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值: 15000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广州碑林位于九龙泉井上方至摩星岭脚地段,占地一万六千多平方米。白云寺建于宋朝,是广州历史悠久的古寺之一,不幸的是,它被毁于抗日战争期间。在1992年,由市委、市政府、市人大投资,在此新建了广州碑林,广州碑林于1994年对外开放。“广州碑林”是一个全新的景点,同时也是市委、市政府、市人大送给广州市民的一份厚礼.2 t( b. `4 `0 Q9 {% l
“广州碑林”总面积16000平方米,摆置了碑刻近三百块,收集了部分历代名士、现代诗人、书法家歌颂岭南风光、歌颂羊城、歌颂白云山的诗词、书法佳作,以室内置碑、室外立碑、摩崖碑刻等形式融汇于园林与自然胜景之中,显示着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分三个景区 ,摩岩石刻区、南雅堂、仙黑轩三大景区。' Q3 P# @0 x3 y( T; W
“白云山赋”是碑林中最大的一块碑,重约4吨,它的诗词作者是明代的黄佐,由徐续先生撰写,它的主要内容描述了白云山一年四季美丽怡人的景色,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白云山历代以来都是备受文人墨客所钟爱,同时在岭南一带也是深入人心的。
. T4 Y, l) [6 t7 ^“历史人物浮雕图”中一共雕刻有十九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都与白云山的历史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第一位人物是秦朝的郑安期,又称郑仙,据说他是在白云山得道成仙的,由此引出了白云山的一个特殊节日——“鳌头会”,此节日沿袭至今,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有许多广州市民登临白云山的“云岩”景点,焚香祷告,纪念郑仙;唐宋八大家之一——苏东坡,不仅诗词、书法、篆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而且他为官清廉,体恤民情,据说,当年他曾经过广州,见广州市民饮水困难,后在白云山游玩时,受到白云山泉水的启发,用竹筒将泉水引到城中,因此就有了苏东坡发明最古老、原始的自来水一说。 南雅堂初建于清朝,是当时的张维屏等岭南三大才子所建,用作书社,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南雅堂”以室内置碑为主,堂中的诗刻多是谢灵运、杜审言、刘禹锡、韩愈、李商隐及苏轼等一代名家之作。这里有苏东坡的《蒲涧寺》,描述了蒲涧寺古木荫森,飞涛百尺,原是仙医郑安期采药处,传说秦始皇曾派人到白云山嘱郑安期采摘九节菖蒲以作长生不老之药。苏诗记下了这段史实,讽刺了秦皇的愚蠢。还有杜审言的《南海乱石山》,白云山古称乱石山,诗中描写了白云山风景的奇谲:满山乱石,大小不类,“上耸忽如飞,下临仍欲坠”,气候日夜不同, “朝暾赤丹紫,夜魄炯青翠”,让我们联想当年白云山的真貌。
1 B# E1 o8 H- K' G0 S 仙墨轩收藏古人墨迹最多,明清时期,岭南诗人先后在白云山结社,主要有南园诗社、越山诗社、后南园诗社等,聚集了梁佩兰、陈邦彦等诗人。这里保存着陈献章的墨迹诗刻《应试后作》。且不论诗歌的内容如何,单是他那草体书法,就让人颇感亲切熟悉,字体刚健飘逸,正是毛泽东早年曾研习过的。* b3 F+ m8 ]* P$ O W# }
康有为一幅诗刻《骑马游登山顶》格外醒目,描写了自己骑马行于山上,不管红叶沾衣,寒风旋卷,雾气掩山,也不愿归去。潜下心来,一幅幅细致地看过去,通过文字,通过碑石,感受着那份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n9 O# f, Q5 `+ W I
广州碑林集岭南诗词碑刻荟萃,是欣赏岭南历史文化及进行文化艺术交流的好去处。哪天去广州白云山观光.也去碑林观赏.尽管原来也喜欢书法,练习过毛笔字,练习也是要毅力和悟性的.有些人一练就会,有些人练习很久,水平也不高.可惜我水平有限.如果战友一啸子这样的书法爱好者来,肯定收获不小. |
-
广州碑林
-
广州碑林
-
广州碑林
-
广州碑林
-
广州碑林
-
广州碑林
-
广州碑林
-
广州碑林
-
广州碑林
-
广州碑林
-
广州碑林
-
广州碑林
-
广州碑林
-
广州碑林
-
广州碑林
-
广州碑林
-
广州碑林
-
广州碑林
-
广州碑林
-
广州碑林
-
广州碑林
-
广州碑林
-
广州碑林
-
广州碑林
-
广州碑林
-
广州碑林
-
广州碑林
-
广州碑林
-
广州碑林
-
广州碑林
-
广州碑林
-
广州碑林
-
广州碑林
-
广州碑林
-
广州碑林
-
广州碑林
-
广州碑林
-
广州碑林
-
广州碑林
-
广州碑林
-
广州碑林
-
广州碑林
-
广州碑林
-
广州碑林
-
广州碑林
-
广州碑林
-
广州碑林
-
广州碑林
-
广州碑林
-
广州碑林
-
广州碑林
-
广州碑林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