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天山老兵zbc 于 2016-1-10 01:51 编辑
B3 w1 t: o- k- x; w; F7 J$ j
《历史上的今天》1月10日——淮海战役结束
8 c5 \2 _) v: I1 g0 g0 O: [0 s! }: b6 y" q) p; a
2016年1月10日,是淮海战役顺利结束67年纪念日。
2 v" |& j) \2 z) j7 l3 k) N
4 O2 y4 U6 H0 S, u" \9 g: h4 N8 i1 @ 67年前发生在以安徽省为主战场的淮海战役,是我军在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中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轰动了全党、全军、全民,也轰动了全世界,不仅有其伟大的现实意义,而且有其深远的历史 意义。0 j; M9 s! B6 R" `4 R; O" v
淮海战役,**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 _/ ^$ j# r( q7 h! Z& _0 M- R |5 L4 @& q, V/ I6 T& u
1948年下半年,国内形势愈发对**不利,8月初,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军事检讨会议,提出了“东北求稳定,华北求巩固,在西北阻匪扩张,在华东华中加强进剿”的战略。从下半年开始,**军开始实施重点防御,重兵坚守战略要点,编练强大机动兵团,欲造成共军对战略要点“吃不掉”,对增援兵团“嚼不烂”。7 d& c# j2 S" ^
一个月后,**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会议,确立了“由游击战争过渡到正规战争,建军五百万,歼敌五百个旅,五年左右从根本上打倒**反对派”的任务。& G8 B; a ~) M' y
说到淮海战役,就要说到开国大将粟裕。粟裕是淮海战役的主要指挥员,他是从头至尾参加指挥的,淮海战役结束以后,毛泽东同志说,粟裕在淮海战役中应该立第一功。
$ ~9 W$ ~2 L+ G4 D! g f' z$ C1 E+ Q% D! i& P: b7 J* g e
在淮海战役前,1948年9月,解放军发起济南战役,攻克济南,这是中 共首次攻克国军重兵设防的坚固城池,也宣示了**重点防御计划的失败。在战役中,尽管蒋介石命令集结在徐州地区的**黄百韬、邱清泉、李弥三个兵团北上解围,但摄于**华东野战军的强大阻援部队,三个兵团17万余人,在华野阻援打援部队阵地前面徘徊,直至济南城破,黄、李两兵团尚未集结完毕 。
/ B1 R" b+ f8 ]& ]0 h- y( `: G# x3 u, c! m; H: {
**第七兵团司令黄百韬
) }, j$ S) V% g" P0 u5 D5 v' _& S( g; e% A, s3 S* g+ ` b" f7 q
0 E; ^8 j! i, L, |7 {* ~; v8 X; _+ ~
**第二兵团司令邱清泉' L$ O' ^5 B7 a- V" H+ D+ R- k4 j- j
# \5 G- y& I0 @+ }- |
& T) h* I0 @# W) t; k" W**第十三兵团司令李弥
4 B( Y, m; e' A
3 _" J5 i# y t, R/ ^8 | 济南攻克后,菏泽、临沂、烟台等地国军纷纷弃城,山东境内只剩除青岛等少数据点 ,使得解放军南下作战再无负担,鉴于邱黄李三兵团的犹豫,刘邓的大别山部队在西线,华野在东线,时任华东野战军总指挥的粟裕于1948年9月24日7时发电报给**中央军委,“建议两军合起来打一个淮海战役”。 **中央军委经过慎重考虑,于1948年9月25日19时复电,同意粟裕的建议:“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7 `! L! W3 o: W9 I, Y( Y, a
% c8 R" y1 F- L+ p- W
粟裕一生中,打了很多的胜仗,消灭了很多的敌人,他有一个大愿望,就是等我们的力量壮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要同**军决战,在我们取得了济南战役、辽沈战役胜利以后,这个机会来了。
) U. Z2 w, S5 [* h' m. H' H W9 ?& a, I0 W l4 S4 M+ i" d% G3 Y8 ^: b
粟裕于1948年11月8日晨,同张震联名发电报,向毛主席提建议中认为这次战役“势将成为同敌人的战略决战”。“而要进行这种大规模的决战,必须考虑时机,还要考虑战场条件和后勤**条件”。“对于战场和后勤**条件,我考虑在长江以北决战比在长江以南决战有利得多;而在长江以北决战,又以在徐蚌地区最为有利”。他“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地区决战。”的这个想法,得到毛主席同意后,大决战的格局就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地区形成了。9 ^ m1 M) ~$ x n! D) L& o/ n, G
6 z4 S. g0 Q; K8 Z$ G 粟裕的这个战略构想非常了不起,一方面大别山的刘邓的部队可以共同参加作战,另一方面,两军合起来打淮海战役,迫使蒋介石作出决择,如果不想打淮海,则刘邓或粟裕一部可以渡江,威胁南京,使长江北线国军撤回一部分,减轻未来压力;如果想打淮海战役,则蒋就必须把部队向北调动,这刚好把共军的运动战优势发挥出来,而且蒋北进会使蒋的后方空虚,这样蒋就不能专心于北线战事。毛主席完全同意粟裕的构想,并高调支持粟裕,另一方面又向粟裕询问协调指挥的问题。刘邓军队进入大别山时,毁了所有的重武器,要打这场战役,武器不足,粟裕也意识到,淮海战役打响后,华野和中野势必将协同作战,而中央对于如何协调两个野战军迟迟不好决策。这场两大野战军在一个战场的协同作战,怎么打?谁来指挥?是最关键的问题。粟裕认为两个野战军在一起协同作战,在中原地区集中兵力,打几个大的歼灭战,战局必有很大的改观,要打好淮海战役,就必须从全局出发。10月31日粟裕主动向中央建议:“此次战役规模很大,请陈(毅)军长、邓(小平)政委统一指挥。”中央和毛主席对粟裕的这个建议很重视,经过一番考虑研究后,很快作出了答复。11月 1日毛主席回电,同意“整个战役统一受陈、邓指挥”。) ?# ` _4 V+ i7 U
