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8-21 13:4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应海上游龙管理员的要求,以一名军转过来人的身份与大家讲讲区县分配的程序和注意点。先申明,部分程序是从其他转友那听来的,不是第一手,难免会有以讹传讹的风险,若有误人的地方,看在本人没有私心的前提下,请各位转友多包涵。( S% X4 y: F5 ~
一、上海军转的基本程序的怎么样的。! E# n1 ~# F9 s7 k
/ O, O* B. o8 k 15年上海军转有两个基本程序,一个是双选,通俗地说,就是组织上给个基本目录,由军转干部自己去找接收单位;另一个是指令分配,通俗地说,就是组织上对落选的双选人员,给你指定接收单位或接收区县,由其对军转进行安置。从时间上说,双选在前(15年是8、9月),指令在后(15年人员是在年底或16年年初),两者并不冲突,指令分配是对双选的有效补充。+ B) n4 w0 h1 \( ]) ^/ o4 Q0 p/ ^5 d0 U. N' b6 E
二、“市级单位双选,区县实行指令分配”的军转程序,这个话是有语病的。: J: j" }" D) p% K# w6 u- W+ P' W0 ]5 {" j0 L
根据本人15年转业的接触和近些时候与某些同批转友的聊天,一是在15年,上海的市级单位确实实行的是双选程序,也就是在上海展览中心开个双选会,供求双方面对面接触下,军转干部可以向自己喜欢的单位投递本人简历,有时间还可以坐下来与双选会的人事老师聊聊天,双选会后,各单位根据简历情况,疏理一个面试名单,打电话通知单独或集中面试,双方意向一致合适的则双选签单(千万注意打个电话问问,一个电话改变命运)。二是区县接收军转干部,尤其是市中心的区县,接收指令分配的只是少部分,事实上,上海市中心的区县实施的是双选与指令分配相结合的接收政策,按某区人社局某副局长的话:本区今年接收名额70%以上采用双选程序,30%名额接收指令分配人员,且部分指令分配名额可以在请示军转办后提前转为双选名额。三是市级单位的双选和区县的双选,在时间上是同时进行的,军转人员不注意的话,只注意市级单位不同时注意区县双选,有可能会顾此失彼。: ?. V G6 q' t. c" u- A) T- y& ]( U4 f. J8 o$ \( I2 m0 o- O$ l. ]- h
三、“区县能够为军转干部实施兜底保障”,这个想法是错误的。' n0 Z" ~# ?5 i
8 i# Y8 A2 {& i9 W , \1 y/ Q6 \- ^. c
本帖隐藏的内容& p: K- T' W) ?; [7 O( g
本人上海入伍,上海驻军,家庭基础(住房和妻子户口)也在上海,照道理,应该照上述三类人员的规定进相应区县是没问题的,是属于优先考虑的,但事实上,这想法要不得,大错而特错,区县的录用名额用完了也就完了,对后面的军转就关门了。, }! I8 E( x) H. q: U. W" I6 k
0 S; f+ Y2 I. f- V 关键是本人转业时没人跟我说这些啊,那时自己的想法就是进不了市级单位、区县肯定能兜底保障啊,所以也没将区县的双选放在心上,双选时走形式,投了入伍地和家庭基础(和部队驻地是同一个区)所在地两个区,那时还以为区县的双选与指令分配是同一回事(其实区县的双选与区县的指令分配还真不是同一回事,虽然在区县单位分配时,双选人员与指令分配人员同时同批选择待分配单位,但进入该区的渠道和时间不同的,双选人员在前,指令人员在后),直到8月底某天我们原军种的组织部门询问我,区县双选签单了没有啊,我说:啊,签单,没这么快吧,区县最快不都是年底才分配双选的吗(呵,那时将区县双选搞混了,其实区县双选有两个层次的双选,进入区县叫大双选,进入区县后,大双选录用人员和指令进入人员分配选择单位的过程叫小双选)?这时,老实说,当时我真急了,没区县通知我面试啊,到时区县进不了,我咋办啊!在组织的帮助下,本人还是争取到了区县的单独面试机会(过程就不谈了,曲折离奇),说是单独面试,其实就是个形式,两个区的人社局领导,都说:不好意思,双选报名的人太多,好多军兵种直接找区领导打招呼,双选录用名单排不过来了,将你漏了(是真的漏了吗?我不知道),没事,你属于优先人员,反正指令也优先进来的,我们与军转办说一下,多给个双选名额,将你提前录用了,双选单带了吗?带了给我(这就成功录用了,这么方便?)。8 X) ^& q7 I" e5 [) |1 v7 Q9 ]% \
; C6 F1 |/ o# Z3 }! z 虽然最后本人没选择进区县工作,但这两个区给本人的打击是巨大的,本人没选择进区县工作,很大程度上也是由这个大双选造成的:大双选已经是这样了,小双选会怎么样?既然前面放了一个市级机关的录用机会放在眼前,我就选择上岸了。1 Z, H. |; g$ u, t% W( A
* b& S' I6 n# ^2 {2 M; E; o1 j% u" D H6 b7 w7 h
( \* q" l% ]$ c0 m% _- A/ U* G
四、“指令分配时,能够按自己的意愿,想去哪就去哪”,这个观点是要害死人的。( u2 E: ^1 O3 k; F0 Q6 t9 s" \
# t" U {* C' I4 R8 m! {
本帖隐藏的内容; l$ H+ j& w2 `$ J4 H1 L' H
指令分配时,如果出现多人要去同一个区或单位时,优先考虑入伍地人员,然后考虑驻军驻地人员,接下来考虑家庭基础人员,最后看情况再考虑接收其他类型人员。所以,事实上,每年的滞留人员就是这么不得不产生的。* W( t# |- o; Q# b( f3 y
, n& x. A6 s3 o0 o6 O6 T2 d' o* l4 |& L; }# J- M3 n# w T' n
当然也没有这么绝望,我个人是太悲观了,我身边的15年转友,通过指令分配,进入心仪合适的单位的,也不在少数,机会往往就在绝望之后,谁说不是呢?你说呢。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个人建议:各位军转的兄弟姐妹,一是要紧紧抓住双选的机会,主动找心仪的单位或区县的人事部门,上门聊聊个人的强烈愿望,或经常打电话咨询介绍下个人的情况,机会都在一次次的面试之中,若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那肯定是个人没有为此努力过,你努力过吗?二是要紧紧依靠组织,个人的关系有时候是有限的,如果你军兵种的领导或上海安置办联络办的领导给你想去的单位或区县打个招呼,组织上靠前上门**下,接上关系的话,效果肯定要好于你个人的盲无目的,你依靠组织了吗?中国的传统告诉我们:关系都是从无到有的,组织关系是最高形式的关系。5 x; y! l: [( B* B+ F" c% ~8 t W0 f+ X* p8 d
祝愿各位后来军转,在个人努力和组织帮助下,早日上岸顺利上岸,进入自己满意的单位,选择到合适自己的工作岗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