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6-6 19:0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岗一天,就把军装穿在“心”上
+ [# L8 l: P9 b( l9 z
* t$ Q/ I- h" q' z9 y1 v n: t+ F: ~——透视空军工程大学3名文职人员的责任0 _6 y8 e+ R! C
编者按 献身强军实践,践行的不仅是誓言;迎接改革“大考”,考的何止是军人。作为军队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职人员也是“主力军”,他们也在以实际行动书写改革“答卷”。走进院校,我们把镜头对准文职人员,关注他们如何在岗位上抒发改革情怀,凝心静气干好工作。
1 M( U+ t: Q& }" z9 w' n
3 C, ]+ [7 _) M$ p$ Q& |歌声,往往是抵达心灵最近的路。
1 d: t# q0 Z" h$ |4 U6 V. O+ A- e; c/ D8 p: U- h3 S
初夏时节,空军工程大学综合体育馆里略显闷热,但比气温更火热的,是此起彼伏的嘹亮军歌。
. j$ V" J3 p4 ~5 T5 X$ H# M2 u% F9 Q8 A; v
“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站在“空军蓝”间,一列列来自各教研室的文职人员,在“唱响军歌、听从号令”改革主题歌咏比赛中如军人一样笔直站立,激情满满,放声高歌。他们在用歌声表达心声,也在用行动践行誓言。% B8 ^6 D, e1 b2 l' C5 Q% a s
% H4 Z/ K; F3 G: `8 W8 e8 g" e
白刘瑜的“艰难一日”
# A4 @$ w6 _# Q/ U% z+ [4 @& h$ D4 y- [- S
一片迷彩色,一身泥土味。走出宿舍楼,时针指向早晨7点半,白刘瑜迈着匆忙的脚步奔向操场。
' S& N/ x* G7 I( x6 E' W
% g! C1 Z. `, I1 D跑到操场,7点45分。白教员总是比学生早到15分钟,开始他的“热身”时间。格斗训练课上,白刘瑜习惯地亮出他的“杀手锏”——小盘丝手、击腹别臂、刷腿踹腹。欣赏着这样的“好身手”,所有学员都带着期盼投入练习。
9 |& M% z' v+ m1 T* f; j( x
4 k a0 Z# Z$ ?# a2 F烈日当空,中午1点,体能训练,白刘瑜练兵突击开始。“平时如考时、考时如平时”,这句话,是白教员上课的“口头禅”。4 V0 ~* ~! |: @+ I* O, _
! X6 j* `. S0 v& S5 t( ]3 B7 ]/ n* Q四百米障碍学员开跑后,他一路鼓励、一路讲解、一路跟随。“用脚蹬!”白刘瑜呐喊着,“快,再快,加快摆臂速度!”刚跑完,他就如“过电影”般对每名学员过每一个障碍、每一百米精确到秒进行计时分析。
* ?/ x& G3 I* b- v, ]2 Y G- K) B7 p2 l3 v$ \
课间休息,白刘瑜掏出手机,屏幕破碎显然已不是一两天。学员心里感动,白刘瑜工资不高,手机屏碎了这么久都没舍得换。! u+ D/ V7 `/ u b; a7 y& k
& u$ {; |) v3 l0 r& G
“来来来,给你们分享一段‘江小胖’华丽转身的视频,这小子去年瘦了25公斤通过考核,你们有啥坎过不去的。”谈起励志的“江小胖”,白刘瑜甚至把他当作了“得意门生”。- b+ h, x( U9 K- b# H+ L
+ v% i8 l Q: S# X0 u6 {
毕业学员江书豪,入学后五公里从未完成过,多次打算退学。医人先医心,白刘瑜不练体能先练心理,从他的成长经历帮小江打开思想“疙瘩”,并放弃寒假休息时间,带着小江从正月初九开始苦练。最终通过考核的那一刻,白刘瑜用手机记录下了小江泪奔的场景。& N1 \) |" a8 N% n0 c
5 f2 Y0 {, l9 |& T: m! n; s
训练再难,激发出血性就不难。虽然是文职人员,但白刘瑜认为,在军校当教员,就必须学会用军人的方式思考问题。
; M& R7 \/ p2 A$ Q# q/ a+ L2 r% E$ ]5 ]7 A
从早上8点到晚上9点,除去吃饭时间,白刘瑜每天工作13个小时,不是站着,就是跑着,操场、障碍场就是他的讲台。回到宿舍,全身都疼。
2 }, t* p2 W$ T& a$ y) K4 J7 z8 O" E4 t
月明星稀,躺在床上,白刘瑜突然想,不知道改革之后自己会在哪,即使留下来,编制还会压缩,他知道更难的挑战就在明天。但他喜欢军校教员的“身份”,也喜欢那种“艰难”的生活。) l: ]. I& f' s! A5 ]
' P- m. M8 T. F1 H) J1 h6 c( Q
明天又是艳阳天,明天还要去摸爬滚打。
* C& s: R9 X: w8 S- I+ }
! ?2 V# l8 i" h2 V$ K) i, J* G, V杨柳的“柳暗花明”
@! M) u- v, S) h" [$ u8 r. w5 E1 d X' [( k- ?4 c! E$ B
回忆起教员杨柳的那堂课,学员徐瑞阳至今仍心潮澎湃。
. e5 b% X X4 t$ v0 u( {2 E j0 I4 A3 T2 T" v& S. h
