难,何况这些已经人到中年、且没有掌握多少现代化技能知识的人(地方招聘大多年龄在35岁以下)。再者,相当一部分是家属随军到部队,转业前家属虽然没有工作,但还多少有点补助,现在什么都没有。另外,这批人的子女大都在上中学和大学,高昂的学费让家庭经济十分困难。
! M9 v& O$ j: I, L) A7 |# e7 f0 R5 B g+ c% }6 Q0 T
三、政策制度缺乏连续性,可能导致这一政策面临着失败的危险。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起初制定这一政策初衷是好的,有缓解地方安置压力、解决军队和地方转业安置困难,使部队年龄偏大的干部退役后“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维护部队和社会稳定。然而好的政策出台后缺乏后续措施和不断完善机制,使这个政策成了“无人管、无人问”的“空白区”。军队认为:干部已经转业,已经和部队没有关系,地方觉得这只是给他们增加了麻烦,应付了事。确切的说,当初出台这个政策就比较仓促,许多政策和规定也比较大概和朦胧,如果没有后续政策的完善和改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变化,肯定会滞后甚至失败。
3 K7 N. S5 C) W3 A" \" A% Q+ t, G& X$ \! _+ m) X, I K/ S( d
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有四; X/ Q! r9 E6 s# | A
5 r1 E% z0 \) `2 b5 Z
一是住房问题困难困惑。据了解,除了高原艰苦地区拿的安家和住房补贴多,一些人在内地购置了房产外(这些人是以精神和身体为代价),70%的自主择业干部仍然住在原来部队,住房公积金和安家补助连内地购房一半资金都不到,以西安、成都为例,一套一百平方米的住房大概约40万(不算装修),而这些地方正团职干部所有费用加起来还不到20万。
7 A }( K% R# U% C
$ \" n1 w9 \9 y9 A 二是子女上学茅盾突显。部队子弟上学有优惠政策,安置在地方的干部在子女上学就业方面也有许多内部优待,而自主择业干部什么都靠不上。
* d/ D+ `& ?% l6 q S) I8 f$ {9 L
; Y' O, y- Z* a, O. O3 ^ 三是无依无靠无人管。无法过组织生活,没有任何学习资料,享受不上同级干部的任何政治待遇,有了困难和问题找不到“组织”。3 d& ~7 b5 ^+ s5 R
) w, y( L* M) E" ~
四是工资福利待遇没有参照物。部队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无法享受,地方公务员的福利待遇也望尘莫及,什么都不着边。正因为这样,使走自主择业这条路的人越来越少,明显呈大幅下降趋势,地方安置压力又一次浮上水面,军队的转业安置工作也面临考验。 3 ^2 X( O1 `9 r8 c; v, A- C
5 f3 v9 I7 ]/ b" n8 z建议和办法 + l7 C7 ?" Y1 K' p! K+ t+ H4 I
$ V5 E3 S4 Q4 A: ]. X$ Z5 O 自主择业干部面临的现状和问题,是到了不解决就可能“出问题”的边缘。是一个关系军队和社会稳定发展、党和国家和谐进步的大事,不可不察。综合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归纳以下几点:
$ v6 d2 ^6 n# ?& D; x+ _6 L6 k0 x+ i5 ]. @; {7 }; A& r: p# Y5 O
一、尝试自主择业干部自己管理自己路子,解决这个群体“有组织、有政治待遇、有依靠”的问题。转业了,军队不能也不好管,地方不愿不想管,可以尝试让自主择业干部“自己管理自己”。在全国设立一个自主择业干部协调中心,各省直辖市设立自主择业干部办事处,地市(区)设立自主择业干部协调站。这些“机构组织”党和国家不任命和派遣干部,从自主择业干部当中推举产生(两年或者三年一届),中央、国家和军队不拔经费(可适当考虑办公场所),活动和办公经费从自主择业干部的党费中按比例留用(按比例上交中央的除外);可以在省级成立党委,地市(区)成立党支部。这些“组织机构”主要是架起这个群体同党和政府及军队的桥梁,协助自主择业干部创业就业,组织学习交流和过组织生活,解决自主择业干部的家庭和个人困难,使他们重新回到“组织”的怀抱。
4 T1 W* y8 v6 _0 k
0 {' M2 H0 O, R! l2 c' Q 二、进一步完善自主择业政策和制度,确保政策的连续性、持久性和长足发展。为什么出现转业干部选择安置增多、自主择业的下降?就是因为这个政策渐渐失去吸引力,让军转干部失望。在政策运行之初,以前转业安置的遗憾自己没有赶上这个好政策,当初许多转业干部对这个政策十分看好,而现在十有八九的转业干部选择安置。我曾经和许多部队首长及转业安置的干部交淡,他们也认为“自主择业政策已经失败”,所以完善改进自主择业政策势在必行。除了我前边说的让“自主择业干部自己管自己外”,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革: 1是自主择业干部的工资及“福利待遇”由中央统一解决。现在除了工资由国家统一外,其余的“福利补贴”由各地视情对待,然而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和领导及部门的认识问题的差距,在对待上也就五花八门。据说浙江的杭州给自主择业干部一定的生活补助,其它地方就没有,有的地方不但什么补助都没有,甚至认为“这些人什么都不干还白拿工资”,对自主择业干部“冷嘲热讽”,使矛盾激化。因此说,让各地解决即不科学,也不可能到位。我们觉得国家应统筹考虑,选择一个参照物,要么按照部队同级别的待遇,按照自主择业干部的工资比例,或者综合地方公务员的同职级“福利待遇”给予平均补贴。 2是统筹解决自主择业干部家属和子女“就业入学”问题。这个问题是自主择业干部的心病。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不但已经自主了的干部“不稳定”,并且对下一步转业干部工作也是一个制约。一些部队的领导讲,现在许多干部都要留在部队把孩子问题解决了再走,或者让部队给予承诺等。解决这个问题同样应该有个参照物或者标准,最好和部队现役干部同等对待,以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对于家属确实没有工作的,可以按照部队随军无工作家属的生活补贴,按照自主择业干部的工资比例系数发放。 3是住房问题应该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方案。目前许多自主择业干部住在原单位,有的打算永久住下去。现在部队和地方干部都有住房公积金,自主择业干部却没有。我们进行过调查,转业安置的干部,80%以上单位都通过各种渠道为其解决了房子,自主择业干部那点公积金根本无法买房。对于这个问题无论参照部队或者地方,应该给予住房补助,补到年龄50岁或者55-60岁(按照部队50岁,地方55-60岁)。 当然这只是一些不很成熟的建议和意见,怎么具体操作,还待进一步论证探讨,但自主择业政策和制度的完善和改进,却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否则就会潜伏危机甚至引出“问题”。这是一个自主择业老兵对这个群体人员意思的综述,也是一个普通党员为党和国家及军队负责的态度和忠诚。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