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地道云南人 于 2016-8-22 08:53 编辑
1 M8 {- J4 `" ~$ S& o. E- d+ ]$ G$ o- w8 b0 C" p) I
# w5 P+ M& Y: n9 C8 A& _9 f 66年前的今天——1944年8月22日,第二次世界大战东线,前苏军在罗马尼亚战役中取得决定性突破。 0 a( \. e E& J
9 r+ Z- ]( w7 F 上任头顶“三把刀”
) i- Y, |0 t: g4 `2 B6 G1 @' `
3 {4 a3 v* s7 I$ m, ]3 v0 i 1944年,德国陷入困境。西线英美联军发动了诺曼底登陆;东线北段,前苏军在7月全歼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挺进波兰,直逼德国本土。8月,佛瑞斯纳将军就任德国“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防守南部战线,保卫对德国至关重要的罗马尼亚大油田。新官上任三把火,他的头上却是“三把刀”。 6 W: h' }8 q" [4 Q$ `- e0 f6 ]
, p1 c; H" `/ B/ ^8 r3 @ 第一把刀自然是强大的前苏军;第二是盟友罗马尼亚人现在已经动摇。为了鼓舞斗志,佛瑞斯纳甚至优先把新式武器分配给罗马尼亚军。尽管如此,两军裂痕已生,甚至多次发生德军往前线运送物资的列车被罗马尼亚地方扣留,勒索“买路钱”的闹剧。第三是前苏军在北部的攻势,使德军总部捉襟见肘,从南部抽调11个师驰援,南方兵力大为削弱。以至于一个德军参谋后来回忆:我们在同三个敌人作战,俄国人、盟军,还有德军参谋总部。
/ Q% b( G+ Z- y' S1 m7 x! q: g
" F" U1 i$ _( h" n } 胜败决定于布局 P6 z: g& U* G% Q1 b p, R7 ^
% l4 m7 E' j7 C0 R% N) q0 b 逼近罗马尼亚的前苏联乌克兰第二、第三方面军,总兵力约130万人,而佛瑞斯纳手下只有德军50万,罗军40万。 7 b" N, R9 [# C% Q4 e `" ?
! x3 b Z/ j- ~" \% U$ g( N 佛瑞斯纳将军认为,北方山地不利于机械化大兵团的运动,前苏军的主攻将在东北方向,因此他把防御的重心放在那里。为了鼓舞罗马尼亚军,他在第一防线,将罗军与德军间隔配置。剩下的罗马尼亚部队则放在第二防线。
' C, }, T. \% f" g5 {$ c" l4 ]# K/ c# z/ Q6 x d
而前苏军却打破陈规,把主攻方向放在了北部战线。8月20日凌晨,两路进攻同时开始。第一防线的德军和罗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东北战线,前苏军进展甚微。但在北部战线,前苏军以四个军的压倒优势兵力猛攻罗马尼亚一个师,中午就突破了第一道山脉。前苏军机械化部队克服地形障碍,源源不断地从突破口进入。
$ P% m( x# i- t. D6 g- t$ h7 q6 W. |0 H7 f! P
而部署在第二防线的罗马尼亚军队,看到德军都抵挡不住苏军,竟然纷纷不战而溃。佛瑞斯纳将军之前的部署,显露出了恶果。8月21日,北线前苏军已冲到第二道山脉前。
. z! e, a; L9 [$ T( \8 s( L
3 u; \; S4 k$ A- d 解放罗马尼亚 / {8 D v8 O! @! c/ [' s/ o( ~
* O. G: t+ J, s; _
8月22日成为决定性的一天。上午,前苏军第二乌克兰方面军粉碎了德罗军队的抵抗,突破第二道山地,进入平原。他们一路横扫德军后勤单位,风驰电掣冲向罗马尼亚的各大城市。德罗军身陷腹背夹击,罗马尼亚军队开始瓦解。佛瑞斯纳将军赶紧下令全线撤退,却为时已晚。
0 ?. L# o/ w; |7 _+ N% K
" ~) l* Z6 u* G4 E 随后战场演变为一边倒的追逐。到月底战役结束,德军残部退入匈牙利。这一战后,德军在欧洲东南部的整个战线,便无可挽回地陷入崩塌了。 U) u; x) d. r! X! J5 M
: S6 J# Y, m; o1 N 1948年8月22日,冯玉祥乘轮在黑海海面上失火而遇难。冯玉祥,1882年出生于清军下级军官家庭。1902年投袁世凯新军。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参加滦州起义。1917年张勋复辟时,率部入京击溃张部。
$ ]4 b t y+ G, ^9 K, r a6 v; M Z# @7 S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被吴佩孚任命为第三军总司令。10月发动北京政变,推 翻直系军阀政权,并电请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1926年1月在直奉联军的进攻下,通电辞职。不久,去苏联考察。8月离苏回国。9月任国民军联国总司令。1928年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兼军政部长。1930年3月同阎锡山、李宗仁结成反蒋联盟。
/ F) p' T* C3 m8 O7 W G
1 y: \" N# |* t* B- B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主张抗日,在察哈尔组织抗日同盟军。1936年1月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呼吁停止内战,实行抗战。抗战胜利后,主张和平民主,反对内战。 |
|