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转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3520|回复: 77

[激情人生] 《历史上的今天》1月6日——《皖南事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6 21: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本帖最后由 天山老兵zbc 于 2016-1-6 21:18 编辑
" c  b. W8 A  B6 y9 s4 g2 u' a  s) S( o! X4 D; |  ^$ P
《历史上的今天》1月6日——《皖南事变》
" g: U' J1 i1 o* c5 ]

# \" `0 s& b- Y
新四军臂章) Y& J' f2 K* @' c
; m1 L' S, e- F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m) F5 B+ S0 r' E
( C7 U' k3 K( M/ M
新四军军歌
( W" v% ~  O2 |: }4 Q$ {# w9 r
" t0 c: ~3 e8 U1 y) j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F9 ^4 x" i, _
2 j! o2 G5 h4 G2 n5 q
新四军军长叶挺$ T0 ]. N. u; ~' @* k4 J; Q
) T; C6 c+ s( M$ g- w6 J  m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w# f) O$ ~, J" m0 G3 |
新四军副军长、政委项英
4 K' ?1 O/ t! x& U' |( W% i4 e
* X( r) J3 Z  F2 [8 e' b" N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 p. U& [4 F' D# v+ B  t, \) R" P
6 C. l% |5 {. D6 \
      75年前,在安徽省泾县云岭,爆发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它是抗战期间,**顽固派对华中的新四军军部所发动的一次突然袭击,是**第二次**高潮的顶点。
1 E  q$ g' Z. P      1941年的1月5日,新四军军部和所属部队约9000人,奉命从皖南泾县的云岭地区北上到日寇后方开展游击战争。当部队到达茂林时,突遭**军队7个师八万余人包围袭击,新四军被迫自卫,终因寡不敌众,除约2000人突围外,大部分被俘、失散或阵亡。+ J$ E- Q! M! M/ Q4 e
      新四军是国共合作抗日的产物。根据国共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协定,**中央发出《关于对南方各游击区的指示》,明确指令南方“湘、赣、闽、粤、浙、鄂、皖、豫八省”共十三个红军游击队区的零散武装,接受国民政府的改编,集结成为新四军,并“接受最高军事委员会统一指挥”。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顽固派加紧制造**磨擦活动。皖南事变发生,可以说是不以国共两党主要领导人意志而转移的悲剧,它产生的根源,本质上还是来自双方的政策冲突,是国共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造成的。
% D1 Z9 w3 j: k2 O7 y0 d" m
) D9 h- L, R& z3 @6 v- Y7 w* n
皖南事变纪念碑
7 |1 a% t( J& q6 f5 N* }