! n8 h2 X7 U/ J" j* j* o
这是两大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江淮大地上,同**军队进行的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决战。 战役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消灭黄百韬兵团,第二阶段消灭黄维兵团,第三阶段消灭杜聿明兵团。6 j) \) d& J [* ?& _
# @6 R- L$ G3 ^: I**第十二兵团司令黄维
* B, ?! p2 T7 t- f3 V
7 r* y0 I9 `" i' a3 h9 P; `. p
i& t( v/ e4 y' f5 }**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二兵团司令杜聿明' L+ s1 K- w' `3 r
7 K3 E/ ? _! G1 m8 ?$ s' @( @
! D4 u! B8 t' Q P 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历时65个日日夜夜,时间之长,在我军战史上是第一次;过去我们的作战原则,在战役战斗上总是以多胜少,而这次淮海战役却是以少胜多,我军60万对80万装备精良的**军,在国内外战争史中也是少有;在一个战场范围很大、同时与几处的敌人作战,战役情况复杂、瞬息万变、困难很多、兵力用到极限、战况那么险恶,但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也是国内外战争史上找不到的。$ H2 n+ ^% q8 U& C
4 G! W0 P3 B% s: D/ X9 m4 |
战役一共消灭了**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刘峙的前进指挥部,**军五个兵团、22个军部、56个师及一个绥靖区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击毙了二兵团司令邱清泉,七兵团司令黄百韬,只有十三兵团司令李弥、十六兵团司令孙元良化装逃脱,俘获了**高级将领杜聿明中将、黄维中将等几十人,缴获的武器、 弹药不计其数。粟裕所统帅的第三野战军,歼灭的敌人最多,共计四十四万余人,占淮海战役歼敌总数的百分之八十。 |+ Z5 w" |1 L8 {/ m, H
) r$ \. I. M0 A; \7 y**徐州剿匪总司令刘峙
2 f# C! D# v, s( z3 \3 F* |
- U+ |8 P" E( L+ R5 E3 E
@( x1 U7 p u8 M淮海战役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为我军尔后的渡江战役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战役过程中,人民解放军得到了鲁、苏、豫、皖、冀五省人民的有力支持,服务于前线的民兵达590多万人。; R9 U& u F" g4 c
" c6 C! I V7 A; |- U- V4 I 毛主席对淮海战役取得的胜利,有一个精辟的概括,意思是说:一锅夹生饭,硬是被你们一口、一口地吃下去了。他的这一概括,是在表扬两大野战军在这场大决战中配合得很好,仗打得漂亮。斯大林知道这个消息后,也很高兴,认为是奇迹,因此在他的台历上,写上了“奇迹、真是奇迹”。
: \6 G/ o; E; s- h5 Q" y" z6 N9 `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这个举世闻名的淮海战役,也给后人留下了永久的遗憾:作为战役的主要指挥员粟裕大将,在他的遗著 《粟裕回忆录》中却只字没有提到“淮海战役”,直到2007年再版时,才加入了由他夫人楚青整理粟裕几次谈话的内容,成为一章《粟裕谈淮海战役》,弥补了书中缺少的这一重要部分。这是为什么?而今,我们也许不能去细探这些是是非非,可是将军那空缺的回忆却像是一座无言的丰碑,望着它,我们所能读到的也许比那些用任何语言书写的东西更多、更多…… l0 p2 ~1 ^% P, @$ m9 O
1 ]3 u; ]1 G F% e& E; z( H- M
粟裕和夫人楚青
7 f4 w' q; u7 S" B y9 r 3 T( c- G* t+ S9 p& T5 q
粟裕逝世后,夫人楚青在收拾他的遗物时,发现粟裕的遗作:《沁园春·淮海战役》,内容如下:* S! O% Q1 `0 |. ]$ r5 \% l, j2 x' B
“作战方针,攻城打援,首占开封。又俘区寿年,再创敌援;战局过坳,敌转防御。兖济解放,徐海动摇,横扫江淮在今朝。十月节,我大军南挥,分割包抄。首歼碾庄伯韬,看徐双瓮鳖哪里逃。笑纬国东援,损兵徒劳;双堆黄维,称蒋嫡系,覆灭于后。杜氏将军,倾巢突围也难逃。 时迫矣,灭蒋家王朝,就在今宵。”; F8 D) B" z7 y
4 V6 a8 ]$ b2 n8 T5 t
《沁园春·淮海战役》手稿& E5 G0 I$ e- g
- Q& Q$ m! c- Z8 G: o8 f$ N. e- P/ C$ v 1959年,国务院决定在江苏省徐州市兴建淮海战役纪念塔、淮海战役纪念馆。1960年4月5日奠基,1965年10月1日建成开放,以纪念这个在中国革命史中伟大的战役。
7 P- t; U' K; v. j: x! }, }' |6 E& K1 D- X Y4 {( }
A( q) R8 i+ c) p: I# E0 d7 H我军卓越的领导人粟裕同志永垂不朽!
$ \8 M7 \0 `, b, z" t' Z; W2 L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在淮海战役中牺牲的先烈们永垂不朽!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