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转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3738|回复: 6

现代战争还需要拼刺刀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1 1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如今的战场,“陆军勇士”系统、雷达头盔、红外夜视镜……各种高科技单兵装备层出不穷。原来在书本、电影中看到的那种“肉搏战”“白刃战”似乎渐行渐远,现代战争还需要短兵相接白刃格斗吗?( ~! T9 h/ y, G2 O. L9 J! _) Y% P

2 N) O0 ~% A; J拼刺刀曾是中国军队的绝活,凯旋网名列解放军步兵“五大技术”之一。然而上世纪90年代,我军也曾一度取消刺杀训练。直到2009年的新军事大纲才重新列入训练课目。纵观历史悠久的各国军队的刺杀技术,你会发现其演变颇具特色,例如日军、美军和英军,分别代表了外军传统、修正以及无托枪的刺杀技术的演变,从中也能看出不同国家军队在刺杀技术应用上的微妙差异。: \0 U" p# y2 _3 _% z) V- E- |/ e

- p) i; |% [7 E9 c
1 [1 @$ q5 G8 u& V3 N日本铳剑术具有传统武术对战之色彩,文化层面重。7 [; ^) {! G  L% r: {5 S1 A  T% a

, S6 ]9 u& r- @; B) i日军铳剑术——“人剑合一”
5 h7 V8 e: f: k7 ?4 j4 Y7 A- B4 \) {
明治维新时代,日本帝国陆军先是学习法式刺杀技术,但到了1887年却“弃洋习土”,转而将本国传统冷兵器套路作为日军铳剑术的依据,这就形成后世颇有影响的铳剑术。# ^3 ]* }% P5 s! V% x6 }* R
* y/ ]: U6 [, Y. j. e2 ?7 \
由于武术气息太浓,铳剑术与他国铳剑术的格挡动作差异甚大,它不主张用枪身去硬挡劈砍,而是用枪头将对方武器拨开后,再行突刺。同时,在面对扭打混战时,铳剑术也没有比较明确的对策,其套路里没有考虑扭打的动作,就连枪托捶砸的招式也没有,只是片面强调近身肉搏的重要性。所以,旧日本军人在与对手陷入扭打状态时,总是力求尽快拉开距离,再使用刺刀拼杀,而他们所配备的三八式步枪及其三八式刺刀加在一起,足有168厘米长,可以完全发挥近距格斗优势。5 G5 L  ], B, h$ D
3 s- \- \! K; V& q) ]2 \0 ]' ~
在突刺时,日军铳剑术强调“气、刀、体合一”,从体育科学角度看,就是所谓结合吐气、快速肌肉释放的爆发力。日式突刺尽管局限了刺枪的攻击距离,但比较容易进行下一次攻击,减少了士兵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
4 \1 I2 C+ ?! ]  B2 w- V& s! P' g0 n% n
美军刺杀技术——“与时俱进”
3 P: I* M/ B/ @# r$ o) ~  a) R. O8 E( L5 u& ~% T% M6 x
美军刺杀技术不断与时俱进,从二战时期传统M1903式步枪的握法,进化到使用M16突击步枪的握法,甚至是变形的**握法,可以说,美军刺杀技术的花样翻新之快,是别国望尘莫及的。美式突刺分为长刺和短刺。长刺是先通过屈膝做好预备姿势,后一次屈膝并顶脚,将全身力量爆发出来,以刺刀瞄准敌人喉咙或要害部位后往上顶出。短刺则是角度较为水平的刺杀瞄准。
# V2 K  l, N3 M! z% w/ ?, u. u
6 y) u5 B  o: G  @# K% o" {然而,美军刺杀技术比日军铳剑术更强调枪托击打的动作,美军认为双方近战搏斗时,突刺是派不上用场的,因此劈砍和托击就成为合适的做法,劈砍有时因为枪身太长,刃面对敌人造成所谓有效伤害反而不大,更加快速的托击便是最佳手段。) M7 {- P7 h% m* n" o
5 q7 X4 k/ l0 Q/ s0 ^6 I
随着时代发展,到了20世纪60年代,美军全面换发M16步枪,新版野战手册根据**的不同进行突刺课程修改,放弃以全身动作来换取突刺距离的做法,改为直接用手臂力量将刺刀突刺出去,同时不再硬性规定手持枪托根部突刺,而是直接持小握把突刺,目的是方便士兵在不用变换握持位置情况下迅速进入肉搏状态。后来美国陆军直接取消了新兵训练中的刺杀训练课目,理由是现代战争使用刺杀技术的场合几乎荡然无存。
! y0 _# M8 `+ @0 h" l8 y0 l3 C" w+ |6 m+ X  o) T* T2 o

& T2 u) K- y& k: O* a& x+ v已经换装无托步枪的英军,仍然重视刺杀技术的训练。
9 Y7 M; Q: Y8 z- R- R
5 p" H! a! i! v' H" b; \英军刺杀技术——“应用最多”
6 @) t, L$ x* b" E" o: v" W
; B* ]6 `5 U; k  _" X" k( Y之所以将英国陆军刺杀技术提出来,是因为英军采用SA-80无托式步枪,这是公认最缺乏突刺优势的步枪品种,不仅枪身最短,就连枪管(含刺刀)所触及的距离也最短,但这不代表无托步枪不能使用刺杀技术,反而在重视刺刀战的英军中,刺杀技术仍是重要训练内容。! A- U7 L# w- n2 m% S9 F