& d  [  k; s. S! w/ }1 K1 _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 F7 c- ~% d: [# z2 ~+ X! L, B
, A7 D& O' ?! T/ l: V
皖南事变原因是什么?3 B9 T2 ?/ ^5 G3 _( f" L; s
      一是蒋介石的**本性决定了《皖南事变》发生的必然性。7 u5 w/ o* |: {; W) Q" H4 g% X
      卢沟桥事变后不久,全国抗战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共两党虽然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但蒋介石仍容不得共产党的存在,他改编新四军的初衷:一是消除他的后顾之忧;二是想通过叶挺以“北伐名将”威望来控制这支共产党部队,转变成能为他所用的部队;三是将新编第四军,借日军之手削弱共产党力量或歼灭之。然而事态发展与其愿望大相径庭:毛泽东、项英将新四军部队置于共产党绝对领导之下,根本不能为蒋介石所用。蒋介石是绝不能容“拿着他的编制军饷、给共产党办事”的部队存在的。# V3 w6 s; m( C. `2 x+ d
      二是蒋介石害怕共产党新四军的发展壮大。
5 y% b5 Q# T- \; A0 u: ?* ?      1938年春,新四军军部进驻皖南云岭后,指挥着新四军部队挺进大江南北及广大华中抗日战场,展开敌后游击战争,在安徽、江苏、河南、湖北等省一些地区建立了根据地,在蒋介石不给编制、不准扩军强大政策下,新四军仍在共产党领导下独立自主地发展壮大,到1940年底,新四军主力部队由初建时1万余人发展到8.8万余人。蒋介石对共产党、新四军力量的发展壮大非常害怕,以致下决心用军队解决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新四军。从1940年初起,**军与新四军的摩擦不断升级,战场上顽军方面兵力有时达数千数万人。7月16日**方面提出《中央提示案》,要将50万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部队缩编到10万人,并要求全部在大江南北坚持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于一个月内(1940年12月31日前)全部开赴黄河以北的鲁北、晋北、冀北一带的狭窄地区。新四军军部及直属部队万余人奉命北移途中,遭**8万重兵包围聚歼。蒋介石就以不服从军令为由调集重兵驱逐和歼灭。
* b  @' Q; H, H9 s8 c! D. x) `      三是蒋介石、顾祝同要报复苏北的黄桥决战和曹甸战役失败之耻。
2 \# w( V; S: X2 B# b2 m! R      韩德勤是蒋介石、顾祝同的嫡系,其第89军是苏鲁战区主力,依仗精良装备经常与新四军发生摩擦,1940年9-10月,陈毅、粟裕部在黄桥战役中,歼灭韩德勤主力第89军1.1万人。蒋介石下定决心要报复。10月19日蒋介石发出《皓电》,强令新四军在一个月内全部开到黄河以北。**回复只同意将皖南新四军调移江北。10月20日顾祝同拟出“堵截”皖南新四军的计划。11月10日蒋介石密令顽军五战区李品仙,派2个师到长江沿线准备配合顾祝同夹击渡江北上的新四军,可以说,皖南事变是蒋介石、顾祝同对苏北黄桥战役失败的直接报复。
5 M7 Z. \6 N4 s3 X, _" v; _      四是国际局势的变化,使蒋介石认为“解决共产党问题”的时机已到。1 h, I6 K6 F0 }0 y) z# o
      1940年下半年,除苏联外,英国、美国甚至德国、日本都在拉拢中国,使蒋介石四面受宠。这时的日军国内兵力空虚、经济极端困难,加之美日斗争尖锐化,在中国战场已感到力不从心,基本停止对**正面战场进攻,而加大了对八路军、新四军的扫荡。蒋介石认为这时武力解决皖南新四军的最佳时机。
& p4 `( L3 w' a      五是消灭皖南新四军是蒋介石的既定方针。/ x  g* O/ h8 N8 ~9 @4 c
      1940年10月初就将在江西临川防御日军的32集团军总司令上官云相调到皖南宁国,随后担任“进剿”皖南新四军总指挥,12月27日,上官云相在皖南岩寺瑶村召开的秘密军事会议部署说:“我们的作战要旨是:如新四军不遵令渡江,决以优势兵力加以包围消灭。新四军如在云岭按兵不动,则就地包围,坚决消灭他。”可见蒋介石方针是:新四军渡江要消灭,不渡江也要消灭,消灭是真正目的。
" ?# e+ k4 @6 V, E' P" Y5 X2 u: N5 V2 I3 ]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9 V' I* P) K  Z1 N/ G

