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天山雪001 于 2016-2-19 12:16 编辑 - p8 {) T8 Y( V4 S) i5 W* s
8 N& Z6 @! [) W# t
: {. v, f$ z$ h7 s2 O' a
据说惠子在梁国当相国,庄子也到了梁国。惠子担心庄子要抢自己的官位。于是庄子对惠子说:“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4 s, G- {$ u/ Q/ y0 C
4 f! l% S! H% ?" Q; D1 X7 f 估计这个故事并不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件,只是庄子的一个寓言而已。其实惠子和庄子的关系很好,惠子也不像是这样嫉贤妒能的人。惠子之于庄子,就如同福尔摩斯身边的华生,或者说如同相声演员中的那个捧哏的角色,庄子编故事就常常拿他作为配角用。虽然这个故事本身并非真实的历史事件,但是从更深的一层来看,其实也可以说这个故事不但是历史,而且是中国历史中千百次重复的事件。故事中有两个士人,一个身居高位,不过总担心被别人夺走权势;另一个安贫乐道,对权势丝毫没有兴趣。2 I3 k2 y3 P+ X' F
5 A" M; o3 w" t* D 练实,据说就是竹子结的种子,我们知道竹子开花是很少见的,竹子的种子当然也很少见。鹓只吃练实,可以说比大熊猫要挑食多了,醴泉也不是一般的泉水,鹓只饮醴泉,显然也是给自己的饮食带来了极大的限制。如果真的有这样一种动物,那么这种动物生存下来应该是很难的,显然它不属于达尔文所说的“适者”。4 ]* z \4 O3 r6 v
6 Z, Y% L* R+ D' Q4 q% U+ t/ t 那么,庄子为什么把这样一种适应性极差的动物,当作自己的心理象征呢?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笑话。说有个蜜蜂对蜂王说:“现在花蜜越来越难找了,我倒有个建议,不如我们学习一下苍蝇,不要挑食,那么我们就可以不愁吃喝了。”蜂王大怒说:“把他挂的枪(蜂刺)下了,让他去和苍蝇们去混吧。”
; j! t2 {& l& s# Z3 Z# `; e; @1 ^+ s0 P4 V
混成一只苍蝇,的确增加了适应性。实际上世界上最有适应性的动物,应当是蟑螂、蚊子等,在世界上还没有人类之前它们就存在了,世界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而蟑螂、蚊子等却安然无恙。估计就算人类有一天灭绝了,蟑螂、蚊子也依旧会继续生存下去。
( k2 C4 H: j! k5 c
, W( j6 U; ]5 R 但适应性不是一切,生存下去也不是一切。人的心理需要有不同的层次,低层次是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高一点是爱和自尊的需要,而更高的层次是自我实现、审美等的需要。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一般来说满足了低层次需要后,人就会追求高级需要。这种说法有点像中国古人说的“仓廪实而知礼节”,但是,庄子指出了另一面的真理,我们未必要先满足低级需要,然后才能追求高级需要。实际上人是可以在低级需要不很满足的情况下,就追求高层次的需要。人实际上有自由的选择能力,可以选择精神上“吃什么”。选择更美的人生,固然减少了适应性,但是却增加了美感。在鹓看来,如果不吃腐鼠就不能活下去,这种生活还有什么意思呢?
% h- f* y5 r+ M/ Q5 [5 a% P1 t# u& S
当然要选择高层次的需要,常常会导致低层次需要的满足减少。真正的蜜蜂,也不是不知道挨饿的滋味不好受,但是即使如此,也绝对不愿意吃苍蝇们吃的那种食物,这也是一种挑食精神。虽然蜜蜂和鹓相比,已经不是那么挑食了,但是蜜蜂也还是有自己的不可逾越的底线。这就是挑食精神,是一种保持自己高贵的品质的精神。# p7 H$ l6 E& m0 H4 D
% v9 ] p9 H' v/ K 这种挑食,是一种精神品质的象征。庄子很穷,他自己在吃饭上估计应该是很不挑食的。但是他在精神上却是很挑食的,他不会接受任何对自己的精神生命有害的“利益”,如果对自己的精神生命不利,那么做相国这样的富贵,他也会像拒绝吃腐鼠一样拒绝。这是一种坚持美好心灵的精神。
B" E4 s- P5 @6 l' U5 l& F6 o8 |2 \! u1 I/ n" G7 t
$ {5 ?/ H% \' s3 [% o3 }0 b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