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转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5176|回复: 13

[其他内容] 刘邦的功人与功狗说,有点意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28 22: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资治通鉴》上有段关于刘邦定天下之后封赏臣子的事,谈到功人与功狗。7 |( L  Q. ?: [5 [% Q8 [( W# R
发表于 2016-3-28 23:06:53 军转网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在进步。现在含蓄太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8 23:41:43 军转网 | 显示全部楼层
功人永远在领导功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8 23:46:56 军转网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周一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9 00:00:39 军转网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科技如何进步,人性永远不变。

点评

科技在进步,人性在后退!!!  发表于 2016-3-29 20:00
明白人  发表于 2016-3-29 07: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9 07: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9 09:47:06 军转网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科技如何进步,人性永远不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9 09:47:16 军转网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科技如何进步,人性永远不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9 09:47:50 军转网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科技如何进步,人性永远不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9 10: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刘邦知人善任,在信赏与必罚里,也有值得做的文章。争霸过程中,奖赏有功之臣,刘邦大方,项羽小气。韩信就说过:“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刮敝,忍不能予。”这个评价,指出项羽两个问题。平时待人接物和谐可亲,语言温和。知道人生病了,甚至为之泣涕,分给好吃喝的。但是关乎大局上,项羽就不大方了。像有人立了战功了,得封爵了,得给印信了,印都刻好了,拿着爵印,总放在手上摸平了,都不舍得给。这是夸张。韩信这样形容项羽小气,在奖赏上吝啬。没有大心胸。许多有才干的人受不了他,跑来刘邦处。整体上看,刘邦的许多所为恰恰相反。该封爵时慷慨。像韩信帮助刘邦平定过齐国,当时刘邦自己带军跟项羽对阵。结果被围困,处于劣势。韩信来信说,齐国难管理,百姓刁钻,封我为假王,让我来镇守这儿。管理好了还给你。代理齐王的意思。刘邦生气,对着信使大骂。正盼着韩信来解围,结果韩信援兵不来,要做假王,不是要挟吗?这时张良与陈平悄悄踩了他一下,私下说不是发火的时候。要打败项羽,还得靠他。不如封他为齐王,让他派援兵来救。刘邦一想对呀。反应快,马上转过来,话锋转了,要做就做真的,就封你为齐王。于是写信就让张良带着印去封他为齐王。让他发兵来援。韩信马上来了。这件事上,封韩信为齐王时,恰恰是刘邦最不爽快的时候。但是即使心中不爽,马上能转变态度。封他为齐王。刘邦称帝后,许多大臣就把刘邦与项羽对比,认为刘邦能成功是因为能慷慨封赏。这是功臣们提的。因为这些功臣们最关注的恰恰是这些。用性命搏富贵,得不到相应的封赏,干什么呢?这种心态是领导者得掌握的。
2 z2 r0 c; u+ G. }
; d/ p/ q- }, Z6 e- A% p; [4 J& O0 V    张良劝谏刘邦论功行赏:无论赏罚,第一是要公平。刘邦称帝后,进行过一次论功行赏。第一批有二十几个人。这次,没有能够公平。除了战功卓著的,主要是集中在他平时亲近的人群中。就有接下来的小故事。他几次看到许多将领聚集在一起谈话。就间张良,他们在谈什么。张良回答危言耸听。此谋反耳。刘邦奇怪,天下刚平定,怎么会呢?张良故意引起他注意。张良看到刘邦紧张,就因势利导,说你本不过是平民,仗着他们夺取了天下,贵为天子,可是你施行的封赏,集中在亲近的人中。没有做到公平。这些人非常担心,担心赏不到自己头上。有些人甚至得罪过你,封赏轮不到,却担心处罚与杀戮,所以他们聚在一起商量造反。有点意见,应该是事实,但是要说造反,不可能。张良讲得危险,是想借此机会引导刘邦,让他下决心做到一视同仁。刘邦听了这样说,心中有点发毛。赶紧间怎么办?张良就间他,众所周知,跟你关系不好的是谁。刘邦说是雍齿。刘邦当初微贱时,就认识。雍齿常羞辱刘邦。刘邦起事了,让他镇守封地。雍齿还是看不起他。连人带城投降了。雍齿后来重新被收服。这一系列不愉快,雍齿得不到待见。张良说,赶紧先封赏他。大家一看雍齿都能得到封赏,人心自然安定了。刘邦一想,赶紧封雍齿为什方侯。赶紧统计功劳,并封赏。这一招真灵。大家人心安定了。张良的计策起了作用。这件事,司马光评论:“高祖初得天下,数用爱憎行诛赏,或时害至公,群臣往往有觖望自危之心,故良因事纳忠,以变移帝意,使上无阿私之失,下无猜惧之谋,国家无虞,利及后世。”刘邦刚得天下时,多次以爱憎为标准,实行赏罚,不能公平。然后张良能因势利导,以现实利益为诱饵,劝刘邦做到一视同仁。所以后来刘邦实行封赏时有所改变,做到赏罚公平。大臣就没有猜忌之心,这是功德。这段话,除了表彰张良善于进谏外,其实还向我们揭示了思想内容:赏罚是公器,不是君主的私恩。要归到大法治的范畴中去。如果君主认为赏罚中,可以凭好恶,影响到改变赏罚结果,就错了。为什么赏罚?数量与程度,都应该有规矩有标准。甚至可以以法令的形式体现出来。君主主持封赏,是因为他承担这项义务与责任。而不是意味着封赏来自君主的恩典。这是司马光的认识。这段评论,提醒我们赏罚是公器,要用法令来规范,不能让君主为所欲为。这是《资治通鉴》的价值。也是它作为皇帝教科书的目的所在。. h, @' M0 x( N% w5 X* t6 F5 z
+ Z4 i" J" ~! V' V$ y$ @
    重赏萧何引发武将不满:接下来的难题是,要找到合适的标准,给功臣们排座次。不能用简单的标准一刀切。刘邦也是有可圈可点处。其中代表事件是如何论定萧何的功劳。最初封赏的二十多人就有萧何。封侯,八千户食邑。这样的封赏,引起了许多名将不满。因为萧何的封赏在他们之上。像樊哙,周勃,灌婴等。这些人不服。他们质疑。我们出生入死,大小数百战。萧何不就是发发言论吗?从不上战场,功劳反而比我们大。刘邦说,你们知道打猎吗?猎犬得听猎人的。你们功劳大,你们像打猎过程中猎犬,萧何就像是猎人。所以你们是功狗,萧何是功人。这是刘邦回答。这番总结到位。当初刘邦率军打败秦军,攻入咸阳,许多将领纷纷去抢东西。只有萧何去抢地图,丞相府里的版籍条文法令等。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正是这些东西帮了大忙。对地理形势,天下户口分布,地区对比,一一了如指掌。这是萧何立的功劳。萧何擅长文字工作。萧何巩固后方,给前线补充兵源,提供粮草。刘邦没有后顾之忧。多次失败后,能东山再起,就是因为萧何对后方的经营。所以,如果不是萧何,刘邦的失败可能不能再东山再起。萧何这些功绩背后是他非常优秀的治国谋略。刘邦不仅能信赏,而且是懂赏的优秀领导。不是简单地论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9 10:53:2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性永远不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29 19:3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刘邦之赏着眼点不在于对众将是否公平,而在于是否有益于巩固其统治。是为要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