“透过对历史现象的深入思考,才能认识到事物之本质。”杨柳精心准备的一堂中国近现代史课,廓清了他多年的思想“迷雾”。
$ G( I* x7 O i) s# q+ v9 [; Z
- z! X8 t' ?0 \& {) U) V, {杨柳比她的学生大十多岁,但她始终站在学员的角度帮助青年人思辨。“近现代史课不仅是知识的灌输,而应是历史的哲思,唯有此,学员的精神才不会迷茫。”备课时,杨柳总怀着这样的情怀,咬着笔头思绪飞扬。. n& _3 ]* t' b
p% y/ `: c% B7 ?4 s& f
每一堂课,杨柳都有不同问题抛出。“谈吴佩孚的真假民族气节”等一系列敏感模糊的问题,她一一详细解读。
' l! Q* S5 t8 e ?+ h8 m* o
9 I" i n( Y4 {! E5 M$ {思辨火花一散播,翔实论据一引入,学员也就打开了“话匣子”,网上的“流言”瞬间被击得粉碎。每准备这样一堂课,杨柳都要阅读十几万字史料。. T, b# }! p$ K
+ S; I4 X* _+ c: Z! Z9 ~! g, \教员不仅要教书,还要育魂。杨柳的坚守,亦如她十年前的选择,手捧私企优厚薪酬,仍坚持“不穿军装也要从军”,从而成为大学第一批文职人员。
, d' T0 b: n1 ^( C7 P% @- ], h- ?2 P6 G) @1 n
走进学校,杨柳才发现,作为文科硕士,她在工科院校总有一种“敲边鼓”的感觉。/ l: t5 e# t# g8 H" ~# ]- X
( u4 j3 q/ Y% c m! l- C v7 n越是容易沦为边缘,越要主动创新作为。在一次多媒体课件大赛中,面对要搜集整合3000张照片、100篇论文、100本书、100部影片、100首军歌的海量任务,杨柳点出了“鼠标手”,终获全国高教组二等奖,自己也成为教研部首位评上副教授的文职人员。
( k$ E- Z% Z7 ?
; }. N w# Z: m2 _% Q( }/ T最近,杨柳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简编》教材编写组的主力,她经常“连轴转”,白天为5个教学班讲课,晚上编辑多种版本的题库,还要参与“慕课”**。总有人说改革可能对目前的境遇有冲击,但有“实力”的杨柳十分淡定:“对于改革我没有困惑,组织让干啥就干啥,作为普通教员就是继续好好教书。”
( `. z. L- S' x6 |$ j- H4 ]; i" S7 }7 F' C7 R
改革,也是新的长征。站在“十字路口”,给学员讲长征的故事,杨柳内心也期盼改革后的新长征。0 }$ \4 b/ L* E/ T5 U, T4 ^; i
3 u# q4 d2 L ]- }/ P" y
李雯的“军事计划”) h! G9 e1 Y! V% z: B O- Z
$ r3 i# p& P9 `2 \0 I
做完家务,打开电脑、轻点鼠标、完成搜索,动作一气呵成。最近,李雯又有了一个习惯,哪怕是在家里,也要搜索关于俄军改革的资料。她这样绝非心血来潮,而是她知道学员关注什么。作为俄语教员,她有语言优势,理应为俄语教学增添浓浓的“军味”。, K/ Y7 D+ U/ L
: F+ |: w( z3 i9 g4 ~" V& v教俄语要懂俄语,还要懂外军军事。李雯总是以军人的方式站好讲台,面对教研室长期承担大量军事技术资料的翻译任务,“门外汉”的李雯主动请缨,攻坚各类薄厚不一的纸质词典、电子词典。在翻译近百万字军事资料后,她得了一个“移动百科全书”的绰号。; S$ g6 S; C. O: f
4 B; r: \9 F# _1 y! T8 D每次走向讲台,李雯总有一种冲动,想把俄语基础教学离战场再“近一点”。翻译需要了解装备,李雯先学一步,在各类军事杂志刊发数篇文章后,学员中的军事“发烧友”与日俱增。
# k& B9 i* r9 ?' E0 G- o% N3 C$ {; m+ o8 x! [+ M* J5 u5 X" f
课上,李雯习惯把眼中的“硝烟”,带到三尺讲台,送进学员头脑。& `7 ~& h5 ~( U, b, j, I; K5 u! L# }
& W E1 N/ M, H5 r j! q7 P去年暑假,经过层层选拔,李雯赴俄罗斯执行翻译任务,成为学院第一个公派出国的文职人员,李雯希望这是一次从教生涯的“中场战事”。改革之后,她希望未来有更多走进“战场”的机会。9 ^2 e [. Z- C6 y6 {
4 @" f, P9 }+ d' i8 K+ T在讲台上,李雯常说,生活处处有改革,社会没有了改革也就失去了活力。我对改革充满信心,相信它会让部队越改越好。
9 T6 m* D# n1 s; H* f+ G" V' q
" B3 B: N) O- s2 k5 M7 |; f改革后,是否能继续留在岗位上,李雯不知道。但她有了干下去的清晰“计划”:翻译一批装备资料,为自己的教学再“储备”一些财富。; i- R) f, N2 k6 l6 t+ a
) i9 ~+ [& b/ i9 h7 A当看到视频里5岁半的儿子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生病输液,李雯略感酸楚。对儿子有歉意,但她并不后悔,“国家使命”高于一切,她立志要对得起文职人员这个光荣称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