6 S; @  d( \3 H; O. R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E2 e% t4 n" f! S1 }8 q

& ~1 J) C: [0 p+ B0 v( o对“皖南事变”的检讨
9 Y9 Z+ J: w: [      # Q1 P5 Y% O5 A
      **顽固派是制造皖南事变的罪魁祸首,是造成皖南新四军全军覆没的千古罪人。但从**中央及新四军这方看,教训也是免不了的。4 K) N. s7 u% B. y2 }  Y5 o
      一是犹豫、反复中丧失北移的有利时机。
2 e% h6 Y3 q$ i; P) B" Q3 X$ A      在1940年12月10日蒋介石密电顾祝同前,**方面还没有消灭皖南新四军的精心计划,三战区也没有实质性的围堵皖南新四军的军事部署,可新四军领导人没能足够重视这一时机。+ A' C3 p. A) K# |9 W+ n
      二是中央对形势估计较乐观、对时局判断亦有失误。. o6 t$ y: m" p- e- [8 ^
      为解决江北新四军的困境,中央主张拖一两个月,并要叶挺去与顾祝同谈判。他想以皖南新四军北移作为汤恩伯、李品仙20万大军停止东进的交换条件。为解决江北新四军的困境,皖南事变在事发之初,便被**顺势利用,以解曹甸之围;另一方面因为新四军军部行动迟缓,本应北渡却向南行,给**借口解决“叛乱”落下口实。。
4 ^% a9 A9 J9 O7 j7 E  J& F      三是对顽军存在着幻想,对蒋介石的期望值过高。
! A0 l+ j$ `4 o0 @      据时任一纵队新一团团长张铚秀回忆说:北移前军部在营以上干部会议上,只说是“进军敌后给敌伪以更大之打击”,“粉碎敌伪及投降派制造分裂内战的阴谋”。使部队脑子里的敌情是“通过日军封锁线、打好与日军遭遇战”,而对“友军”的袭击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更没想到“友军”会彻底解决我军。1月14日,叶挺及新四军突围部队约2000余人被顽军108师堵截在大康王西坑时,前往谈判的新四军敌工部部长林植夫已被顽军扣押,饶漱石还要叶挺再去谈判,以求得顽军让路。结果叶军长被扣押,堵在西坑的新四军遭到顽军的聚歼,一部拼死才突围出去。
2 X3 H1 D$ M2 J& [) a+ p( w      四是忽视了部队“擅长游击”的特点,没能趁早组织实施好分散游击突围。& k7 w1 k9 l. J( t& K
      现在看来,围绕军部以阵地战对付数倍兵力的强敌及死守石井坑的做法,新四军付出的代价太大,失去了分散突围的最佳时机。如果8日或10日就分散突围,将不会有这么大的损失。$ B$ X3 _2 M/ \4 x/ i7 ~3 U
      五是兵力配置分散,军部没有突击力量,也无战役预备队,没有足够兵力在有决定意义的战斗中打垮敌人。
( Y2 z6 X3 L# l$ M0 h- q2 T8 D' h7 Z" G; Y  C4 |/ i% {  [
率部队在皖南事变中突围新四军皖南第1纵队司令员兼政委  傅秋涛9 H' L8 T+ ?5 V- t9 Z2 |" K
0 r% O; w9 B6 I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y) U, \3 X9 N, E. L; o, P

3 \8 |% k1 P% N( F, ?% T% l" y# n率部队在皖南事变中突围新四军皖南第1纵队新1团团长  张铚秀) n) y1 {0 T0 ?. M  `

% j7 U- R5 |% U# h' x+ m6 V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h* R5 \( ]2 s) B4 u& P. w      这就是《皖南事变》,皖南事变发生后,国共双方互相指责:**方面认为新四军违抗中央命令,共产党一方则把这次事变当作**蓄谋已久要消灭新四军的一场阴谋。近几年来,大陆学者根据陆续披露的史料研究,**并非从一开始就想消灭新四军,而是双方不断摩擦、对抗,最后走向一个悲剧的结局。9 S* n+ `4 h7 J: M( h( n# ^
: \# Z6 j4 U( K3 e3 Z- L) L) P
新四军“三烈士墓”" W, V* Y6 S: u  A3 S

# j& d5 n  D)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j. K) C0 D( ]      皖南事变后,周恩来总理在《新华日报》上愤然写下了“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6 n# P7 x0 x- V; m7 k8 e5 N0 v( S- ?

: P( G  h( o& Y

# B$ l' a" x. D- d1 C! G;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 }( z2 Z" e& V0 }/ L3 X) |
; m1 y9 K& |9 y% ?