9 ?+ i. m2 q6 F/ b/ h4 h) [5 u1982年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中,英军苏格兰卫队对阿根廷军队的肯特山阵地发起刺刀冲锋,并且成功夺下据点,英军阵亡29人,消灭阿军50名官兵。2004年伊拉克战争期间,在巴士拉巡逻的一支英军小分队被100多名武装分子包围,英军指挥官下令刺刀冲锋,最后以消灭35名敌人,己方伤3人的结果成功突围。2009年9月,英军少尉詹姆斯·阿达姆森带领一个排在阿富汗南部巡逻,渡河途中遭遇塔利班伏击,阿达姆森先用手中步枪打死一名塔利班武装分子后,再利用同伴火力掩护爬上岸,用刺刀杀死塔利班机**,拯救了整支渡河的英军。以上三个例子中,头一次的刺刀冲锋,英军使用传统结构的FAL长步枪,后两次则是短小的无托式SA-80步枪,但其发挥的精神和效果是一样的。8 G0 S) {/ M+ i0 {1 A: ]2 K
! O% T+ U- _; a& Y3 n; G% i
训练中,由于无托枪不像传统步枪那样达到较长的距离,并且难以利用杠杆方式采取垂直或水平托击动作,于是英军除了保留原有的握把据枪动作之外,也有手扶枪托底部的握法,目的是加长突刺距离以及力道所致。, Z5 a9 g3 u4 k- @4 b# H4 ^
# j" n- {# h5 y8 B
苏联AKM刺刀是现代多功能刺刀的开山之作。
* K; k2 k- R- F% t6 t% \  T* g8 f4 T6 i2 Y2 H  p0 z1 x
俄、韩刺杀技术———“别具特色”$ r3 n4 x: Z5 ~, U& D" \

2 z; g5 L3 ?$ p6 X, u俄国军事家苏沃洛夫说过,子弹是个疯狂的东西,只有刺刀才能让它尝到滋味。可以看出苏俄军事传统中对刺刀的重视。
, Q1 c9 \9 n2 B2 ^1 Y* S
! ]2 R# t7 `8 d: W* n沙皇时代的俄军曾以刺杀技术闻名,在日俄战争中发挥体能和技术的优势,把自诩擅长拼刺的日军杀得哭爹喊娘。而我们今天说到俄罗斯的刺杀技术,大家更感兴趣的却是别具特色的苏联AKM多功能刺刀。多功能刺刀不仅具备拼刺和匕首功能,还能作野战工具使用,是现代刺刀的发展潮流。苏联在AKM正式服役之后就开始配发匕首型的第一代刺刀,被称为I型刺刀,生产年份大概在1959年到1968年期间。在1969年左右,苏军开始装备II型刺刀,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I型刺刀刀柄尾部的圆球形尾端改为方形金属尾端,使得刺刀固定在AKM的刺刀卡笋上更为牢固。大约在1984年,苏联推出了最后一型刺刀,即III型刺刀,作为**附件配发给AK-74和SVD的使用者。
: ]5 S5 r/ i0 ~5 _$ |/ Q  ~2 }
1 _5 j, k6 B+ Y$ f; `# [在亚太地区,韩军刺杀技术独树一帜,以旧日军铳剑术为基础,融合美式刺杀技术,强调“气、刀、体一致”。训练上,韩军一开始让士兵对空练习,接着穿着日式护具,手持覆胶木枪练习对刺,培养士兵距离感及面对对手的感觉。可是韩军刺杀技术最大的弊病是缺乏适应性,当韩军逐渐以K11短突击步枪取代仿造美式M16的K2步枪,刺杀技术教范却仍停留在更老一代的M14式步枪时代,着实有些“刻舟求剑”。) ^5 j: n% ~, t2 s" h' l( w" t

" n7 m! o( b; P' S7 W: f$ R实际上,在现代战争中,像两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大规模白刃战已经无处重现了。但刺杀技术在实战中并非无用武之地,例如弹药耗尽,或遇到**故障时,挺起刺刀,利用有限的空间发挥最大的力量,有效击退敌人,为自己争取胜机,仍是一种有效的实战手段。而在训练中保留刺杀技术训练,更多的是一种战斗精神和勇气的培养。
发表于 2016-2-1 11: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您的更多精彩演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 11: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可能不用拼刺刀,但是要有拼刺刀的勇气和胆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 14:4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打仗时可以不拼,但是作为军人不能不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 14:54:25 | 显示全部楼层
) B, q- B- x& K5 W6 B9 c$ t8 O
今天可能不用拼刺刀,但是要有拼刺刀的勇气和胆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2 13:5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刺杀技术在实战中并非无用武之地,平时手持木枪练习对刺,培养士兵距离感及面对对手的感觉,一是一种战斗精神和勇气的培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