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5-10-5 20:4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偶尔围观 于 2015-10-5 20:47 编辑
# n: r; ` f4 v- D8 X& D3 t
) V+ F% w7 x4 _* W1. “抵制”一词是主动用法,在有能力和机会的时候,抵制则是主观行为,就像“喜欢”、“相信”一样,没有客观制约条件的自主选择。所以说,抵制只能是民众的个体行为,无须也不可能有主导力量来决定。所以也就没有是否爱国之说。2 p. z; S% y4 _" W8 q
7 O6 [" F+ W( P8 `) A8 R j" c- f- k2. 抵制的客观效果,在一定时期会有符合初始目标的结果,在更长的历史阶段看,除了能记录下两个主体(民族、文化或者国家)的关系恶劣之外没有更多价值。但客观效果预期并不能成为个体主观选择的条件。, \1 c, n4 k- w( F; t% J
, u+ X- q0 l# M. _
3. 现实的国际社会,国家利益是处理相互关系的基础。冷战时期有巴黎统筹委员会,冷战之后有瓦森纳协定(安排),能够决定一个国家技术水平、经济发展、军事实力的技术产品,从来就没有自由流通过,更不需要抵制。截止到目前的中美贸易顺差也正是这种非自由秩序下的结果。
4 A0 O$ Y: L e3 C
7 O% Q4 w0 b6 U( p* e& R'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