评分

参与人数 13经验 +100 津贴 +230 收起 理由
腊梅666 + 10 谢谢发表精彩内容,论坛有您真好!
笑对人生任我行 + 20 感谢您为论坛的繁荣做出贡献!
不再年轻 + 20 谢谢发表精彩内容,论坛有您真好!
zzzy81 + 20 感谢您为论坛的繁荣做出贡献!
我做主 + 10 谢谢发表精彩内容,论坛有您真好!
天山雪001 + 50 + 20 感谢您为论坛的繁荣做出贡献!
福运生 + 20 谢谢发表精彩内容,论坛有您真好!
秋浦老兵 + 10 赞一个!
编外副班长 + 10 很给力!
京城小子 + 20 赞一个!
淘气的中年人 + 20 很给力!
江海一号 + 30 谢谢发表精彩内容,论坛有您真好!
寒江蓑翁 + 50 + 2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6-1-6 22:03:42 | 显示全部楼层

$ u' b. v" N5 F0 F
& Z# p; c. t' w* {$ |4 [
; {- r5 u- F& t( S% ]- A# o    重学历史知识,对皖南事迹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 Q3 b3 p+ D( y. D6 ]+ g7 K    皖南事变的发生,正如楼主罗列的几点教训,蒋开始只是为了将新四军“逼”走,只是随着双方的斗殴,打斗升级,最后又因为新四军指挥层决策的失误,才扩大了损失。. Y" R. w4 \# n) I1 _6 o& N
( U0 x+ s- Q! K8 R$ @
6 h: B) t( D  i4 p0 {; g) H

点评

谢谢寒江版主点评!  发表于 2016-1-9 08: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7 10:4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逝者已矣,来者可追。皖南事变,无论如何都是一幕惨案,国共双方都有各自的理由,给我们后来者的启示就是:团结才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否则,兄弟阋墙,徒自乱耳!

点评

谢谢朋友点评!  发表于 2016-1-11 00:15

评分

参与人数 1津贴 +11 收起 理由
天山老兵zbc + 11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6 22: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东风吹雨小寒生,杨柳飞花乱晚晴,感谢分享,小寒祝福!

点评

谢谢朋友点评!  发表于 2016-1-9 08: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6-1-6 22: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18010

发表于 2016-1-6 22:36:47 | 显示全部楼层
皖南事变,教训深刻,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点评

谢谢朋友点评!  发表于 2016-1-9 08: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7 02:3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点评

谢谢朋友点评!  发表于 2016-1-9 08: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7 03: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点评

谢谢朋友点评!  发表于 2016-1-9 08: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15000

发表于 2016-1-7 05: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弟兄之间打架,小日本高兴的。感谢版主的文章。

点评

谢谢朋友点评!  发表于 2016-1-9 08: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7 06:43: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事件值得深思和深刻的检讨、总结。

点评

谢谢朋友点评!  发表于 2016-1-9 08: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9250

发表于 2016-1-7 06:4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点评

谢谢朋友点评!  发表于 2016-1-9 08: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7 07:58: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段让人痛心的历史。

点评

谢谢朋友点评!  发表于 2016-1-9 08: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7 08:05: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段让人痛心的历史!!

点评

谢谢朋友点评!  发表于 2016-1-9 08: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7 08: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感谢楼主               

点评

谢谢朋友点评!  发表于 2016-1-11 00: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7 08:2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通过学习,对那段历史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点评

谢谢政委点评!  发表于 2016-1-11 00: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7 08:3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过学习,对历史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点评

谢谢将军点评!  发表于 2016-1-11 00: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7 08:5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蒋介石消极抗战的又一次具体表现...表明蒋介石集团在民族大义面前,没有民族大义了....

点评

谢谢朋友点评!  发表于 2016-1-11 00: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7 09: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民族的悲剧。。。。。。。。。中国人民的悲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7 09: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窝里斗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抛锚 成长值: 10225

发表于 2016-1-7 09:30:05 | 显示全部楼层
让后人牢记历史,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在国际上有地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7 10: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太相信他人高估了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